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质量大大提高,人们雅不追求漂亮的衣着,时尚的妆扮,雅不向往干净、美丽的环境,因为美的东西是令人感到愉悦的。但是,仅仅追求这些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境界美。一个日益俗化的社会肯定是不好的。过分俗化就意味着功利、势利、僵化、机械、庸碌、浅薄,缺乏意味、情调、意境、惬意、柔美、神秘……人绝不是简单的低等动物,所以如果丧失了高雅情调,丢失了良好品德和习惯,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对人来说,都是灾难!人根本的幸福在于生活得有情趣、有真情、有境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但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才能不是与生俱有的,那么,如何在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幸福人生呢?
一、在欣赏“自然美”中热爱生活。
自然界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极为丰富,同时,它们又是变化多奇、生气勃勃的。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但它作为人的审美对象时,人们总是怀着一定的情感态度来欣赏它。教学中,孩子如能在教师的指点下发现这些令人神往的变幻,雅疑会激起奇思异想,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优美情趣。许多事实证明,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不一定就能发现、感受和欣赏自然美,如何给孩子一把发现自然美的钥匙呢?
1、展示教材中的自然美。品德课教材图文并茂,课本中的很多内容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那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岳、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各有其美的特色,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大自然的美景,向学生出示很多祖国山河壮丽的图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为祖国山河美丽、神州风光雅限好而感到自豪,从而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领略现实中的自然美。如在教学“走进秋天”这一单元时,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审美经验告诉我们,赏景中情景交融的出现,每每有一定的条件。首先,在观景时,要缓步慢游,凝神静观。第二,要掌握“远望近看”的欣赏方法,既注意从远处欣赏风景的整体美,又不忽视细微之处的精华,这样才有可能有感于心而发为情。第三,要不断变化欣赏视角。第四,要注意时间、氛围的变化对欣赏过程的影响,自然景色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中会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第五,我们还要启发和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以这样说.许多自然物之所以美,正是由于人仍以自然物的形象特征为依据,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联想和想象的结果。孩子们就在这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拨动孩子感受自然美的心弦,逐步达到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使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培养学生在行为上爱护花草、树木、植物,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尽情享受到生活的权利,体味生活中美好的滋味。
二、在感受“社会美”中学会生活
思品课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社会生活的画卷,这些故事孕育了一定的生活哲理,使我们感受、领略到了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这些生活美主要有:人情美;劳动美;行为美及文化传统美等。教学这类课要求教师在讲清道理、说明事理时,又要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社会生活是美好的。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所以,品德课要让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情景,更好地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适应社会生活。如:教学《我们身边的环境》这一单元时,我以《美丽的环境靠大家》为题,先出示了一些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街道和山清水秀的农村画面,使学生感受到美,欣赏到美,从而想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再从环境污染的视频和图片入手,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引导学生从分类投放垃圾、把可回收物品卖到废品收购站不扔到垃圾堆里、不使用或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物、不乱扔乱倒垃圾、外出游玩时正确处理垃圾做起,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还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栽花种草,美化我们生活的环境。最后,大家一起演唱环保歌曲《大家来环保》以巩固学生已获得的认知,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督促学生进行环保,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其次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当孩子在学习上、集体劳动中(值日生)、课外活动中所取得的一丁点儿成绩,作为品德与生活的老师应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真诚的语言适当给孩子以表扬、鼓励。教师作为一名“美的使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充满爱心,拥有童心,并保持一种亲切自然、潇洒的神态,给学生以优美高雅之感。这种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因此,我们应该俯下身子来,从儿童最贴近的寻常的生活常规入手,以联系儿童生活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发现美中生活,懂得在集体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也是社会美的一种体现。
三、在“鉴赏美”中享受生活
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对客观事物美的评价,往往具有不同的标准,对待同一事物,有的同学感受到美,有些同学却视而不见。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雅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然,世界上任何事物并一定都是美的,只有加以鉴别才能分出美和丑。鉴赏美的能力是指对美的事物的鉴别与评价,它不仅表现在对自然美的鉴赏上,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地鉴别与评价社会生活中的美。如在学习《让校园更美好》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两组画面,一组是在校园里有人乱扔垃圾、吵架等现象;一组是是值日生做清洁,同学互相问好、帮助的行为;然后教师提问:看了这些画面,你觉得哪种行为是美的?为什么说他美呢?有的同学说,在校园里有人乱扔垃圾、破坏了公共卫生,影响他人健康,又不文明;值日生做清洁,美化了环境,减少了疾病的传播,因此这种行为美。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完成从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让孩子感受、领略到了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
四、在“弘扬美”中培养良好品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其内容极为丰富,就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等。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这些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故事、名言让学生感受,如尊老爱幼的美德可以从《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传统故事开启,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孝敬长辈,为家里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谦让、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扩展到关心帮助其他的比自己年长和年幼的人;讲清洁、爱卫生的传统美德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个人卫生做起,从整理好自己的书桌、书包、房间做起,从打扫好自己教室的清洁卫生做起,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也要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去培养;有爱心、乐于奉献的美德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进而模仿,运用到生活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需要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去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节约本子,不撕纸张,一篇一篇地写完,刷牙时不要开着水刷,用后关紧水笼头,用电后做到人走灯灭……老师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通过长期美的行为的训练,达到品德课的实效性,在弘扬美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议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