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宋代的莲纹装饰艺术

[复制链接]
查看: 916|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64
发表于 2020-5-30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宋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高峰期,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辉煌时代。在宋代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该时期的莲纹装饰独具魅力。造型方面,受花鸟画写实精神的影响,写实性莲花纹日臻丰富完善;文化内涵方面,受佛教世俗化、理学等思想因素的渗透,宋代的莲花摆脱了强烈的宗教色彩,世俗气息浓厚,洋溢着独特的民族特色。被称为花中君子。
【关键词】:宋代;莲纹;造型;内涵
  引言
  莲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它不仅可供人观赏,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深受人们喜爱。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佛教盛兴,作为佛门圣花的莲花在我国广泛普及,莲纹成为我国重要的装饰纹样。宋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高峰期,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辉煌时代。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宋代的莲纹装饰在造型和文化内涵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花鸟画的兴盛对宋代莲纹造型的影响
  宋代是花鸟画的高度繁荣时期,崇尚自然,注重写实是该时期花鸟画的重要特色。《图画见闻志》记载,北宋画家易元吉为了画好猿璋禽鸟,经常深入丛山峻岭,考察璋猿的习性与环境。作为花鸟画家的杰出代表,宋徽宗也非常强调自然写实,重视写生,《画继》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结实,喜动天颜。偶孔雀在其下,亟召画院众史令图之。各极其思,华彩烂然,但孔雀欲升藤墩,先举右脚。上曰:‘未也。’众史愕然莫测。后数日,再呼问之,不知所对。则降旨曰:‘孔雀升高,必先举左。’众史骇服。”“以愉悦帝王为目的,甚至皇帝也亲自参加创作的北宋宫廷画院,在享受极度闲暇和优越条件之下,把追求细节的逼真写实,发展到了顶峰。所谓‘孔雀升高必先举左’以及论月季四时朝暮、花蕊叶不同等故事,说明在皇帝本人倡导下,这种细节真实的追求成了宫廷画院的重要审美标准。”
  宋代花鸟画以其严谨的造型,生动的形象在我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同时,它的写实精神对当时乃至后世的审美观念、装饰纹样等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张晓霞《花鸟画对宋代植物装饰纹样的影响》文中所说的:“花鸟画在宋代的兴盛对同为造型艺术的宋代植物装纹样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造型上,一方面受工笔花鸟画的影响,纹样的写实性增强,所表现的植物种属明确;另一方面受写意花鸟画的影响,纹样简约概括,注重对笔墨逸趣的表达,故而写实与写意争趣同辉。”
  受花鸟画画风的影响,写实性莲花纹在宋代大为盛行。莲花纹是指以写实性的莲花为材的纹样,它常采用刻划、印花、绘画等技法把莲花、荷叶、莲蓬表现在各种器物载体上,以缠枝、折枝等多种形态表现优美清雅的莲花,多作主题纹饰。这种莲纹采用了侧视效果,即从水平角度描绘其为~朵莲花,写实性强。
  莲纹装饰对花鸟画写实性的模仿,主要体现在写实性折枝莲花纹的盛行。折枝花是两宋时期极为流行的一种花卉纹样,其多截取花枝的一段,包括花朵、花头、花苞、花叶和枝干,将每一个折枝作为部分构成整体。这种写实性折枝莲花纹既可以单独成纹,也可以与动物、人物如鱼、鸭、婴儿组合,构成形式丰富、寓意吉祥的纹样。它改变了宋代以前莲纹造型常出现的程式化,广泛运用于陶瓷、纺织品、漆器等各类器物上。它的造型虽然写实,但并非对莲花原生态的机械摹仿,而是于线条笔墨中对枝、叶、花、实有了更生动的描绘,充分显示出莲花的清新自然、美丽典雅。“如果说隋唐花卉和花鸟纹样还充满异域风情的话,那么宋代则有明显的回归本土倾向。或许是因为花鸟画的勃兴,画家们善于写生,种种“生色花”(写实花卉)代替了隋唐程式化的造型,自有一种清新秀美。”
  二、佛教的世俗化、理学的建立等思想因素对宋代莲花文化内涵的渗透
  世俗化是中国佛教的总趋向,这种趋向在宋代表现得更加明显。“中国佛教、尤其是大乘教并不神秘,且有很强的世俗性。……这虽然是外来宗教在中国的特殊生存方式,但客观上为佛教艺术向世俗的渗透创造了良机。我们不难看到,彩绘菩萨身着最时新的织锦;庄严的宝相莲花乃至菩萨像可以直接用在俗人的首饰和服饰中。中国的花卉纹样就这样在佛教艺术影响下进入了新的境界。”
  两宋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是理学,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理学渗透进了文学、艺术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的美学注重于自然的人化、人格的移情化,而人的生命则处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压抑和笼罩下”。
  佛教的世俗化,理学的建立使宋代审美理念独具特色。在这样的背景下,莲花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窥见一斑。周敦颐在庐山脚下的濂溪看到成片的莲花,触景生情,遂做《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极力赞美莲花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的典雅气质,这不仅展示了他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反映出他思想深处的佛学因缘。在佛教中,莲即佛,佛即莲,莲被称为佛门圣花。《华严经・探玄经》总结莲花特点为“在泥不染”,“自性开发”,“群蜂所采”,“四德(香、净、柔软、可爱)”。“释氏以莲花喻性,盖其根植淤泥而能不染,发生清净,殊秒香气,非他草木之花可比,故以为喻。”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与佛教对莲花的青睐可谓不谋而合。
  但周敦颐眼中的莲花,宗教意味趋于淡化,具有浓厚的世俗气息。“如果说佛教以莲喻‘佛’,还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那么周敦颐的以莲喻‘君子’,却更带有人间现实的意味。”他称莲花为“花中君子”,将莲花作为文人士大夫人格的比拟,使佛教圣花人格化,顺应了佛教莲花向世俗化转变,以便在民间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流传。其中典型的形式有“连(莲)生贵子”纹。“‘连(莲)生贵子’一说来源于佛教的‘化生童子’。‘化生童子’常化生在莲花中,表现在纹样上,就是一个肥胖的小儿立在莲花中。”早在唐代,我国人民就把“化生”和原有的民间风俗七夕乞巧结合起来,构成“太子玩莲”图,宋代这一寓意更加普及。这类图形既可以单独成纹,也可组合在“婴戏图”“百子图”中。这时的“化生童子”显然已与我国传统的“多子多福”、“门丁兴旺”观念结合起来,而且“莲”与“连”谐音,于是有了“连生贵子”的吉祥寓意。另外,还演生出婴戏莲纹、连年有余纹样。这些纹样使莲花从佛国圣地来到平凡的尘世,从外来文化回归到民族传统,并且将它们有机的融合,创造出更适合我国民众文化理念的新形式,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周敦颐对莲花的欣赏并不只停留在其外部特征上,更在于借助莲花的生长形态,联系到人性的真善美,从花品联系到人品。“在《爱莲说》中,周敦颐还用莲花比喻人性的至善、清净和不染,将出于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之性作为理想的圣人之性的象征,而淤泥则好比污染人性的欲望。在他看来,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美,必须去污存净,去欲存诚,使人性达到像莲花那样洁净无暇的境地。”众所周知,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山先祖,在他的推崇下,莲花在理学的篱笆内长大为“花中君子”,它以崭新的文化形象与传统的“富贵者”牡丹、“隐逸者”菊并列到了一起,成为宋代士大夫最喜欢的花卉之一。
  结语
  在花鸟画兴盛、佛教世俗化、理学兴起等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宋代的莲纹装饰从形式到内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它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宋人的审美理念和精神取向,也反映了宋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面貌,是社会发展和演变的一个缩影。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印度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启示
下一篇:从探戈音乐看皮亚佐拉的创作生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5-30 13: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