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教育指导

[复制链接]
查看: 509|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692
发表于 2020-8-7 15: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择业就业心态,加强择业观与就业观的教育指导,帮助毕业生走出择业就业误区。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就业心态分析入手,探讨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教育指导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择业观 就业观 教育指导
  
  随着国家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主要是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拓展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毕业生的择业自主权,在人才市场引进了竞争激励机制,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自身才能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递增,学生人数增加带来了就业问,加上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剧增,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在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下,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呈现出不同的心态,各种心态产生的原因也很复杂。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择业就业心态,加强择业观与就业观的教育指导,帮助毕业生走出择业就业误区。
  一、 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就业心态
  1功利心态
  随着就业体制的改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深入人心,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学生择业时考虑自我兴趣与爱好,但又表现为追求职业的经济实惠性,即表现为功利心态。功利心态是大学生择业时最常见的、较难避免的一种心态。也就是说大学生择业时只看重那些经济收入高、社会声望高的职业,心理上倾向于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的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与西部边远地区及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毕业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较为重视。这其中也有攀比的心理,收入高、职业声望高容易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其实毕业生有这种择业心态是正常的,经过多年的苦读步入社会之际,希望找一个理想的工作,这是人性的本质体现。但是有些大学生期望过高,就会误入功利心态。首先就业岗位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有差异,未必能一步到位。如果不能百丈这种心态,可能会错失就业机会。
  2依赖与从众心态
  这种择业心态主要表现为依赖与从众方面。一些大学生选择择业目标、面对就业竞争时,期望依赖家人、朋友、学校、教师帮助的一种心态。家庭条件好、社会背景优越的学生,雅需自己多努力,有家长及亲朋包揽一切。同时大学生求学期间,很少有求职择业经验,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如果虚心听取别人的指导,是有益处的。但如果一味地依赖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大学生最终要独立自强,才能获得更快更好地发展。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如专业、兴趣、能力、素质等,择业时盲目从众,随大流选择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盲目追求高收入、高地位的职业。这样的心态没有结合自身实际与职业追求,缺乏整体规划,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造成这种心态的原因有很多,如择业意识淡薄、自卑感严重、不了解职业岗位信息及所具备的能力等。
  3情绪波动心态
  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就业时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情绪波动较大。情绪波动表现为复杂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很多的毕业生对就业制度改革持欢迎态度,认识到自己可以凭借自身专长、爱好、能力等选择自己理想的、适合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会感受到就业制度改革给自己带来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情绪波动较大,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心态。造成这种心态的主要原因在于就业形势严重,大学生缺乏自信,抗压能力低等。就业制度在改革中还存在一些弊端,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一些优生可能得不到优配。一些毕业生面对激烈的竞争,感到痛苦、恐惧,怕择业竞争失败,被社会抛弃。还有的毕业生感觉自己成绩一般,能力平平,怕不能胜任职业,自卑心理严重。
  4实现自我心态
  有一些学生在择业时以实现自我为中心,主要考虑职业能否为自身价值的实现提供机会,看重自身的发展前景、潜能挖掘等,不首先考虑薪酬待遇因素。这种择业心态有助于学生在择业时调动积极性,发挥自身潜能。但择业时国度重视自我,会给择业带来人为障碍,使就业路子变窄,甚至难以实现就业目标。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教育指导途径
  1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择业观念
  目前,我国地域、行业间发展不平衡,边远、欠发达地区急需人才去建设。很多的毕业生择业就业时趋向功利化,重名利、重待遇、轻事业、轻奉献,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去工作。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择业价值取向引导、正确成才意识等。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转变择业观念,既为个人理想奋斗,又有为国家、社会、集体奉献的精神。教育毕业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时代感、责任感,克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学校要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介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及用人单位情况,给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信息,打消学生的思想顾虑,了解就业形势,在社会中找准自身定位。
  2培养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增强择业竞争力
  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择业竞争力。首先培养学生的能力要素,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其次调整知识结构,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知识,又要熟悉其他相关知识。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所需,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大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展大学生择业心理教育及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不良的择业心态,开展大学生择业心理教育及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敢于竞争,做好择业心理准备,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将大学生就业咨询指导与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参考文献:
  【1】潘梅英,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择业途径探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8( )
  【2】沈龚平 赵玉厚,高职学生的择业心理分析与就业指导,中国大学生就业,2001(1 )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雕塑在营造现代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
下一篇: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职业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7 15: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7 15: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