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诗歌的困境(创作谈)

[复制链接]
查看: 1116|回复: 5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3
发表于 2020-5-23 17: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的陌生化:语言的困境之一 诗人对语言的焦虑,表现为,语言能够携带多少能量,并不断释放。现代诗歌诞生以来,一些所谓的经典,失去了颜色,一些被淹没了的,重新浮出水面。这是因为,诗歌的语言,来自于常态,但要单独出来,要区别开日常,要么陷于晦涩,要么表露直白。都没有进入诗歌语言的形态。有人显然意识到古诗的流传,在于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积淀,已经固定了固有了一些特质,看到这些文字,生发联想,和一些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内容链接,是极其自然的。向古诗靠,行不通,不要说文字的变化,就是时代的运行,也不可能再进行这样的承载,或者说,古诗的诗意,已经被古人写完了。而现代诗歌要和古诗分界,最可行的办法,便是革命。可是,短暂的喧哗之后,留下的不光是石头。剔除了原来的意义,赋予语言新的意义,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这又一个气场的问,也有一个情感在内心停留和传承的问题。一些当时共同的,被打通了的问题,似乎解决了,可是,无情的时间,又取消了它的附加物。举例而言,一年前,一句这样的话:贾晓鹏,你妈叫你回家。引起无数人在网络上跟贴。为什么,过去,圣人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人们都四代同堂,出远门的少,假如真的出去了,那种牵挂,也是时空的隔断,距离的拉长,造成的思念是很浓烈的。现代人,千里如足下,隔洋有视频,距离感没有了。地球村把人煮到了一口锅里。可是,人与人却比过去疏远了,就连贾晓鹏,也蹲在网吧不回家,饿了吃方便面,他妈见不上儿子,也得托人在网上呼唤自己的儿子,回家吃饭。过去,是在村口喊,巷子口喊,现在,得在虚拟的网上喊。这样的贾晓鹏,不是一个,而是无数,这样的妈妈,不是一个而是无数,所以,人么有被唤醒的感觉,有久违了的亲情也很珍贵的感觉,便共鸣了,被触动了。虽然后来证明这是一个策划行为,但是,其定位,其捕捉当代人心态的准确,恰好证明了诗歌的功能和方向。如果过上多少年,这样的语境依然存在,这句话,或者说这句诗歌,还会被附加许多成分进去,而被其后的阅读者当作必然的部分,一起阅读,甚至在解读的过程中,由于误读错读而形成的资产,也被这句话或者这句诗歌继承,滚雪球一般,这句话或者这句诗歌负载的内容越来越多,便经典化了。可是,如果五百年之后,那时,贾晓鹏们都在家里,不上网,都和妈妈在一起,这样的一句话和这样的一句诗歌,就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但感染力会打折扣,得解读,得注解,得想象,这句话或者这句诗歌,就只有研究者方面的专家,只有诗人觉得妙不可言。
  自由的限度 新诗又叫白话诗,自由诗。艾青的诗,曾有散文化的争议,艾青说,他的诗有内在的韵律。闻一多提出带着镣铐跳舞,也是觉着新诗不能如脱缰的野马,得受一些形式上的约束。毕竟,白话文运动兴起,新诗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古人给不出答案,学西方,也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如今,对于新诗的讨论,似乎还在继续,问题似乎也没有得到解决。有一个诗人田间,在1949年后,也进行新诗的格律化尝试,但一味停留在形式的固化上,失去了诗歌的本意,并没有取得成功。在口语诗兴起后,大量的诗歌,成为口水诗,写得随意,即兴,难度降低,加上网络的普及使得交流泛化,加入进来许多没有经过诗歌训练的作者,诗歌成为海洋,盐分损失了。回过头看,艾青当年的见解,依旧有意义。我在想,《诗经》那个时代,过了两千年,当年口语的诗歌,已经有许多难懂了,唐诗多数好懂,但是,由于格律限制,用典多,当时语境下的一些诗意,也不好完全解读。那么,如今的白话诗,过一千年后,那时的人们,还会觉得不好懂,而不计较语言的口水么。
  诗歌的陌生化:语言的困境之二 日本使用许多来自中国的文字,可是,一个词,看着认识,意思却大不同。于是惊异,有新鲜感。于是,有的,被拿过来,进入我们的词汇。诗歌对语言的要求高,如何出新,也体现在语言上。诗到语言至,还是诗就是语言,如何陌生化,煎熬着诗歌的写作者。现代的新诗,在80年代,让人觉得新,那是挣脱了政治话语,官方话语带来的,更多的体现于敢说。和诗歌的语言,还是有距离的。不论在当时,具有多么大的意义。诗歌总要回归自身,才能体现存在的价值。还有一类,追求生涩,用生僻的词汇,外观上营造了奇特。还有一味西化的,只是又一轮重复,国门打开,公众开眼,也不稀奇了。再往后,古人的挖差不多了,洋人的也冲鼻子了,加上网络普及,又一头扎进民间。也就是口语的兴起。口语在当下,是鲜活的,也是能进入书面的。可是,口水的争执又起来了。毕竟,口语考验着的,是一个有追求的诗人的选择。这是得有功夫的。唐宋话本,元曲,就是和当时的公众语言保持一致的。可是,尤其在元曲里,许多当时一说都知的事物,现今的人,无法明白了。就像传呼机,大哥大,当时都知道指称,消失了,过许多年,得加注解才清楚,是一样的。还有另一种敢说,比如下半身,这和当年的政治上的敢说,在一个路子上,说完了,要继续下去,就难了。
  及物的诗歌 我的许多诗歌,都是及物的,都是贴近了平常之物,平凡之物。但是,在及物时,我不舍弃的一条,那就是要及人,人的情感,人的思想。没有这些,不成诗,只是物的表面,人人皆可为。这些物,大家皆见,我也见,进入我的诗歌,并不能说,就是我的发现,但是,我依然要表达我的发现,而且是为我先说,甚至独说的发现。奇绝的,唯一的看见,这在信息畅通,地域接连的今天,已经失去了可能,这更要验证一个诗人,是用眼睛写诗,还是用心脏写诗。虽然我写着及物的诗,我要努力避免陷于物,而失去自我的表达,也许就一点微光,我也要透出来,这是我的光,必须是我的光,这光,来自我的内心。
  再远些,会孤独 朋友让我给家乡的诗歌写印象记,我写了这个题目。但是,在文章中,我没有点题,我觉着意思是明白的,说透了,反而多余。现在看,这个话题,有必要说说。我这里说的远些,孤独,是相互有关系的。一个意思,诗歌作者,还是要远离热闹。如今,各种诗歌活动,相当频繁。一些诗人,几乎天天赶场子,要么在所处城市,要么在外地。这样的活动,诗歌是名义,许多人,是为了表示存在露面的,为了拉关系才去的,对于诗歌,没有实际价值。还有就是,如今网络联系快捷,时空的阻隔减少,即使不在一起,也和在面前一样。成天泡在虚拟空间里,手和鼠标都连体了,这似乎也与诗歌的关系不大。古代的人,出去一趟,常常一年的行程,一封信在路上走几个月,哪怕离得很近,没有手机,常常访隐者不遇。这样的心境,环境,能让人更多的体察内心,关照世事,和自然对话。李白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绝对是一个人独处时写下的。就拿《静夜思》来说,也不会诞生于会议和采风。李白的《月下独酌》,也没有旁观者在场。文学需要交流,诗歌渴望知音。如果这个人真正热爱诗歌,是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天地,来面对诗歌。诗歌写作,就是要写得和人不一样。齐白石都对门生说,学我者死。这个不一样,就是诗歌要有自己的,独到的表达。跟着别人说话,跟风写诗,写不出名堂来。这方面,我觉着,要么向前走,要么后退,目的都是和别人拉开距离。当一个诗人远离了所谓的主流话语,公共题材,而有自己的追求时,一定是孤独的。梵高的画作,生前只卖出去一幅。朦胧诗刚出现时,大诗人艾青也是批评的。往后,不是泥古不化,是推陈出新。古人的财富,也是可以变成活宝的。往前,云人所未云,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特朗斯特罗姆写了你的衣服像狼群,你再写,就完了。诗歌的形式,语言,手法,都是可以不断创新的,又是很难的。这样做,常会不被理解,排斥,所以,孤独难免。
  高处相通 大家写作,到了一定境界,都会产生突破的苦恼。各种手法都难不住了,渴望超越的欲望,折磨作家。在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氛围里,巴金说,文学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贾平凹说,我要像不会写作的人那样写作。古人云,大巧若拙,大象无形。老子是大家,说了五千言,还是骑青牛过函谷关时,被关尹挽留,才升座口述的。实际上,到了这个层次,艺术,科学,都是相通的,烦恼也是相连的。因为,创造的人,不论以什么形式,面对的都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宇宙。当这些大家挣脱开了,也就成神了。如今,还没有看到挣脱了的。有人说,宗教的缔造者,到了这个高度,我觉着能成立。
  变化与跟风 一个自觉的作者,总是不满于现状,而寻求写作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的,也是有依据的,首先源于内心的需要,其次和时代的发展联系,这两者又都建立在对于诗歌本质的探寻上,是诗歌催生的,这样的作者,是清醒的,有创新愿望并积极完善自己的。而另一种作者,属于墙头草类型的,是看到流行什么,赶紧写什么,题材,手法,都赶紧跟上,唯恐落伍,看上去只是花样多,没有实在的基础支撑。这样的写作,注定是短命的,也是无效的。在观察写作时,对于一个作者,是自觉的变化,还是察言观色的跟风,是容易区分的。前者是开发新产品,后者是造假。
  把诗歌还给诗歌 把自然还给自然,这是宁夏从不适合人居住的山里,大规模移民,而产生的感悟。人在时,山里连草都不长,人离开,植被在恢复,几十种草都冒出来了。怎么长出来的呢?不是人播种、浇水,园丁那样管理出来的,是自己长出来的。于是,我听到了这样一句话,把自然还给自然。还想起一句话,大自然有自我修复能力,只要人不在场。这里,我想到了诗歌,一些人焦虑于诗歌的没落,总在挽救诗歌,这是善意的,但是,期望的效果,是无法到来的。为什么,因为,我看到,兴旺诗歌的种种努力,都在扼杀诗歌,进一步把诗歌推向绝境。如此之多的采风,如此之多的朗诵会。可是,主导诗歌的,是经济,是一个地方的知名度,是大众廉价的喝彩,而如此诞生的所谓诗歌,要么是广告词,要么是口号,诗歌的真正价值,就在这样的运动和折腾中,水土流失,沙漠化,就要寸草不生了。这是诗歌的悲哀,也是诗人的悲哀,最终,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小歌谣:风中细碎的欢愉和伤悲(组诗)
下一篇:萨特的思想与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280
发表于 2020-5-23 17: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33

帖子

53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03
发表于 2022-3-12 17: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东北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67

帖子

534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49
发表于 2022-3-12 20: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东北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7

帖子

529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90
发表于 2022-3-13 13: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开形考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40

帖子

53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10
发表于 2022-3-14 10: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网考怎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