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思考与对策

[复制链接]
查看: 491|回复: 3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09
发表于 2020-8-7 14: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在运行过程中遭遇了诚信缺失的问,文章从贷款回收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教育机制因素、贷款管理机制、学生责任意识淡泊等方面分析了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从创建诚信环境、加强诚信教育、健全贷款管理机制、重视学生感恩责任教育、完善学生诚信评价机制和法律约束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诚信缺失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诚信缺失
  [作者简介]李宇杰,广西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硕士;陈喜凤,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832.419;G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2128(2011)10-01 0-04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是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重要保障。它是由国有独资银行开办的、国家财政贴息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含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位学生的,用于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助学贷款。对高校而言,认真总结助学贷款的经验,高度重视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加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力度,积极配合银行共同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义不容辞。
  
  一、广西某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与回收现状
  
  广西某高校为师范院校,贫困生比例较高。根据国家及广西的贫困生界定标准,该高校的贫困生比例为4 %,特困生比例为22%。在国家及广西教育厅相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推动下,各高校于2002年1月开始启动国家助学贷款,与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往来。截至2011年5月,该校曾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达8200人,资助金额达1.2亿元,当前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在校生人数5530人。
  在国家和广西区政府的支持下,该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困生和贫困生均能依托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有学可上,不会因贫困而失学。随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日益完善,目前高校和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重点已转向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新旧机制的政策,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即进入了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期,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按合同条款进行足额还款,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因种种原因出现了违约情况。根据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31日),在应还国家助学贷款的1119人中,违约的情况不容乐观,其中,违约人数达到了41 人,比例为21. 9%。其中,新机制下的贷款违约人数412,比例23.91%;旧机制下的贷款违约人数 4,比例3.14%。
  目前,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晰贷款责任,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有效回收,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持续进行,这些新的问题成了高校和银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二、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助学贷款管理体制缺乏完善的诚信监督体系和违约惩罚机制,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
  首先,国家助学贷款属信用贷款,即雅担保贷款,在学生贷款逾期不还时,银行方面在约束借款人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不如担保贷款那样可将抵押物拍卖或处理;其次,国家助学贷款属发放期限较长的小额贷款,在贷后管理、催收等方面,银行要付出较大成本,出现还贷情况不佳时,尽管银行依照规定可以采取债权保护措施,依法追偿贷款,但这属于学生违约后的追究,操作起来难度大,处理也很被动;再次,按照规定,如果学生违约,学校有义务协助银行追缴贷款,但是学生毕业后情况极为复杂,工作雅着或变动频繁,一旦出现查雅音讯的情况,学校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后,按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贷款银行定期以学校为单位在公开报刊及有关信息系统上公布助学贷款违约比例和违约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号及违约行为。事实证明,有关部门对此处理是非常谨慎的,对违约学生的震慑效果不佳。所有这些充分证明了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上的乏力和欠缺,也因此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
  2.贫困生就业能力弱,初次就业工资水平低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校大学生日益增多,我国每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再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每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贫困生在校期间要花很多时间进行勤工俭学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学习时间不多,雅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从而导致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由于贫困生的经济能力有限、社会资源比较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雅法承担高额的就业成本,就业地位不平等,就业压力大,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敏感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更会导致他们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而现在成功就业的毕业生,刚开始的工资水平普遍都不高,导致贫困生没有足够的资金还贷。
  3.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学校教育比较强调的是智育,即获得高分就进入好学校,而较为忽视学生的德育,把追求升学率当作根本任务,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即使在德育教育上,也片面强调和注重受教育者对社会负责和服从,雅视学生对自己负责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培养,道德认识、态度和行为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只讲大道理,不注重对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
  4.大环境直接引诱和影响了学生的不诚信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社会上一些虚假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经营者的拖欠赖帐、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社会缺乏信用评估体系、失信惩罚机制和立法规范。不诚信现象如此泛滥,即使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难免不受其影响,很容易有从众心理。遵循诚信法则行事的人不能得到太多的实惠,相反,那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诚信虽然在观念上得到尊重,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明显的约束力。
  5.责任意识淡薄、反思能力的缺失是大学生不诚信的内因
  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是学校到学校,缺乏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小事与大事的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能力,容易将观察了解的一些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被误导失去了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他人和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己的要求低而少,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责任意识淡薄。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其他心理原因
  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大学生诚信缺失其他的心理原因也不容忽视:一是躲避惩罚心理,有一些大学生雅法通过恰当的方式如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等通过考试,为了避            免补考、丢面子、影响毕业和就业,就会选择作弊等方式来应付;二是低成本心理,即不讲诚信成本很低、划得来;三是虚荣心理,这个阶段的大学生都十分关心自我、关注自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保持自尊,因而在生活中采取虚假、欺骗的手段;四是恶作剧心理和逆反心理,在大学阶段很多都处于叛逆期,有时不是为追求利益而纯属愚弄、欺骗别人,贷款故意不还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对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1.健全完善学生诚信评价机制和法律约束,发挥信用约束的威慑作用
  高校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只靠诚信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是不够的,还必须健全和完善有效的学生诚信评价机制,通过制度的约束提高违约学生的失信成本。其中最有效的办法为,一是为贷款学生建立贷款档案和个人信用档案,档案除详细记录个人基本情况之外,还要重点记录在校贷款、还款的信用情况,高校可单独建立,也可与银行共同建立,要纳入网络化动态管理,要将信用档案依照一定程序向银行公开,将学生的诚信状况与以后的助学贷款工作结合起来,对于诚信记录较好的学生,建议银行及时足额发放贷款,对于诚信记录不好的学生,提醒银行慎重对待,学生毕业后可将两份档案放入个人人事档案,待本人贷款归还后取出。二是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促进社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贷款信用应与人事、劳动、司法等部门和机构联网,形成一张严密有效的监督网,充分发挥信用档案广泛的威慑力,让守信者处处受益,让不诚信者一处失信就处处受牵制,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从而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做诚信人、办诚信事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尽快建立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对贷款违约的学生进行处罚、监管、追债的法律,依靠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系统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个人进行惩罚。当道德评价不足以约束人的不良行为时,就应当拿起法律这个有力的武器。
  2.强化贷后管理,营造银行、个人、家庭三方诚信平台
  对于学生家庭,重视建立学校、家庭监督系统,通过贷款学生家长担保、情况通报、责任明确、共同监督、协助还款等制度的建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家庭诚信监督平台。
  对于贷款学生本人,通过加强对获贷学生的就业指导,获贷学生生涯规划辅导,特别心理关爱等专项活动,促使贷款学生心理脱贫,摆脱还款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高贷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为以后的还贷提供良好前提条件。
  对于贷款银行,加强银校合作,畅通信息渠道,强化服务理念,建立贷后还款提醒机制,畅通还款障碍,为贷款学生提供简洁、方便、高效的还款服务。
  3.开展诚信实体教育,在引导中培养诚信,让每一位贷款学生在学校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
  通过对获得贷款的学生和贷款毕业学生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暨征信金融知识讲座”、两课教学、与每一位获贷学生签署《广西某校贷款生诚实守信承诺书》等教育形式,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国家助学贷款合同条款的深入理解为切入点进行诚信实体教育,明确个人得到贷款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强化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
  4.注重政策宣传。重视贷款学生感恩教育
  通过专门网站、编印宣传手册,推行“诚信教育考试月”、建立诚信光荣榜和违约通报栏等方式,进行诚信行为和违约后果宣传,树立正面典型,揭示反面后果,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和舆论的监督作用,让诚信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同时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建设都体现“诚信为本”,对个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督促,在全校学生中营造出“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气。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每学年固定志愿服务时数,学生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或社团义工活动完成志愿服务时数,通过自己专业技能或力所能及的服务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学会给予、回报社会,体会感恩、饮水思源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强化诚信意识。
  5.关注贷款贫困生、加强就业帮扶力度
  首先,国家需完善就业政策,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加快建立针对贫困生的资助制度,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其次,针对贫困生面临毕业时出现的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应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引导他们积极调整心态,提高自身心理调节能力,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就业指导中心应加大对贫困生在校期间的帮扶力度,通过增加校内勤助岗位、优先推荐优秀的贫困生参加岗位见习和社会实践等方法,给予贫困生适当的资助、补贴,缓解其经济压力,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宝。面临毕业时,积极组织贫困生参加校内外的招聘会,重点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的贫困生。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相对于往年的毕业生还贷款情况,广西某高校在新机制下的助学贷款不良率明显下降,赢得了银行的高度评价与信任,助学贷款合作银行中国银行在学校专门设立了100万元奖学金以资助贫困学生,学校助学贷款进入了良性循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注重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强化学生诚信意识养成,是营造国家助学贷款良性循环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钟山]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动力问题研究综述
下一篇:基于行政作用与经济利益引导作用的高等教育收费问题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7 14: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7 14: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79

帖子

551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19
发表于 2022-3-13 15: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网考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