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国家开放大学 一网一平台24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8期末考试押题试卷与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 104|回复: 0

19万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7069
发表于 2024-10-12 05: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8
关注【】,回复【试】获取试题答案

一 、判断题
1. 学前儿童如果完全不理会周围的环境,也可能是异常的表现。( )
A. √
B. ×
答案:A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2. 当学前儿童的目标行为反应达到期望满意程度后,幼儿教师应帮助学前儿童脱离代币制,以使其适应自然情境。( )
A. √
B. ×
答案:A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3. 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复合性,有的学前儿童在不同的情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类型。( )
A. √
B. ×
答案:A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4. 一般而言,5岁以下的学前儿童倾向于关注他人外部的、可观察的特征,如身体外貌、拥有的东西和典型的行为。( )
A. √
B. ×
答案:A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5. 学前儿童早期依恋的质量和类型,与学前儿童以后的同伴关系、学前儿童与成人关系的品质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6.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1岁半到2岁的儿童,他们之间还没有产生合作性游戏。(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7. 幼儿园在创设室内环境时应尽量运用自然的光线,以满足学前儿童的活动需要。(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8. 幼儿教师和学前儿童不仅通过有声的语言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非言语的方式进行沟通。(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9. 幼儿园偶发事件中的社会教育是一种 “就事论事”的教育。( )
A. √
B. ×国开一网一平台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0. 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1. 社会教育内容要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其生活实际相结合,并能丰富其生活经验。(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2. 幼儿教师可以简单地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视为教学法的课程。(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3. 情绪本身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有情绪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都有一定的作用与价值。( )国开一网一平台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4.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是从个体自我到集体自我再到关系自我逐渐发展起来的。(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5. 一个主题教学活动能够达成一些教学目标,但这些目标不一定是完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二 、单选题国开一网一平台
1. 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行为表达期望的最好方法是( )。
A. 发出指令
B. 制定规则
C. 言语指导
D. 情感沟通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2. 对于低龄的学前儿童,材料投放的趋同性需要更强一些,这是遵循了( )。
A. 适宜原则
B. 弹性原则
C. 可控原则
D. 可视化原则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3. 在设立常规时,幼儿教师应该让学前儿童真正体验到常规对自己和他人的益处,这样的常规就是( )。
A. 合理的常规
B. 可以定义的常规
C. 积极的常规
D. 可理解的常规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4.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的影响,二是幼儿园( )的影响。
A. 教育环境
B. 人际关系
C. 物质环境
D. 教师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5. 共同决定移情的性质、强度、方式和内容的两个因素是认知水平和( )。
A. 认知模式
B. 态度水平
C. 情感唤醒国开一网一平台
D. 个性因素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6. 下列属于内隐行为的自我控制因素的是( )。
A. 对情感的控制
B. 坚持性
C. 独立性
D. 对动机的控制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7. 《纲要》规定的社会领域总目标的第四个目标是:“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 )。
A. 进取心
B. 自理能力
C. 责任感
D. 归属感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8. 幼儿教师在进行各年龄阶段目标分解时,应考虑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和( )。
A. 年龄特点
B. 个体差异
C. 个性特征
D. 接受能力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9. 《指南》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目标在各年龄段的表现中,与“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的3-4岁年龄段相对应的表现是( )。
A. 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
B. 知道自己的一些优点和长处,并对此感到满意
C.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
D. 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愿意依赖别人国开一网一平台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0. 攻击者不带有愤怒、沮丧或者敌意的情绪,对攻击者来说,这种行为只是一种导致其他人不开心的玩笑或探索性的行为。具有这种特点的攻击性行为是( )。
A. 表现性攻击行为
B. 无意性攻击行为
C. 工具性攻击行为
D. 敌意性攻击行为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1. 到了中班,孩子们基本都会自己穿脱衣服了。但大多数情况下,佳佳或者坐在床上发呆,或者边穿衣服边走神,或者去挑衅身旁正在穿衣服的孩子。经常,其他孩子的床位都收拾好了,佳佳还没有穿完衣服。当老师叫佳佳赶快穿衣服时,佳佳总喜欢说:“我不想穿衣服。”老师通过观察发现,佳佳不是不想穿衣服,而是他还没有完全掌握穿衣的技能。针对案例中佳佳的问题,老师的正确做法是( )。
A. 忽视佳佳的问题,让他随年龄增长自然掌握穿衣的技能
B. 帮助佳佳穿衣服或让其他小朋友帮助其穿衣服
C. 批评佳佳不听指令的态度,并要求他不要挑衅正在穿衣服的同伴
D. 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合作,给予佳佳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其掌握穿衣的技能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2. 如果确定学前儿童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社会所期望的,并且他在相关领域的特定情况下已经表现出过此技能,但是仍然会出现相反的行为表现,则需要关注其( )。
A. 技能需求
B. 认知需求
C. 意志需求
D. 情感需求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3. 以“勇敢”这一品格为例。小班儿童刚进入集体生活,他们第一次步入“小社会”,最需要做的事情是适应集体生活,尝试与同伴交往,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开展“爱,从晨间的问候开始”“我和我的好朋友”“我来试一试”等主题教学活动。中班儿童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有了更多参与活动的需要和能力,但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如害怕凶恶的动物,害怕一个人独处,害怕上舞台,等等。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开展“我勇敢我快乐”“我做哥哥姐姐了”“坚持,我有办法”等主题教学活动。对于大班儿童,幼儿教师可以开展“挑战主持人”“我是小小兵”“我的毕业我做主”等主题教学活动,满足他们对“挑战”的需要,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感受“勇敢”这一品格的内涵。案例内容体现了幼儿园主题选择的特点是( )。
A. 与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相匹配
B. 与儿童性格特点相一致
C. 内容选择的生活化
D.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多样性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4. 社会教育主题教学活动经常需要融合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学习领域,以促进学前儿童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升,这体现了社会学习的( )。
A. 途径的丰富性
B. 空间的融合性
C. 内容的陶冶性
D. 方法的体验性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5. 对学前儿童来说,受社会生活范围的局限,他们的主要角色是孩子、学生、( )等。
A. 家长
B. 同伴
C. 老师
D. 朋友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国开一网一平台
16.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3—6岁的学前儿童主要处于的矛盾阶段是( )。
A. 信任对不信任
B. 主动对内疚
C. 自主对羞怯
D. 勤奋对自卑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三 、多选题
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有( )。国开一网一平台
A. 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
B. 系统性与科学性原则
C. 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国开一网一平台
D. 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2.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提出的系统包括( )。
A. 微观系统
B. 中介系统
C. 外在系统
D. 宏观系统,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3. 科克伦、德鲁特等人提出了 “学科教学认知”的概念,具体包括的知识有( )。
A. 学科内容知识
B. 教学法知识
C. 关于学生的知识
D. 情境的知识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4. 学前儿童常见的挑战性行为的类型有( )。
A. 攻击性行为
B. 破坏性行为
C. 说谎行为
D. 情绪失控行为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5. 在晨间活动时,每次玩“拍皮球”游戏,一些孩子都会因为不会拍而逃避练习,他们三五成群地躲在角落里玩自己的游戏。于是,何老师在日常活动中开展了“学习拍皮球”活动,以鼓励孩子们去挑战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活动。何老师希望通过体育活动实践,帮助孩子们将“耐心”的品质进行内化。一开始,老师们也持怀疑态度:让小班孩子学习拍皮球是不是有难度?会不会增加他们的挫败感?但孩子们的表现让老师们刮目相看。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竞争以及家长们的帮练,孩子们的记录每次都在提高。班里共有25个孩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学习,不间断拍100次以上的孩子有9人,拍50次以上的有17人,拍10次以上的有21人。看到自己的进步,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针对案例内容,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为学前儿童提供有挑战性的任务,磨炼他们的意志
B. 用规范的姿势和动作学习拍皮球,不适合小班孩子
C. 对小班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他们付出耐心
D. 在“不会拍皮球→会拍皮球→能拍几次皮球→能拍许多次皮球”的练习过程中,形成了耐心、坚持、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6. 常规教育的常用引导策略包括( )。
A. 利用图示,引导学前儿童理解常规
B. 发出禁令性命令,约束和限制学前儿童的行为
C. 利用游戏,帮助学前儿童习得常规
D. 采用象征性暗示,提醒学前儿童遵守常规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四 、案例分析题
1. 一天早上,小虎特别霸道地对待他邻座的同伴,命令她不能坐在他的旁边并抢她的玩具玩。到了室外活动时间,很多幼儿都躲开他,不让他参加他们的游戏。他开始抱怨:“为什么不要我一起玩?”小磊直率地回答:“因为你总是想当头!”。 (1)请分析小虎在这一情景中会体验到什么; (2)如果你是老师将如何引导小虎从中有所学习?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关注【】,回复【试题】获取试题答案





上一篇:【国开搜题】国家开放大学 一网一平台24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10期末考试押题试卷与答案
下一篇:【国开搜题】国家开放大学 一网一平台24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7期末考试押题试卷与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