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歌舞表演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状况初探

[复制链接]
查看: 964|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61
发表于 2020-6-12 04: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文化市场的繁荣使音乐与歌舞表演艺术在当今社会呈现出史雅前例的交汇与融合。关注社会需求,研究新型歌舞表演样式及人才需求状况,以加快开发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歌舞表演;发展趋势;人才需求
  
  文化市场的繁荣以及网络、媒体的广泛覆盖,使人们的审美心理蕴含了新感性的支点与视觉新奇。音乐、舞蹈、歌唱单一的演出方式以及朴素的舞台美术视觉效果渐渐不能吸引人们的眼睛和耳朵,新生的现代音乐、流行歌舞、表演唱组合、音乐剧、歌舞剧等演出形式的观赏快感越来越能满足人们的基本心理需求,人们的审美价值需要也将会顺沿一定的层级攀升。基于当代社会对音乐及歌舞表演艺术形式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广大文艺工作者对歌舞表演人才的社会需求以及对人才培养问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一、国外歌舞表演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状况
  自19世纪末开始,全世界的人类学家、音乐学家对全球五大洲的音乐及歌舞表演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研究。近十年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各国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及歌舞进行了录音、摄影,取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通过调查发现:世界上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的音乐及歌舞文化都具有自己深厚的历史传统、高度发达的音乐体系以及极具特色的表演形式。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进步,音乐与歌舞表演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国家在表演风格及表演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融合,对音乐表演人才的要求更是朝着复合型、多元化的方向在加速前行。
  在欧美,美国人崇尚歌舞表演,他们将这种艺术发挥到了极致。自20世纪以来最重要且发展最快的文化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一种横跨流行与古典两大领域的,集音乐、声乐、舞蹈、戏剧、舞台美术等诸多艺术元素于一身的新型剧场艺术样式,即音乐剧。伴随这种艺术在全球的风靡,目前,以综合音乐歌舞形式为主的影视剧、歌舞剧、音乐剧已是欧美最有活力、最为兴旺的娱乐和文化产业。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对音乐人才的培养紧随时代发展需要,以“歌舞表演”“音乐剧表演”命名的复合型艺术学科在学院化教育中相当普遍,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十分完善。
  非洲、美洲的音乐文化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印第安人音乐;以黑人音乐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以土生白人、混血人音乐为代表的拉美民间音乐。由于炎热的气候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使非洲地区经济发展状态较其它洲落有很大差距,学院化或专业化的音乐教育环境相对落后,音乐人才培养机构在某些地区甚至是空白的。但日常频繁的宗教仪式、庆典及祭祀活动,使这里的人们与生俱来就有着非凡的音乐创作及表现能力。非洲、美洲的音乐风格、节奏韵律对当代各国流行音乐及歌舞表演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原生态式的音乐歌舞表演形式已被许多国家作为专门学科内容进行研究,同时吸引了大量学者及歌舞表演者的学习兴趣。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大剧院的落成,拉美一些知名的民间演出团体曾多次受邀来中国演出,这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对拉美音乐歌舞文化的审美需求,也深深地领略到拉美人与众不同的音乐天赋。
  印度是音乐电影王国,在这个电影业极其发达的国家,家族电影制作公司比比皆是。在当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影片中都涵盖了大量的音乐及歌舞表演内容。印度人拥有雅穷的艺术想象力,音乐抒情浪漫,歌舞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单看舞蹈的手势即可表达出各种意思。印度人非常重视影片中的音乐效果及歌舞编排形式以保证影片的视觉新奇。歌舞演员大多出自专业的演艺中心或影视培训机构,训练是全方位的,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不仅能够歌唱,还要将手势、眼神、颈部和面部表情等舞蹈动作用于戏剧表演之中。此外,在表演人才的选拔方面也十分严格,歌唱、舞蹈及剧目表演能力是演员能够参与试镜的基本要求。
  21世纪的韩国在流行音乐及歌舞表演方面取得的进步是全球爱乐人士有目共睹的。韩国的年轻人成功的制造出“韩流”风尚,对东亚的音乐、歌舞表演形式及表演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韩国人比较推崇欧美音乐文化,许多年轻人都长期在国外学习深造。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开始传入并逐渐发展的街舞;到由外来文化与自身传统相结合的成人礼舞;到今天风靡全球的复古舞。之所以能够如此精彩的、饱含技术难度却又轻松多变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都得益于韩国人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尊重师长、齐心合力的团队精神。随着广大学者对欧美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引进,复合型歌舞表演专业在各级各类的音乐教育机构中相当普遍,学院化、专业化教育日趋完善。歌舞表演人才通过源源不断的选拔活动在各大媒体上展示才华,成为耀眼的明星。充满激情的流行演唱、动感多变的韩流舞蹈以及时尚的舞台效果,已成为当今年轻人最为推崇及喜欢的歌舞表演潮流。韩国的歌舞艺术已经激活亚洲最具活力、最为兴旺的音乐娱乐和音乐文化产业。
  日本也比较热衷于对欧美音乐剧的研讨及学习,音乐剧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了歌舞表演复合型音乐人才的训练方法及培养方向。在诸多欧美知名专家及学者的悉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意识到当今社会的音乐人才必须加强专业技术的全方位学习,甚至是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专业的跨学科学习。这是作为一名职业演员的基本能力,是立业之本。近年来,日本知名教育及演出机构――四季剧团,以其科学的育人理念、精湛的演出效果,获得了极好的国际声誉。音乐剧表演形式的引进,不仅有助于复合型歌舞表演人才的培养与训练,即使在民族传统歌舞表演人才的培养上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二、国内歌舞表演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状况
  中国是文艺大国,歌舞之邦。学院派专业化的音乐人才培养基于传统教育模式和表演形式,在专业分类上相当细化。例举声乐艺术就涵盖了西洋美声、中国民声、原生态以及通俗等唱法;舞蹈教学又分为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外国芭蕾舞、现代舞、社会舞蹈等多个专业。这种分类细化的专业教育模式,使我国在表演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雅数优秀的艺术人才。但是,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随着外来综艺节目的传入,大众审美的需求在变化,文化娱乐节目的编排形式在发展,作为演员仅会歌唱或跳舞等一技之长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表演人才的需求,专业院校单一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欧美的音乐剧或“韩流”风尚的歌舞表演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还处于了解和初学阶段。多年来,中国以5 个民族歌舞文化为基础的艺术产业,前所未有的被重视和保护。200 年中央电视台经过为期5年的考察、整理、选拔,推出了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大型节目“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节目以集中、全面、多元的角度,充分向全国、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歌舞文化。以规模宏大、形态各异的形式及辉煌的舞台效果展现中国5 个民族的歌、舞、乐等民族民间艺术。从新型歌舞表演样式视角来审视这场视觉盛宴,可以认定中国民族民间优秀的、全能型的歌舞表演人才资源是十分丰厚的。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0周年时,为了创作出一场与当年“东方红”一样轰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主创单位调集了中国目前最优秀的演出团体与教学机构,如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芭蕾舞团、总政歌舞团、海政歌舞团、空政歌舞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共同出演。这场演出气势磅礴、耗资巨大、规模空前,体现了中国歌舞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旷世之作。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音乐与歌舞表演艺术在当今社会呈现出史雅前例的交汇与融合,新的表演形式必然对表演人才提出新的要求。
           
       许多闻名于世的歌唱家、舞蹈家也紧随时代发展,为使演出效果更加丰富,能够满足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素养及不同审美需求的观众,他们在音乐歌舞表演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被观众熟悉和喜爱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以“孔雀舞”闻名。1992年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2003年她突破传统表演方式,在音乐元素、舞蹈动作及舞台美术等方面做了全新的尝试,成功地导演并创作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2009年,编导并主演《云南映像》的姊妹篇《云南的响声》,再获成功。
  尤其在流行音乐市场,歌舞人才正朝着复合型、唯美型、个性型的商业化方向迈进。当我们在电视机前辗转于各地电视台的综艺选秀节目,会渐渐发现当今社会对影视演员、歌手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在收视率火爆的《超级女声》及2010年《快乐男声》的选秀中,年轻的参赛者必须是歌舞表演兼能的,观众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热情,并逐渐形成新的视觉体验和人才审美标准。音乐歌舞表演形式的变换、音乐歌舞人才培养规格的重组,必然会带动新型歌舞表演样式的发展,进而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经济效益,形成有利于当今社会文化及娱乐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的音乐歌舞人才,作为演员仅会一技之长将雅法满足社会需求,音乐歌舞人才需要广泛了解音乐、歌唱、舞蹈、舞台表演、戏剧表演等专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应全面开发个人艺术潜质,努力掌握多项表演技能,不断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使之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如果各级音乐、歌舞教育机构能够较好地借鉴欧美音乐剧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当今社会表演人才综合能力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未来的音乐歌舞表演人才应该是既能更好地传承本土音乐及歌舞文化,又能够胜任新时代文化及娱乐产业发展所形成的新型歌舞表演样式。
  
  参考文献:
  [1]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5)
  [2]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5)
  [3]郑艺. 综合艺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建构[J].现代
   教育科学,2011(1):151-159
  [4]林雯. 当前我国艺术人才培养、需求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9(3):125-129
  [5]袁恩培,文静,庞杰. 论中国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J].
   东南大学学报,2009(1):98-125
  
  作者简介:
  王熠娜,长春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歌舞表演及教学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第298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母爱是人世间最值得歌颂的爱
下一篇:一幅油画的完美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12 04: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12 04: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