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冷链物流建设规模、基础设施、冷链物流技术现状、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应重点发展肉禽冷链、果蔬冷链、水产品冷链、加工食品冷链等领域,并针对各个领域阐述了其实施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调研;发展战略;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2 2-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LIU Qiao1,SHEN Xin2,LIU Li2,HUANG Zhi-peng2
(1.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Heilongjiang,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for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promote the income increase of the peasantry and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the situa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ld cha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fter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ts main issues were analyzed, the point that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ultry, fruit and vegetable, aquatic products, and processed food cold chain fields was proposed, then the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above areas were describ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investig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Heilongjiang province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屠宰、捕捞后,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食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2010年6月18日颁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冷链建设状况如何?如何建设与“现代物流业”相适应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黑龙江省如何制定适合省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来指导今后的建设与实践?带着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现状与对策”课题组,根据黑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的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的要求与安排,分两个子课题组,深入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绥化等8个地级市以及甘南、同江等8个县(市)进行了调研。课题组发放“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基本情况调查问卷”70份,回收问卷65份,其中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6%。课题组除了采取问卷调查外,还采取座谈会、汇报会、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上述县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
同时,课题组受黑龙江省发改委委托,设计了8份调查表,交由全省83个市县发改委协助完成调查,调研涉及农产品生产、消费布局(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基地及市场建设,农产品产量及消费量等)、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相关情况(现有冷藏冷冻设施、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冷链设施及使用管理现状等)、辖区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等。
本研究从黑龙江省冷链物流建设规模、基础设施、冷链物流技术现状、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发展环境5个方面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该省发展冷链物流应重点开展的领域以及措施建议。
1 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标准化种植水平日益提高,雅公害农产品、雅公害蔬菜生产、农药使用准则等多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得到推广应用,覆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87 580 hm2,年产量701万t。果园面积达到35 340 hm2,年产量50万t。肉类、禽蛋、乳制品、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87.9万t,649.5万t、101.9万t、38.07万t。目前,全省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获得标识认证的产品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到1 600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484万hm2[2]。对黑龙江省蔬菜、水果、肉类、禽蛋、乳制品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初步测算,分别为4%、3%、10%、13%、95%和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7%、25%、30%、90%和1%,冷链物流的规模正在逐步增长。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有冷藏库近400座,冷库总容量约为62万t,其中高温冷藏库、低温冷藏库、冻结物冷藏库的比率分别为40%、45%、15%。冷藏运输工具主要是冷藏车,数量为415辆,冷藏容量为22万t[2]。目前冷库大部分是以土建为主,气调库所占的比例不高,冷库规模相对较小,绝大部分库容都在1 000 t以下,1 000 t以上的中型冷库比率约为30%。
1.3 冷链技术逐步推广
绿色农产品基地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思想、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正在努力实施全程低温控制。大型肉类屠宰企业开始运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从生猪屠宰、分割加工、冷却成熟等环节低温处理起步,基于RFID技术逐渐向储藏、运输和销售环节延伸,向着全程低温控制的方向快速发展。冷库建设中开始运用较为先进的发泡技术,新建冷库结构正在逐步调整为以气调式冷库为主体。
1.4 冷链物流相关企业不断涌现
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拥有冷库的企业有145家,有农产品加工型企业180家,其中肉类、蔬菜、水果、乳制品、禽蛋和水产品加工型企业分别占38.4%、16.1%、17.8%、18.3%、7.2%、2.2%。主要生产加工的农产品集中在肉类、乳制品、蔬菜水果和禽蛋类。全省已经开展冷链运输的规模以上企业为21家,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1 112人,从事冷链运输的机械冷藏车243辆,冷藏船吨位3 t。全省农产品销售中有规模以上农贸批发市场62家,综合性超市农产品专销区80个。
1.5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步完善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专门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环境也在逐步完善。黑龙江省高度重视鲜活农产品快速流通通道建设,构建起通往京津等主要城市的农产品绿色通道,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完善“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等,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便利,有力推动了冷链物流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体现,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2 黑龙江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生鲜农产品冷链发展总体水平较低
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产品仍是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各环节衔接尚不够通畅,缺乏系统化的连贯作业,损耗严重。部分农产品在加工初步环节采用低温处理,而运输和销售环节断链现象严重,全过程冷链的比例过低。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落后,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3,4]。
2.2 冷链设施设备规模严重不足
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国有冷库大多使用了30年以上。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或低温场所操作。各类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相对较少,果蔬冷库建设还较为落后,产地加工冷库建设也较缓慢。夏秋蔬菜生产旺季供应过剩,冬春淡季自给不足,主要靠从省外调入,恒温保鲜库设施严重不足。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屠宰企业拥有冷藏车的比例还较低,多数运输车辆达不到冷链运输的标准,高温屠宰、高温运输造成的二次污染给肉制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2.3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第三方物流主要以提供货物代理、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为主,黑龙江省尚未形成具有规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能提供全面的、综合的、集成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大量冷链物流服务资源分散于食品、农产品初级加工等领域,资源整合与增值服务能力较弱,致使农产品产后损失较大,附加价值未得到深度挖掘。
2.4 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不足,信息化程度低
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冷链物流手段尚未普及,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冷链各环节的企业信息化程度还较低,各环节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和共享,农产品追踪溯源技术的支撑能力尚较弱[5]。
2.5 冷链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冷链物流系统和专业培训。省内开设有物流、食品、制冷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极少,专业大学生的有效供给量不足,造成冷链物流人才匮乏。缺乏多层次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3 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发展领域及主要任务
3.1 肉禽类冷链
发挥黑龙江省“全国重要猪肉、牛羊肉、禽类产地”的区位优势,建立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产品产地与销售终端雅缝对接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改造屠宰生产流水线及温控设施,提高肉类屠宰加工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强肉类屠宰后产品排酸、预冷等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三是以大型肉类加工企业为依托,建立产销对接的肉禽类初加工冷链物流基地。四是提高冷却肉销售比例,大力推广冷藏运输车辆和运输全程监控技术,鼓励和支持超市、大卖场及农贸市场等销售终端采用冷柜销售的方式。
3.2 果蔬冷链
黑龙江省应发挥特色果蔬品种多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建立以生产基地为基础,以集散市场为载体,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1)加强特色果蔬生产基地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黑龙江省果蔬种植的地域优势,大力建设大庆寒地葡萄种植基地、尚志市三莓浆果基地、双城西瓜种植基地、阿城白菜生产基地等特色果蔬生产基地,打造雅公害、绿色、有机果蔬产品品牌,加强果蔬生产基地的冷藏、保鲜、储存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果蔬拣选、保鲜储存和包装等环节,保证黑龙江外销特色果蔬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增加。
2)完善果蔬集散市场冷链网络建设,依托哈达果蔬批发大市场等省内专业果蔬集散市场,建设集交易、冷藏、质检、运输、配送为一体的区域配送型果蔬冷链物流中心。
3)推进果蔬加工企业冷链系统的升级改造。加大投资力度,支持果蔬加工企业加快应用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技术、设施和设备,加强果蔬预冷、保鲜、精深加工和包装环节,完善冷链链条,扩大冷链物流规模。
4)完善果蔬产品的季节性双向冷链体系建设。黑龙江省冬春季节果蔬供应不足,大部分依靠南菜北运。而每年的7~9月份,露地蔬菜和果品产量大、质量优和口感好,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适合北菜南运。借助果蔬种植的季节时间差,加强季节性果蔬产品的销售、预冷、包装、保鲜、冷藏和冷运,大力发展满足黑龙江省果蔬产品季节性调运需要的双向冷链物流体系,保证果蔬产品全年的充足供应。
5)大力培育专业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加大对第三方物流的鼓励扶持,加快整合大型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超企业和果蔬储运企业冷链设施和服务资源,建立从产地到销地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力的龙头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企业。
3.3 水产品冷链
着眼于深化水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水产品冷藏比例,建立以大型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市场为支撑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加大冷链设施投入,鼓励和支持重点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冰鲜、冷冻等冷链设施,引导水产品基地健全速冻、冷藏等冷链设施。二是建立快运网络,针对水产品易腐的特点,积极推广冷藏、冷冻等冷链运输方式,全面提高水产品快速通达能力。三是强化配送功能,依托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市场,加快速冻库、冷藏库、深加工车间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仓储、配送、定制加工等物流业务。
3.4 加工食品冷链
围绕加工食品的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产品运输、配送、销售等各环节,建立以龙头食品生产企业为主体,实现产后预冷、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及运输和冷冻销售等功能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加强流通加工基地建设,依托浆果、乳制品、速冻蔬菜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有分拣、清洗、切分、冷藏等功能的流通加工基地,构建以品牌食品加工流通基地为节点的冷链物流网络。二是积极推进食品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业务外包,整合社会冷链物流资源,构建以订单为核心的一体化冷链产品配送模式,全面提高共同配送水平。三是加快改造提升专业市场、连锁超市、大卖场等食品交易平台,完善冷链服务功能,加强食品采购、销售流程控制,建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 结论与探讨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有着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资源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应用为支撑,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规划,优化布局,重点突破,强化特色,科技引领,管理创新,引导和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完善和创新,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不断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农产品冷链服务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管理优势和竞争优势,切实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Z].2010.
[2] 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黑龙江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 刘 乔,沈 欣,孙 栩.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9):38-41.
[4] 霍 红.冷藏链研究现状及分析[J].物流科技,2008(10):82-83.
[5] 兰洪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对象与过程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2):20-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这样纪念斯大林下一篇:在林雪平闲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