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

[复制链接]
查看: 102|回复: 0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92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本文主要针对“近邻元素”添加对钛基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的影响进行探索。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铜模铸造法和熔体旋淬法制备出块体试样和薄带试样,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EMPA)和万能试验机等实验设备对所制备样品的热稳定性、结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非晶基体中晶相的存在对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备非晶管材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通过向基体合金中少量添加其主要组成元素的近邻元素,对(Ti45Cu45Zr5Ni5)99.5Si0.5和Ti40Zr10Cu36Pd14这两个合金的形成能力进行探索。由此,最终找到了形成能力优异的合金成分Ti41Zr10Cu36Pd12Ni1和Ti41Zr10Cu36oPd11Ni2,其临界直径均大于5mm。第二,通过向基体合金中添加与其主要组成元素混合热为非负的元素,成功制备了塑性得到极大提高的Ti基非晶-晶相共存复合材料。通过EMPA观察发现,在样品[(Ti45Cu45Zr5Ni5)99.5Si0.5]99Ge1中,颗粒状晶相弥散的分布在非晶基体上,使其塑性得到明显提高;在合金[(Ti45Cu45Zr5Ni5)99.5Si0.5]99Nb1的样品中,只有少量晶相析出,不过更大程度的提高了试样的压缩塑性和强度,将原合金成分的压缩强度由接近2000MPa提高到将近2200MPa,塑性从1%提高到5%左右。由分析推断,影响非晶晶相共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两个可能因素,一是晶相在非晶基体中的含量,二是晶相在非晶基体的形态及分布情况。第三,成功制备了不同基体(Ti-,Cu-,Zr-,Pd-)外径分别为2mm,3mm,长度均大于150mm的非晶管;以及外径分别为4mm,5mm,长度均大于180mm的不全非晶合金管。





上一篇:快速热处理嵌入式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下一篇:基于特征线法的液压管路流固耦合振动仿真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