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形考答卷
第四次形考答卷
第四次形考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 与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B. T淋巴细胞致敏
C.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D. 抗体直接损伤
E. B淋巴细胞致敏 答案:
2.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出现多尿,夜尿,表明肾的主要损害部位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管
C. 基底膜
D. 肾间质
E. 肾髓质
答案:
3.肾小球肾炎所累及的主要部位是( )。
A. 双侧肾脏的肾小球
B. 双侧肾脏的肾小管
C. 双侧肾脏的集合管
D. 双侧肾脏的间质
E. 双侧肾脏的肾单位
答案:
4.不属于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的是( )。
A. 急性肾炎综合征
B. 肾病综合征
C.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D. 血尿、蛋白尿
E. 脓尿、蛋白尿、管型尿、菌尿
答案:
5.肾细胞癌的好发部位是( )。
A. 肾的任何部位
B. 肾下极
C. 肾中部
D. 肾门
E. 肾上极
答案:
6.肾盂肾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
A. 上行性感染
B. 血源性感染
C. 多种途径感染
D. 医源性感染
E. 邻近器官炎症的蔓延多
答案:
7.引起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 汞中毒
C. 急性间质性肾炎
D. 输尿管结石
E. 肾结核
答案:
8.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 )。
A. 高钠血症
B. 高钾血症
C. 低钾血症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D. 高钙血症
E. 低镁血症
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9.引起肾性贫血的原因不包括( )。
A. 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
B. 内源性毒性物质抑制骨髓造血
C. 消化道铁吸收增多
D. 出血
E. 毒性物质使红细胞破坏增加
答案:
10.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瘤细胞在骨髓外浸润,聚集成肿块,称为( )。
A. 棕色瘤
B. 黄色瘤
C. 绿色瘤
D. 黑色素瘤
E. 淋巴瘤
答案:
11.何种白血病时脾脏肿大最显著( )。
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B.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答案:
12.绒毛膜癌血道转移首先到( )。
A. 骨
B. 肺
C. 肝
D. 肠
E. 脑
答案:
13.关于子宫平滑肌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
B. 肿瘤境界清楚,但常无包膜,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C. 可单发也可多发
D. 瘤组织呈编织状排列
E. 常发生恶变
答案:
14.前列腺增生症对机体最大的影响是( )。
A. 易引起癌变
B. 常引起性功能障碍
C. 常引起排尿障碍
D. 常引起内分泌紊乱
E.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增高
答案:
15.与卵巢巧克力囊肿有关的疾病是( )。
A. 子宫内膜异位症
B. 腺肌病
C. 急性输卵管炎
D. 畸胎瘤
E.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答案:
16.绒毛膜癌常继发于( )。
A. 正常妊娠
B. 早产
C. 异位妊娠
D. 葡萄胎
E. 自然流产
答案:
17.最常出现砂粒体的甲状腺癌是( )。
A. 滤泡性癌
B. 乳头状癌
C. 髓样癌
D. 未分化癌
E. 鳞状细胞癌
答案:
18.关于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1型糖尿病与肥胖有关
B. 2型糖尿病主要与遗传有关
C. 常伴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
D. 病变不累及细动脉
E. 肾脏一般不受累
答案:
19.关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叙述错误的是( )。
A. 女性多
B. 甲状腺肿大、质硬
C. 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
D. 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E. 晚期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答案:
20.某患者,29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易感染,血糖升高多年,近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失明。可能的诊断是( )。
A.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B. 甲状腺功能亢进
C. 甲状腺功能低下
D. 髓样癌
E. 糖尿病
答案:
21.性传播疾病不包括( )。
A. 淋病
B. 梅毒
C. 艾滋病
D. 麻风
E. 尖锐湿疣
答案:
22.我国最常见的性病是( )。
A. 淋病
B. 梅毒
C. 软性下疳
D. 尖锐湿疣
E. AIDS
答案:
23.晚期梅毒最常侵犯( )。
A. 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B. 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
C. 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D. 心血管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E. 骨骼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答案:
24.原发性肺结核的发展与结局(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A. 大多数自然痊愈
B. 大多数通过血道播散
C. 大多数通过支气管播散
D. 多数合并肺粟粒性结核
E. 多数合并肺外器官结核
答案:
25.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主要的临床特点是( )。
A. 常发生于老年人和小儿
B. 常由毒力强的志贺氏菌引起
C. 临床无明显的腹泻和脓血便
D. 容易转为慢性细菌性痢疾
E. 不出现滤泡性肠炎的变化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