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再探

[复制链接]
查看: 511|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21
发表于 2020-6-16 09: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应注意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用创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重视质疑问难、变通思维、激发创新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的能力,运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程倡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用创新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从培养创新意识入手,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潜在的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去向。小学数学教学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现学生的求异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毅力,从而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打下基础。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立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营造一定的氛围,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要是学生创新,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能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学沟通信息,形成敢于创新的氛围。
  二、创设挑战性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与交流中发现数学规律。“修一条30千米的公路,甲单独修10天完成,乙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和修几天完成?”各小组解答之后,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结果相同,从而心中产生疑惑,为什么条件变了而结果不变呢?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得出结论:工作总量与所用的工作时间表示的工作效率雅关。然后提问“如果去掉30千米这个条件还能不能解答?怎样解答?”这时学生的疑惑更深了:条件都没了,还能解答吗?为了解决疑惑,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现可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把工作效率用完成工作时间的几分之一表示,用分数方法来解此题。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求知欲,而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在《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不懂地方的或不同的观点又提出疑问的意识”。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他们创新精神的表现。教师要精心扶植学生的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乐于设问、敢于提问、善于质问,及时给予肯定、赞许、科学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他们创新精神的表现。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把123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学生心中产生疑问。这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
  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的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各抒己见。这样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与此同时,我还请了5位男同学和4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下列应用题:①有9个同学做游戏,其中5个是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个?②有9个同学做游戏,其中4个是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个?③有9个同学,走了3个,还剩几个?④教室里有9个同学,走了 个,现在有多少个?⑤有5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探索新知,突破难点,掌握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用创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平等合作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讨论,师生民主、平等对话,形成共识,对言之有理,独到创新的建议给予充分肯定,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创新的极好动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下一篇:浅谈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16 09: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