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6)《秘书与公文写作》西南21年6月

[复制链接]
查看: 561|回复: 0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79
发表于 2021-6-5 21: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
课程名称【编号】:(0146)《秘书与公文写作》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道题3.0分,共36.0分)
1.章程的特点一是规范约束性,二是(          )。
2.请柬从(          )来看还有单位和个人两种,两种在写作要求上不尽一致。
3.法律文书写作是应用写作的一大门类,首先它要充分体现所有应用文体中的语言均需庄重、严道、准确、朴素、精炼、得体的一般特点,其次它又有自身特定的语言要求,即语言的(          )。
4.多级行文以省去(       )的程序,使下级组织迅速了解上级文件精神,提高办文效率。
5.从总体上看,应用文写作的任务是解决(          )中的各种问题。而任何现实都只能是历史中的现实,看待一个问题,不光要看它的现在,还要看到它的发生、发展以及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就是不能割断事物的历史,不能忽视其历史材料的当代。
6.现代应用文的实用性就越来越突出了,有没有(          )成了判断应用文写作成败的标准。
7.(          )有助于企业了解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争取经济活动中的主动权,根据市场特点,调整生产结构和经营策略。
8.在长期的实践中,简报的编排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式,这种格式,一般分为报头、(          )和报尾三个部分。
9.从行政公文来看,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公文程式条例,废除了几千年封建王朝沿用的公文体式,确立了新的体式,在用语上也规定了不许用“大人”、“老爷”等带封建色彩的称呼,官吏相互称职务,民间相互称“先生”,并要求公文写作用(          ),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10.(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整体和全貌,利于反映事物的广度。做到点面结合,才能把问题反映更清楚、更透彻、更深刻。
11.公告可宣布带有规范约束性质的(          )。
12.在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的特殊情况下可以(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3.0分,共30.0分)
1. 应用文的写作,既要首先着眼于(     ),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的历史材料,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去洞察、了解、分析事物,这也是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思维方法。
A.真实材料
B.历史材料
C.现实材料
2.在撰写一份报告时,下列选项中(     )需在导言部分进行说明。
A.事项基本情况
B.存在的问题
C.报告的目的
3.若是以单位名义写的请柬,必须有(     )。
A.书面证明
B.单位公章
C.个人签名
4.简要记录,就是(     )的记录。除了记录会议议题和主要的组织情况之外,只记会议的议程和实行议程的主要环节,即只记每人发言的中心内容或要点,以及作出了哪些决定和决议等。
A.简要式
B.概略式
C.提纲式
5.对企业生经营状况的调查主要调查本企业的产品生产状况,产品的性能,(     )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是否受广大用户欢迎,包装是否具有吸引力。
A.价格
B.质量
C.内容
6.法律规范是对社会法律(     )的概括总结。
A.运行流程
B.实践活动
C.客观规律
7.当代秘书要当好领导者与(     )之间的桥梁,在工作中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完成领导者布置的任务,就要与其多加接触。
A.人民
B.群众
C.自己
8.下列选项中,省人民政府与市下属的县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是(     )。
A.直接隶属关系
B.间接关系
C.平行关系
9.和文学文体比较,应用文的建构具有相对(     )的模式。
A.固定
B.稳定
C.不变
10.有的文种是(     ),即在民间代代相传,互相仿效,习惯成自然,得到社会公认的,如书信、条据等应用文。
A.“有规定”
B.“说好了”
C.“约定俗成”
三、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道题3.0分,共9.0分)
1.调查报告
2.大事记
3.会议记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道题5.0分,共10.0分)
1.简述应用文材料的涵义。
2.请简述法律文书的分类。
五、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道题15.0分,共15.0分)
1.某校学生会为使更多的同学体验“低碳”生活,接受“低碳”理念,决定组织同学参观世博园“零碳馆”。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海报。要求:只写海报的宣传内容;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
材料:
“零碳馆”利用阳光和导热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利用温压和风压,“零碳馆”能保持建筑内部空气流通,环境舒爽。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能将吸收的太阳能在夜间转换为荧光释放,使展馆成为 “会发光的房子”。游客在“零碳餐厅”看到的餐具都是由前晚多余的有机饼干处理而成,使用后将会用于发电和发热,最终剩余品又再加工成生物肥,真正实现变废为……这些创意试图让游客在日常生活体验中,逐渐养成“零碳”的新生活态度。最特别的是,游客将在“零碳馆”领取专属的“二氧化碳身份码”,然后在”太富翁碳册游戏”中回答50个互动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出行方式、里程数,使用的燃气种类,每月的水电煤费用等,最后游客将得到一张电脑计算出的”碳诊断书”,记录个人一年的“碳排放总量”。


附件是本套题目答案,需要可以下载





上一篇:(1279)《管理沟通》 21年6月西南大学
下一篇:(0220)《社会保障学》21年6月西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