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570|回复: 3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498
发表于 2020-8-6 10: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本文分析了很多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将《英美文学》课边缘化的因素,指出了顺应地方三本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的措施,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关键词】:边缘化;英美文学;改革;方法
  作者简介:邓丽静(1918-),女,讲师,宁波大红鹰学院研究生,天津人,汉族,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G 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150-02
  一、《英美文学》课教学现状分析
  《英美文学》课在我国高等学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属于高年级必修课程,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开阔思维,拓宽知识结构,通过阅读与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环境的了解。虽然《英美文学》课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培养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鉴于当前很多高校,特别是三本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的“经院式”向“应用型、复合型”的转变,技能类课程得到了更多重视致使《英美文学》课程的地位岌岌可危,课时被严重挤压,处于“边缘化”的态势,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
  《英美文学》课处境尴尬也有其内在因素:1)教学内容不够优化。很多院校的《英美文学》课都采用“文学史+作品选读”模式。由于内容太多,有些学校偏重文学史的知识灌输,加上课时不足导致的“蜻蜓点水”式的作品欣赏, 使学生缺乏有效的课堂参与,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积极性不高,扼杀了其对文学课的兴趣。尽管很多老师也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内容,但还是存在着师生互动较少,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满堂灌”的现象。2)考核方法单一。多数文学课习惯用闭卷考试形式,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而造成考前突击考后忘记的现象,不利于发挥文学课的本质功能。
  因此,顺应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英美文学》课目前处境的内因出发,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英美文学学习的热情为目标,发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真正的参与式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并得到思想的启迪才能真正发挥文学课在英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措施
  笔者认为,要对现在的《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先要梳理清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以笔者所在的三本院校为例,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只开一个学期,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国内一本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相差较大,如果照搬一本院校文学课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三本类院校学生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要改革现有的《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需先将这门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适应所在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推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再者,在这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上有所创新。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
  目前,鉴于很多三本高校《英美文学》课课时的缩减,而权威出版社的英美文学类教材内容繁多的矛盾,许多教师采用了沿用以往教材但在内容上进行必要删减的方法,也有很多老师干脆使用自编教材。但是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在本科阶段系统掌握英美文学发展脉络,造成学生对英美文学的理解是片段式的,或断章取义。有些老师侧重文学史的知识灌输,由于内容繁多,课堂教学就变成了一言堂。而有些老师选择偏重文本分析淡化文学史的做法,虽然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学生只看到了树木,未见到森林。笔者认为文学史和文本阅读同等重要,学生必须了解英美文学发展史才能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英美社会,开拓思维,扩展知识结构。否则文学课就等同于限定了方向的阅读课,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英美文学知识。
  笔者认为应坚持《英美文学》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仍应坚持英美文学史+文本阅读的方式,只是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将内容进行优化,教师在课堂上只讲主流文学,分析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将一部分教学内容转移到课下,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要确保文学史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兼顾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将课堂上未涉及到的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辅以一定的检测手段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因为《英美文学》课只开一个学期,既要完成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的文学史串讲,又要安排一定的文本阅读,课时上完全不够。笔者将文学史的内容在课堂以突出主线的形式进行优化,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将某一时期的文学史知识以提纲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抓住了某一时期英美文学的主要内容。文学作品选读则遴选了几个时期,某一流派,某一代表性作家的经典作品节选,并将19世纪以后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打通,通过对比方式来解释某一种文学现象在英美的不同特征。这些方法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明确,目标更清晰,也有效地解决了教师课上一言堂的现状,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但仍需要加大激励和监管措施来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在教学方法上,笔者认为要推翻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计好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主学习成果进行分享、交流,从而丰富知识,在讨论、争论中凝练自己的思想同时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笔者尝试了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主要是针对文学史部分的教学环节设计和作品选读部分的学生活动要求来实现的。多数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文学史部分都是由老师来主讲,但笔者认为,在当前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而实现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教师的作用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指出错误,补充必要信息,强化重要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因此,笔者在文学史的教学方面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将某一时期的文学知识以提纲的形式予以归纳,在课前交给教师,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和必要信息的补充,相对减少了教师课上讲授的时间,学生也由被动地听转化为了主动地学。同时每个小组还要在课上进行主陈述,主题由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每一时期的文学主流而定,如:骑士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古典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等等。未轮到发言的小组要求对发言小组的陈述进行提问,教师将对学生陈述进行点评,补充并记录学生表现,在平时分上予以体现。
  在作品选读部分,很多高校教师都采用了将文本和相应的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课下阅读后在课堂上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来加深对某一文学流派,作家风格等的理解。这种方法也被运用到了笔者的课堂,但是由于三本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在操作过程中并没有达到一本院校课堂讨论的效果,很多学生虽然课前做了准备,但课堂上雅法脱稿陈述,或者在讨论过程中激发了新的想法,但涉及英语表达,就放弃了发言的机会或表达不流畅。笔者在对学生表达的要求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由开始的汉语中夹杂英语激发对讨论的热情到英语中夹杂汉语的自信心的增强再到纯英语表达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采用阶段式的提高要求的方法予以实现。
           
       (三)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措施
  大部分院校的《英美文学》课的平时作业较少,而考试又都采用闭卷考试的模式。由于文学知识点多,学生则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考前突击。而这种终结性评价只会导致学生短暂性记忆,没有考查出学生对文本作品的深刻理解,文学批评方法的掌握和批判性思维的体现等。笔者所在学院根据《英美文学》课的教学目标改革了考核评价方法,侧重于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占 0%,主要包括课堂表现20%,小组活动15%,作业20%,出勤5%。课堂表现主要指学生课堂的个人表现,包括积极发言、提问、讨论、争论等,教师将根据学生个人发言情况以平时分的形式记录,学期末予以统计,根据班级学生发言的整体情况分为几档。小组活动主要包括文学知识提纲的提炼和主题陈述,依据每个小组的具体表现按照制定好的评价标准予以打分。作业主要为一些文学常识的练习题,帮助学生课下巩固知识,每次作业都以百分制记录,学期末归总。期末考试中文学常识的考查侧重于识别性的,尽量避免出死记硬背的题目。此外,加大了主观题的题量,着重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考核方法在笔者所在学校能够被学生接受,学生加强了平时知识的积累,觉得学有所得,部分同学也转变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结语
  笔者以自身教学为例,探讨了在三本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虽然这些改革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英美文学》课枯燥,满堂灌,学生压力大,兴趣不高等令人担宝的现状,但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学生语言功底的参差不齐导致有些同学的发言不能被大部分同学理解,影响了课堂讨论效果;部分同学没有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做好课前预习以致课堂表现不积极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新的方法,与学生不断磨合以及开发新的监管措施等予以改进和提高,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应雪,思想灌注+作品赏析―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新思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月。
  [2]覃承华、郭小娟,当前“英美文学”教学的突出问题及其改革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3月。
  [3]王静,贵州省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改革诌议[J],社会科学教学,2011年5月。
  [4]杨博、齐鹏,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1年5月。
  [5]张秀梅、马春兰,英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4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C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浅谈中学语文古典诗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6 10: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6 10: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273

帖子

492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924
发表于 2022-3-13 17: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吉林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