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 932|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76
发表于 2020-6-27 12: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益 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准则和制度都呈现出了许多的弊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极需改革。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存在的问。并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改革 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
  
  随着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日益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亟待改革。1998年起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准则和制度都呈现出许多弊端,本文就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成本核算方面
  大多数事业单位管理者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对实行成本核算认识不足,认为成本核算可有可雅。即使有成本核算意识,也出现重业务科室成本,轻职能科室成本;重直接成本核算,轻间接成本核算;重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管理,轻责任成本核算管理;内部成本核算不严格,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比较模糊,没有严格的计算分配方法等问题。
  同时,成本核算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尚未真正形成和建立完整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理论与体系,在行业规章中缺乏统一、科学、规范的方法,导致各事业单位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核算范围也不一致,成本核算资料只能在单位内部纵向比较,不能与同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不利于成本效益分析。
  
  (二) 固定资产核算方面
  我国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而实际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因技术进步或者磨损等原因而减少的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不能得到体现,容易导致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呈现虚增的情况,直接虚增了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这样既不利于如实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也不利于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使得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价值的会计核算不够准确、全面,使事业单位提供的净资产信息出现失真的现象。而且失真的时间越长,虚增的数量也就越多,也就越能够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质量。
  因此,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计提折旧,甚至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来计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对于准确客观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是特别重要的。
  
  (三) 收付实现制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目前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采用的基本都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在会计核算时将本期全部的现金支出作为本期耗费,将本期全部的现金收入作为本期收入。早期收付实现制具有人工成本低、可直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简便易行等特点,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这基本上可以满足预算收支管理的需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就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收付实现制往往是将事业单位的全部现金支出作为会计核算期的支出,将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作为核算期的收入。但是有些收入往往不是按月收取,而是按年收取的,与其相配比的支出因各种原因很多都必须在下年度支付或者当年雅法全部支付,这样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年度之间的收支极度不配比,也就造成了会计核算期内事业单位支出和收入耗费不平衡,使得相关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准确地去反映出当期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和收支结余情况。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几点思考
  
  (一) 关于成本核算的几点建议
  成本核算是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各部门和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为了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成立成本核算管理组织,单位负责人亲自挂帅,确定具体实施部门,配备成本管理人员,全体上下从领导到员工,从行政、后勤到业务科室相互配合的成本核算体系。增强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通过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使员工认识到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科、财务人员的事情,也是单位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事情,使员工了解单位经济运行的情况和成本支出情况,树立成本意识,培养成本观念,自觉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 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好地评价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更加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和客观性的原则。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核算不仅需要满足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核要求,也需要满足债权人和企业外部投资主体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在进行核算时,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强调收入与支出间的因果关系,即凡属本期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不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本期收到的款项也只作为预收款项处理,而不作为本期收入。凡属本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出,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不属本期的费用,即使在本期支出,也不能列入本期费用。这样才能正确计算出事业单位当期的损益,而且还能向决策者提供过去发生的关于现金收付的事项和即将支付现金的义务以及未来将要收到的现金来源的信息。
  
  (三) 合理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属于全民所有,事业单位应该有使这些固定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义务和责任。所以,笔者建议事业单位可以仿效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取消修购基金计提制度。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不必按照购置资金的来源列支,而应该直接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借记“固定资产”等资产类科目。在进行计提折旧的时候,贷记“累计折旧”,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
  
  (四) 建立健全收支核算体系和资本金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同,不同投资者利益、不同投资主体权益在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得不到有力保障。为此,笔者建议建立资本金核算制度来配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可以设想在对现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确认的基础上,加上专用基金和事业基金进行一次性确认,将其确认为国有投资,在“资本金”和“实收资本”科目下进行明细核算,其他形式的投资也相应在该科目下进行分项明细核算;对于事业单位接受的捐赠可以在“资本公积”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对于专项资金、财政拨款或其他预算资金,可以视同为同一种特定服务收入,遵循因果配比的原则,与资金提供者要求完成的任务或者提供的服务时所需耗费的资源来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成本和收入核算,分期确认经营结余或者事业结余。另外,还可以借鉴《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对于这方面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净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
  
  (五)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不仅要持证上岗,而且要熟练地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掌握相关工程资金使用规定,明确自己单位、自身岗位的情况和职责。要自觉养成监督意识。既要时时接受监督,又要处处学会监督。特别是对会计工作要做到“六查六保”,即一查财务收支出的进度,保政令畅通;二查资金投放,保民生工程;三查结算手续,保程序合法;四查资金运行,保拨付到位;五查工程隐患,保质量安全;六查责任追究,保廉洁从政。
  
  责编:梦超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非金融企业借款利息的相关涉税问题
下一篇:美国州政府的财政之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27 12: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27 12: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