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新课程教学的策略

[复制链接]
查看: 434|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3
发表于 2020-6-17 17: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实施化学新课程教学,教师要把握目标定位,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转变教学方式,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重视信息反馈,切实搞好课后反思。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课程;教学策略;目标定位;教学方式;信息反馈
  中图分类号:G 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53-02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针对以上特点,结合实施新课程化学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把握目标定位,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根据新课标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展示智慧、发展能力、交流情感和培养健全人格的殿堂。
  1 备教材。
  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剪裁和恰当的调整,做到增删得当、详略适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形成一个崭新的、适宜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使学生易懂、爱学。
  2 备学生。
  不同的学生,其学习的基础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防止讲授过深而使学生茫然,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雅味。备课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组织和建构。
  3 备教学设计。
  (1)以学定教。把课本知识设计、改编成让学生多思、多想、多问的有意义的、适合学生探究的问,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鼓励学生交流讨论、质疑问难,突破重点、难点。
  (2)注重设计实验,启迪学生思维。直观的实验现象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要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讨论、争辩,分析、解决问题,自主获取知识,体会探究的乐趣,这样就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3)让化学回归生活。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学用结合,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学习才会有兴趣。例如,①学习“甲烷”,引入农村沼气的使用、西气东输、瓦斯爆炸等;②学习“铁”,引入日常生活中铁在什么情况下生锈,如何防止铁生锈等;③学习“酸、碱、盐”时,引入胃酸过多病人用药调查,自制酸碱指示剂,水垢的成分及除去,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这样,既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转变教学方式,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1 变“满堂灌”为恰当地引导、点拨。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检测和反思,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恰当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并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学生自学能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的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引导成为吸引学生探究的磁石,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振奋学生精神的兴奋剂。
  2 变“满堂看”为阅读、观察、感悟、表达的过程。
  (1)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比如,通过课前阅读,让学生明确讲授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的衔接、递进关系,训练学生归纳、总结、提炼知识的方法和抓住关键环节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看”的过程成为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寻找“思”的切入点,突破“思”的关键点,整合“思”的各种信息资源,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比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节,在认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思考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就会推出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是价电子,即元素的性质是由其结构特点决定的。
  (3)把“看”的目标能够感悟、表达出来。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整合知识,反思探究过程,变换问题呈现方式,将结论、问题解决的方法能够感悟、表达出来,并进行迁移,以完成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
  3 变“满堂问”为以“问”串“线”,以“答”助教。
  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冲突,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新课引入时,设计提问:门捷列夫依据什么预测出有“类铝”存在?在中间知识过渡环节设问: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可以利用其核外电子排布的递变性来推理预测,那么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分析是否也可以借助这种分析的方法?在内容的最后整合提升阶段设问:如何把元素原子的位置、结构、性质三者结合起来?怎样找到并预测它的性质?如何预测未来将发现的新元素的性质?这样就首尾呼应,以问题为线索,将知识由“点”串成“线”,由“线”连成“面”,知识技能得以提升,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4 变“满堂乱”为动而不乱。
  以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为例,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做到这样几点:教师遥控,组长实控,学生自控。教师遥控,反映教师的问题线,内容的知识线。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中修正不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组长实控,即建立小组长负责制,保证讨论内容不会跑题。组员自控,让学生既参与竞争,又发展个性,使课堂秩序井然有序,课堂结构得以优化。
  三、重视信息反馈,切实搞好课后反思
  1 反思教学目标。
  首先,反思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落实。其次,反思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准确。最后,反思师生的达成度是否一致。教师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思路,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2 反思教学技能。
  一是讲授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简练。二是板书是否工整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教师的板书为提升教学效果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为学生的书面表达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是否熟练、规范。
  3 反思教学过程。
  一是反思成功之举。将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灵感、顿悟及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等及时记录整理,认真总结提炼,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反思“败笔”之处。将课堂教学的疏漏失误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剖析,汲取经验教训。三是反思教学机智。教学中,师生的思维发展往往会因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反思、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总之,实施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重视学法指导,正确对待学生个体差异,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
下一篇:小小火柴梗,化学实验教学巧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17 17: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