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艺术与“大众审美”

[复制链接]
查看: 1086|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3
发表于 2020-5-23 04: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本人近期一直致力于现代主义艺术与“大众审美”这一艺术事件与文化事件的研究与学习,而本文将对于“大众审美”这一文化事件和美术事件从哲学角度、美学思潮和文化场的广角上去简单的解释这一美术现象。从而得出一些关于“生活艺术化”、“艺术社会化”及“艺术通俗化”等一些结论。
【关键词】:现代主义艺术 大众审美 生活艺术化 艺术社会化 艺术通俗化
  
  “大众审美”是以肯定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连续性为基础的。
   ――布尔迪厄
  随着现代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慢慢在当代的哲学中挤上了主导的境地,而现代人本主义与科学精神在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中也走向了互为对立的主导倾向。从20世纪之后的西方美学思潮与美学流派也趋向于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异彩纷呈现象。
  主要是以美学之父鲍桑葵明确把哲学和科学区别开来,认为美学就是对于艺术的哲学思考,必须关心“美在人类生活的体系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和具备什么样的价值”。所以,在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大众审美”这一要素也一直如影随形地伴随其中。
  文化与艺术(或者说学术与艺术),在一定场合和一定层面上,经常都是以某种相互的关联形成特定的互补关系。艺术想要发展,往往都是为文化立场或学术研究充当“急先锋”,而且文化的内在变化和更动,也经常为艺术的革新提供了各种社会的“历史景致”。当代“全球化文化”与“文化全球化”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大众审美)(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bay life)
  由是观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整体向社会学上的倾斜,就直接导致了现代艺术不得不在审美态度上引进现实生活元素,同时现实社会也普遍容易接受现代主义艺术,甚至两者之间越走越近,从而变成一种互助的关系。与此同时,大众的普遍实用性倾向,更加凸显在实际生活本身直接的审美化上,这种趋向可以称之为“生活艺术化”,“尽管艺术明显地给审美倾向提供了最广泛和广阔的空间,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实践领域不贯穿着将基本需要与原始冲动加以净化、优雅化以及理想化的宗旨,没有一个领域不存在生活风格化(stylization),即形式压倒功能,方式压倒内容,产生同样的效果。没有什么地方比这样的能力更独特或更卓越的了:即把审美特性赋予原来平庸甚至‘粗俗’的客观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是由‘粗俗’的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特别是出于审美目的),或者将‘纯粹的’审美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日常事物,比如汽车、时装周、海报、服务业等等,彻底改变将美学附庸于伦理学的大众倾向”。由此可见,在人们大众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用之中,美术与艺术这一些幽灵似的玩意儿无所不再,贯穿始末,无不显示出现代主义艺术审美强大的力量。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大众审美的通俗化与泛滥化促生了艺术设计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且能在当今社会独挡一面。艺术设计体现了人们适应环境和追求美的一种姿态,而这一艺术门类的要素便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材料资源,加工工艺等等。可见,大众审美与实用性的追逐已经到了任何人都脱离不了干系的境地。无论什么样健康的或者说是病态的规律(或原理)一旦被人们去重复他的时候(并且信以为真),在一个时间段内,大众都会去追捧它。诸如唐朝以胖为美,对腹部略微隆起的女性的喜爱;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女性大多丰腴:而现代的大众审美则是与当时截然不同。而我们必须相信当时大众看见腹部隆起的女性和现在大众看见水蛇腰的女性一样都会怦然心动,心跳加速。这便是大众审美的不同,这种现象来源于大众文化。
  因而,审美的“独立存在”,“自满自足性”便同大众文化和生活的“实用性”相互对立。前者也就被后者消解了。这意味着,“生活实用审美化”造成的后果是德国科学家康德所说的“审美非功利”必然面临理论上的窘境。
  到此,我们再来看 一下大众审美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些关系。“大众审美”一词并不是由艺术史学家或美学家们提出来的,而是首先由社会学家提出来的,并由此成为了“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在一些文化研究论著里,“大众审美”被视为“后现代文化”和“现代艺术”中的特定内容。它常常放置在诸如“后现代主义艺术与文化边界崩溃”这样的章节之下。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深度的审美化”,这种审美化应该脱离传统的大众审美,即是我们常说的“精英审美”。然而,精英审美所体现的是其中一部分人某种程度上内心感受的追求,与大众审美没有关系。所以在现实社会特别是当代艺术领域里面大众审美才变得由为重要,甚至无法不受大众审美元素的影响和干预。譬如,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里的波普艺术、广告传媒、艳俗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显然,在现代主义艺术领域里“大众审美”这一美学名词已经变得越来越根深蒂固了。
  参考文献:
  [1](古希腊)荷马、《奥德赛》[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06
  [2]贡布里希【英】著 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10
  [3]黑格尔、《美学》[M]、 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
  [4]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年8月
  
  作者简介:万小宝,男(苗族),贵州剑河人,贵州大学艺术学院08级美术系版画方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西方美术史论与版画艺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包装艺术中的设计语言
下一篇:舞蹈训练中音乐感觉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280
发表于 2020-5-23 04: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