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三大角度

[复制链接]
查看: 465|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3
发表于 2020-5-29 21: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在面对当前新形势下的突发情况常常呈现出被动、受限的的局面,这种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有效促进我们高校的和谐发展和稳定,我们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的角度出发,探讨新时期思维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这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 思维方式 三大角度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确立人生定位、人的发展方向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的挑战与困境也深刻的提醒我们,我们的思维方式存在滞后性、局限性和凝固性,如何使高校德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和反思现实问题,笔者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这个角度进行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益处。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地位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滞后于时代发展,滞后于国内、国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例如,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与科学技术相关的道德、伦理教育。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难适应这方面的要求,特别是缺乏针对网络的道理教育,无法适应网络迅速普及的新形势。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强。如内容传统陈旧,千篇一律,过分强调共性和理论说教,而忽略了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本身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从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停留在形式和皮毛的层次上,甚至是一种被动的完成任务
  2、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的确定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处理的基本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就不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选择和价值的判断,甚至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能会采用与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相悖的教育方法、手段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地位:
  第一,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科学定位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和国家意识形态性。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教育方式占有主导地位,我们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是科学认识,甚至认为只有我们掌握的才是真正的科学理论。把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价值认识问题当作是科学认识问题,往往会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理论、原则的传授上,其结果只会形成学生的“知识性库存”,这种“库存”不具有生成性,也就不能形成真正的素质教育。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强调我们想教什么,更要研究接受主体的特点、需要等,要根据学生的客观合理需要,根据他们发展的不同特点,根据他们培养的不同环境等,去服务好务,引导好。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较好地统一,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的有效构建
  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希望培养和形成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但能否被学生认同、接受,不是概念和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概念和理论如何转变为学生的内在的智慧和精神,并在生活中以这种精神和智慧指导自身发展,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实践理性的范围,我们就要承认“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业单位体质改革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要求与实践的差距是必然的,而且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既要接受这种事实,又必须正视解决它的困难”。同时,“我们也必须转变过去偏重理论说教,特别是自说自话的观念,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说服力,即不是回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而是要在直面实践问题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当思维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出毛病的总是思维这一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运用概念思维方式(概念思维也称逻辑思维),当前,人们主要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看待世界、解释世界、认识世界、从而把握规律、寻找本质。从历史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思维方式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向当代的转型中也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随着现代人类社会和教育方式、教育坏境的日益复杂化,概念思维也就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突发问题,甚至有时会发生严重的生命安全或者稳定事故。李德顺教授在《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一文中总结了概念思维存在的三个主要缺陷:抽象性、隔离性、凝固性。[1]这种缺陷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对物的理解和把握方式来理解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看到的就只是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而看不到一个个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人。这种把人理解为抽象的外在研究对象的思维方式,就彻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可能考虑到学生的人性关怀,甚至出现简单粗暴的“强权蛮压式”教育。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状态与生活状态却产生了隔离,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只要求学生牢记教育的内容并按其要求行事,而不去解释每一条原则背后的生活背景和内在原因,这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授的规范、规则与学生身心无法形成交融,也使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学生就只能反映规则、不能理解规则,这样的教育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也会逐渐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第二个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僵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抽象性与隔离性,有一些概念就要凝固。思维方式的凝固,其结果必将是把教育对象也看成僵化的、一成不变的人。这种形而上学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对现实中的人是不能完全适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运用生存实践论的思维方式,把对人的解释、理解从传统哲学思维方式还原为关于现实世界的思维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主体性。 可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维方式无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和矛盾,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困境中徘徊。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由概念思维走向实践思维。
  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的三大角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教育方式方法都来源于教育活动的经过、产物,它理应是对教育现实问题的客观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要展现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育人的魅力,其思维方式必须要有所突破。只有突破传统的概念思维方式,树立一种新的、多维的思维方式,才能彰显思想者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而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发展,正是符合人的本质、能力和人的规定性的。以多维的思维理路作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进路有其内在合理性。
  1、从理论实践思维向重视人的实践性思维的转变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活动,因而实践思维既是一种主体思维,也是一种客观思维。实践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重心不能单从关注外部世界和客观现象,而要转向同时要关注和承认人自身实践的地位和意义,追求一种主体性意识,从而使使主体性的思维增强。可以说从关注客观世界到越来越多地关注人自身,是人类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思想政治教育也理应改变思维方式,从过去更多地关注、思索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人自身,把人的发展作为这种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但这种主体思维并不意味着单纯张扬权利意识,而是张扬一种健康的主体性,即权力和责任相统一的主体性。
           
       2、从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维度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信念。不断追求人的完善、和谐、丰富,一方面是人性的内在向往和本能的自然追求;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外在要求,它是主客观的统一。根据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解,笔者认为,“全面发展”,应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即完整的人的发展、健康的人的发展、和谐与自由人的发展、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所谈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单向度发展而言的。过去,往往看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社会适应性功能,即要求学生遵守既定的社会规范以维持社会稳定,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本质和重要的发展性功能,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而价值思维在这里是相对于知性思维讲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认识的特征在前面已经阐述,思想道德的价值认识理论属性必然要求其价值思维方式以人为中心、为主体性。在当今社会,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人和自己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多面、多维、多元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人类自我完善与发展多样性、丰富性的趋势。因而,培养和造就能够既能胜任工作又能学习生活的目的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尊重人的需要和能力,重视人的发展的多样性、独特性,更要尊重、重视人在生活实践中自自由创造和发挥的权利与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
  3、以动态的变革思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创新
  动态的变革思维是一种很高的思维境界,马克思主义在其实践论里就反复提到多次,马克思曾说过:一个人怎样生活,他就是怎么样的人;一个社会是什么样的,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要看它怎么生产,一个社会怎么生产,这个社会就怎么样……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必然要选择它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才能推动历史,推动新生事物的发展。[2]它要求人们认识事物既能结合历史,又能把握现实规律呈现动态化和历史化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过程。简单的概括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是”的问题,而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如何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把人当作先验存在物,因而在教育实践中背离了人性所特有的过程和规律,使本来应该充满人性魅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无视学生主体能力、令学生厌烦的灌输和说教。当然,实践思维的养成还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以“理解”作基础,以“对话”为形式,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思想政治教育唯有主动、提前进入这一新的思维领域,才可能更好地产生教育效果,完成其历史的、现实的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李萍.对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惑的理性审视[J].中国高等教育,2005(11).
  [2]李德顺.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J].新华文摘,2003(5).
  [3]林樟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认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课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英语听力理解测试与格式塔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5-29 21: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