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秋国开电大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自然科学基础计分作业计分作业四(占形考总分的10)参考答案_1

[复制链接]
查看: 27|回复: 0

19万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7069
发表于 2024-10-11 22: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计分作业_计分作业四(占形考总分的10)0
计分作业_计分作业四(占形考总分的10)0
试卷总分:100    得分:45
作业要求: 1.请根据学习进度随时完成作业,并于完成第十章之后交教师评阅。 2.本次作业卷面分100分,占总成绩的20%。
(一)单项选择(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7个小题共21分。)
1. 1.关于基因的正确说法是(  )。
A. 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C. 基因是决定人遗传特征的基本物质
D. 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答案:
2.2.遗传是指(? ? )。
A. 生物中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B. 文化遗产的传承
C. 遗失的财物被送回
D. 生活习惯的继承
答案:

3.3.变异是指(? ? )。
A. 事物的变化
B. 景物的变迁
C. 生物中子代与亲代不完全相像的现象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D. 社会变革
答案:

4.4.关于土壤的正确说法是(  )
A. 居民的活动场所
B. 在农林牧业生产中作为天然植物或栽培植物的立地条件
C. 养育国民的基础
D. 地球表层的总称
答案:

5.5.关于地震的正确说法是(? ? ? )
A. 地球或地壳的快速颤动
B. 破坏性极大地灾难
C. 地牛翻身
D. 偶尔发生的一种地理现象
答案:

6.6.大陆架是指(? ? ?)。
A. 水深在2000---5000 m 的半缓地带
B. 大陆的水下延续部分,深度不超过200 m
C. 水深在4000---6000 m 的深海平原
D. 水深在200 m 以上的坡地
答案:

7.7.成煤作用是指(? ? )。
A. 将煤从沙石中选出的过程
B. 一种采煤过程
C. 将煤运出地面的作用
D. 随着地壳下降、压力增大,成煤物质逐渐转变为烟煤、无烟煤的过程
答案: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12个小题共24分)
8.1.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仍然在进化。(   ? )
答案:

9.2. 亲子鉴定主要是进行 DNA 分析。(? ?   ? )
答案:
10.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指遗传。( )
答案:

11.4.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 )
答案:

12.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答案:

13.6.顽强的生存斗争是不断自然选择的原因。(? )
答案:

14.7.光年是时间的表述。(? )
答案:

15.8.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供给者。(? )
答案:

16.9.天空中的所有物体都是天体。( )
答案:

17.10.地壳是指大陆上面各种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
答案:

18.11.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 )
答案:

19.12.太阳的主要成分是空气和二氧化碳。( )
答案:
(三)简答题(第1小题13分,第2、3、4小题每小题14,4个小题共55分)
20.1.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类型?本小题13分。
答案: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又有分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和营养生殖等。真核生物绝大多数都是 有性生殖,高等植物也可以进行营养生殖。单细胞进行分裂生殖。


21.2.什么是基因突变?本小题14分。
答案: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基因突变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碱基置换突变、移码突变、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知基因突变的后果是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突变基因,于是后代的表现中也就突然地出现祖先从未有的新性状。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22.3.什么是地震?本小题14分。
答案: 1、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2、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23.4.我国传统上怎样划分四季?本小题14分。
答案: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强调四季的天文意义,是以二十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34323062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西方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这种四季比我国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从天文意义上讲,我国的以四立为划分四季界限更为科学。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从极大值(或极小值)向极小值(或极大值)过渡的典型特征。因此,把春分作为春季的中点,和把秋分作为秋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该日地表获得太阳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为夏季的中点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为冬季的中点也是很科学的。但是,从实际气候上讲,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气温高低的极值都要分别推迟1~2个月。我国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与实际气候能更好地对应。所以,西方四季划分更能体现实际的气候意义。无论是我国的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都是天文上的划分方法。这是因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确切的含义,都是把全年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它们都不能反映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通过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就是天文四季。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在半球的范围内,每个季节有统一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并且在半球范围内,每一地点均存在着这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等长的。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例如,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天文四季具有理论意义,气候四季具有实用价值。天文四季是气候四季划分的基础。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气候四季则是局部区域(中纬地区)统一的。天文四季的划分取决于天文现象的变化,气候四季的划分取决于气温的变化。无论哪个半球的哪个地点,都有等长的天文四季;而气候四季则在同一地点也不一定等长。这是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处。19





上一篇:24秋国开电大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自然科学基础计分作业计分作业一(占形考总分的10)参考答案_1
下一篇:24秋国开电大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自然科学基础计分作业计分作业二(占形考总分的10)参考答案_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