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气流动与温度场之间关系的围护结构研究及设计——北京机场航站楼通风设计

[复制链接]
查看: 199|回复: 0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307
发表于 2022-7-17 16: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自然通风作为最原始的调节室内环境的手段,其节能潜力已经受到全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CFD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为北京国际机场T3航站楼站前交通中心设计了自然通风方案,解决了交通中心站台乘客由于夏季闷热带来的不适感,提高了站前交通中心内部空气质量,从整体上改善了乘客的出行环境。    首先,根据北京市气象特征及北京国际机场T3航站楼站前交通中心的地理位置,从气象学的角度(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探讨北京地区的自然通风潜力。    其次,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了与人体热感知相关的因素,并且从人体舒适度的角度,分析了与人体热舒适密切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当前流行的自然通风热舒适性模型,确定北京地区自然通风热舒适性温度范围。再次,对T3航站楼站前交通中心进行了自然通风效果计算,提出了若干自然通风方案,并运用Fluent软件对各个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方案对比,确定采用地面自然风单向对流,结合利用地下停车场和T3航站楼站前交通中心站台热压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然通风;分析了不同季节的室内气流状况,简要分析了不同季节通风的可能性。    最后,对T3航站楼站前交通中心自然通风方案的通风口高度进行了优化,通过对两种通风口高度方案的通风性能进行对比,确定了较优的通风口高度,并对通风方案进行了自然通风管道设计。    本课题通过对T3航站楼站前交通中心的自然通风的综合设计,将T3航站楼站前交通中心环境改建成契合时代特征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提高交通中心的整体运营水平。





上一篇: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质量成本分析模型与算法研究
下一篇:宏观经济环境、财务约束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