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中民俗艺术元素的融合与重构

[复制链接]
查看: 1087|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68
发表于 2020-6-17 08: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现代博览会设计在民族元素运用方面以开放的理念、独特的形式向世人诠释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各国、各地区将自己的民俗艺术元素深深的渗透进来,使古老文化演绎现代文明。在人们记住了地域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记住了博览会所展示的内容,从而很好地提升博览会的宣传效应。本文主要从各种博览会上如何运用民俗艺术元素,进行分析其传播效果探索其形式与规律,如何使现代会展设计充分融合民族元素的设计理念拓展博览会设计的领域,更好地诠释博览会的主
【关键词】:博览会 民俗艺术 融合 重构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欧洲是现代博览会的发源地,自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至今已有1 0年的历史。在当时的表现方式只是简单的展品陈列,随着历史的进程,博览会逐步发展,到现代博览会的展示表现手法已经从单纯、静态的展品陈列扩展到立体、动态的以及多媒体高科技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展示手法,这些都是颇具时代性的创新形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这些创新形式都出现在各式各样的博览会上就开始呈现缺乏个性化的雷同趋势了。笔者认为博览会展示设计的创新点,应该是充分体现民族性、地域性的特色,即运用现代理念向民间艺术汲取元素――一种融合与重构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取材于民族文化,是体现民族特色的创新形式之一。在当下博览会展示艺术以国际化的高科技为追赶目标,博览会展示设计挖掘民间艺术元素并使之在现代会展设计中发扬光大,其实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也就是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即在博览会展示设计中采用自己熟悉的民族文化,使之与所要传播的信息有机结合,呈现给受众,使博览会信息得到全面的传播,以更好地达到博览会目的。这是一种现代与传统、时尚与民间、平面与三维、具象与抽象表现形式在展示理念、展示效应的全方位突破,形成具有强烈个性的博览会展示模式。
   二 融合与构建――民俗艺术元素的表演形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举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和节庆活动日益增多。现代会展设计都在进行观念、手法的创新尝试,随着设计观念的巨大变化会展设计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但随之也产生了负面效应:体现地域性、民族性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少。问题的结症在于追求现代性与科技手段结合的模式已经成了定势,公式化的设计就不可避免了。
   现代会展设计首先要求在设计符合常规中凸显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说将典型的富有特色的本民族文化元素与会展活动进行融合、嫁接、放大展现在博览会的展示舞台上。没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博览会,很难达到最佳的效果。举办博览会活动的东道主,通常都会在活动现场融入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元素,以展示东道主的文化面貌、精神风采,在观众感受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记住了博览会展示的内容。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是把现代科技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成功的融合在了一起。开幕式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科技灯光、音响、电脑程序的编排,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演绎得淋漓尽致:开幕式的完美倒计时方式是以2008名击缶手擂鼓进行的,擂击声音整齐而震撼人心,使光波律动传递了光阴的交替变换,充分演绎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中国传统礼仪之邦的盛世气象,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设计手法;太极八卦方阵以数千舞者给观众带来了行云流水之韵,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统与未来的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时尚与民间结合的表现手法;“活字印刷”的表演,在巨幅画卷中间出现了立体活字印刷体,方块汉字随着节奏彼此起伏,在光影和音乐中不断地变化,以富有节奏的动感,呈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万人期待的主火炬点燃方式是体操王子化身“空中飞人”,很具创意的空中奔跑,演绎了“夸父逐日”的中国古典神话,气势恢宏且出人意料,把开幕式推向了高潮,这是一出具象与抽象的经典演绎。整个开幕式流光溢彩、目不暇接、震撼心灵、意境悠远,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科技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民族艺术家,他们身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激情洋溢,以强烈的民族元素,代表各自民族,唱诵着本民族的歌曲,迈着欢快的舞步,洋洋洒洒,将他们的地域特色、风情、民俗、宗教、艺术等领域展现得淋漓尽致,各放异彩,民族文化相互激荡,碰撞出创意的火花,民俗文化的融合和传递得到彰显,唱响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欢快乐章。例如,取材于南太平洋的居民舞蹈《勇敢的号角》,这是一段欢迎宾客到来的动感乐章,这段舞曲是来自新西兰毛利艺术团,舞者们身着传统民族服装,踏着欢快的节奏,送来了原汁原味的南太平洋民族舞蹈,这首舞曲将勇敢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朋友相会的浓烈情感展现雅遗。西班牙馆的舞蹈则是一种“混搭舞”,该舞蹈柔和了阿拉伯舞、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和街舞。舞蹈的魅力大放异彩,使人们零距离地亲近了融合的文化,一种得到充分表现与提升了的民俗表演文化元素,在博览会上达到了很好地展示、宣传效应。
   三 发掘与嬗变――民俗艺术元素的延伸发展
   在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形势下,有人认为民俗艺术是“夕阳艺术”,是即将退出市场的艺术。人类的发展就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历史传承的载体主要就是文化,而民俗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可能退出市场。民俗文化元素符号的整合,也就是继承与创生,将散落的民俗文化形态整合为一个好记、易传、内涵丰富的文化元素符号,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来展现,例如,博览会这个大舞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现平台。
   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在广西南宁举办了八届,为了更好的提升东盟博览会效应,我们完全可以在民俗表演形式方面做更深度地挖掘。广西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图腾元素,是全国乃至世界民族艺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民俗艺术是集多元性、融合性和地域性于一体的,都具有强烈的个性面貌和传统性,是博览会展示设计创意的源泉。
   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具体运用传统民俗表演元素方面,我们可以采取高科技的声光电多媒体技术结合本土民间艺术进行表达。在综合性的主会场可以运用传统大场面的民俗表演形式,如,壮族山歌对歌、苗族芦笙踩堂等热闹的形式;在农业分会场就可以运用踩高跷、打秋磨等互动较强的形式;如果是时尚商品展场可以进行彝族抹黑脸、壮族板鞋赛等有趣的项目。当然,马山的八音、龙州的天琴是比较高雅的形式,也是很有特点的民俗表演元素,可以融入现代意识进行创意表演。例如,在上海世博会上情景喜剧《课间好时光》就是一出成功的表演节目。《课间好时光》广受青少年观众欢迎的情景喜剧,来自意大利,但是在欧洲、美国、澳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对其进行了融合本土的改编。《课间好时光》于2001年来到中国,由上海城市动漫公司制作,本地中学生本色出演。《课间好时光》虽然是以一部动画片及情景喜剧的姿态登陆世博园,但该剧是将音乐、舞蹈、戏剧、杂技融合在一起的杂技音乐剧。是将本土艺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出来,是民俗艺术的重生。这种将现代科技和传统艺术巧妙结合的手法是值得借鉴的,不仅是民俗艺术得到传播,而且使民俗艺术重新得到融合和建构。
   那么,作为广西的《壮族大歌》就是经过现代创意的优秀作品,《壮族大歌》的内容是讲述壮族先民追寻太阳的古老传说,颂扬着壮族先民顽强执着不屈的精神。它的曲调是以那坡县的山歌《壮乡美》为基调,融入现代的通俗唱法,音乐效果嘹亮、开阔、粗犷,既弘扬壮族传统山歌的旋律,同时又融入了时代音乐节奏,意境深沉、大气磅礴,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声音概念,充分体现了壮族的精神风貌,完全可以在东盟博览会上展演。
           
        在当代,博览会借助民俗文化的展现是一个既时尚又有特色的模式。在现代博览会的设计中,人性化设计是展示设计的根本,人是作为主体来观赏、领悟展示内容的,因而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现代博览会设计理念上更加注重设计人性化、参与性和互动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民俗艺术展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人际传播,这种民俗艺术则更有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也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因此,民俗艺术在博览会的文化价值观方面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得以更深层次的体会、解读。尤其是加入本土特色、文化元素之后,进一步提升了博览会的传播特色、增强了传播信号,强化了传播功能,从而更好地提升了博览会的品牌效应和宗旨目的。
   四 传承与创新――民俗艺术元素对文化的提升
   从其它艺术门类借鉴民间传统元素获得成功的案例有很多。如,绘画从民间剪纸中吸入有用的元素诞生了野兽派;被誉为国剧的京剧,始于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其过程接受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民间曲调从而形成了京剧剧种。所以说传统民间艺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当今世界正朝着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竞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博会就是向世人展示民俗艺术最好的平台,各地的民俗艺术家们纷至沓来,一场接一场的民俗表演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更成功的向世人展现了各种民俗艺术。各国民俗艺术争奇斗艳,都旨在打造自己国度的一张文化名片,借力世博会,提高文化软实力。而博览会中的中国特色则是凝聚中华文化的核心元素,主流是中国民俗传统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体现着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中国民俗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整合与创新本土民俗艺术,发掘与提升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一个国度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着力实现中国――东盟博览会影响力与品牌效应策略,民俗艺术不失为一个助推器,借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从中推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会展设计新理念,形成中国品牌博览会展示新模式。推动现代会展业以民俗艺术媒介特征的艺术形式走向世界的舞台。
   一种文化的影响力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控制能力,使影响力的接受者受影响力的实施者在倾向、认知、态度、意见信仰等方面的控制。广西优秀的民俗艺术元素有着雅穷的潜质,充分挖掘其内在的含蕴,结合博览会的设计,在提升博览会知名度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广西民俗艺术的影响力。总而言之,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效应,完全可以通过民俗艺术文化构成、价值观念的形式在国际上得到认同。所以说,博览会展示设计充分运用民俗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意义与效能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是对博览会展示设计中融合民间艺术元素的尝试,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展示形式。所以,从展示的角度以一种敬仰的心态看待传统民族艺术,以新的视野去审视吸纳民俗艺术元素,方可得到全新的理念、观点、形式。只有如此才能有自己的特色而别于他人,才符合当下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使博览会得到长久发展的动力。
  
   注:本文系2011年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中国――东盟博览会中民俗表演元素影响会展效果的研究”(项目编号:20110 LX330)。
  
   参考文献:
   [1] 陈颖、彭光芒:《世博会国家馆文化传播功能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2] 宛婧、韦荷琳、袁应:《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看广西会展文化发展》,《新闻世界》,2011年第5期。
   [3] 孟繁玮:《展示创意与文化态度――也谈上海世博会的展馆设计与国家形象》,《美术观察》,2010年第9期。
   [4] 林少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上海世博会中的运用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科学发展》,2011年第4期。
   [5] 江波:《超越平面的展示方式――我国图书博览会立体动态展示形式初探》,《出版广角》,2011年第 期。
  
   作者简介:江波,男,19 1―,广西陆川人,在职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会展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工作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略谈中外绘画表现形式的异同
下一篇:巫舞同源 古韵今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17 08: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17 08: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