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规程》第三十二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 ?)。”
A. ?行为习惯
B. 学习习惯
C. 情感和态度
D. 个性心理品质
答案:
19.儿童的( ?)是儿童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积极性,是儿童主动探索外部世界的支撑。
A. 主动性
B. 活动性
C. 好动性
D. 自信心
答案:
20.( ?)是学前儿童发展责任感的开始。
A. 学会帮助他人
B. 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C. 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D. 与人交往
答案:
21.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 ?)。
A. 儿童对上帝的爱
B. 儿童对全人类的爱
C. 儿童对母亲的爱
D. 儿童对父亲的爱
答案:
22.以下关于《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中的“目标在各年龄段的表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等同于目标的分解或细化
B. 不是测试幼儿是否达到某一标准的“标尺”
C. 反映了这一年龄段儿童群体大致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水平、行为特点
D. 可以作为观察儿童、理解儿童的抓手
答案:
23.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总体要求,它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
A. 整体性
B. 全面性
C. 深刻性
D. 方向性
答案:
24.教育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制定,其最主要的特点是( ?)。
A. 适应大多数幼儿的特点
B. 内容全面
C. 针对性强
D. 可操作性强
答案:
25.有一位教师制定了小班社会活动《购物》的活动目标如下,你认为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
A. 知道购物时要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
B. 初步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C.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D.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答案:
26.如果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价值取向缺失了( ?),这种教育就容易培养出 “工具人”,完全失去社会教育应有的价值。
A. 人文性
B. 超越性
C. 工具性
D. 潜隐性
答案:
27.将社会教育的目标分为 “人际交往”和 “社会适应”两个部分的是( ?)。
A. 《幼儿园工作规程》
B.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C.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D. 《幼儿园管理条例》
答案:
28.明确将“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规定为社会领域目标之一的是( ?)。
A. 《幼儿园工作规程》
B.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C.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D. 《幼儿园管理条例》
答案:
一网一平台答案
2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 社会现实
B. 学前儿童的发展
C.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
D.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答案:
3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体主要是( ?)。
A. ?幼儿教师
B. 幼儿家长
C. 社会教育机构
D. 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
31.幼儿教师既要对已有的社会文化价值进行筛选,也要从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判断,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时俱进的同时具有一定的( ?)。
A. 时代性
B. 前瞻性
C. 现实性
D. 稳定性
答案:
32.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社会领域课程起的作用是( ?)。
A. 整合协调
B. 联系纽带
C. 评价诊断
D. 价值导向
答案:
33.相较其他领域的课程,社会领域的教育途径具有鲜明的丰富性和( ?)特征。
A. 多元性
B. 稳定性
C. 多变性
D. 潜隐性
答案:
3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不包括( ?)。
A. 社会认知
B. 社会情感
C. 社会意志
D. 社会行为技能
答案:
3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3—6岁的学前儿童主要处于的矛盾阶段是( ?)。
A. 信任对不信任
B. 主动对内疚
C. 自主对羞怯
D. 勤奋对自卑
答案:
36.《规程》第二十七条规定:“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 ?),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A. 常规
B. 制度
C. 习惯
D. 原则
答案:
37.《规程》第三十一条规定:“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 ?)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A. 情感教育
B. 知识教育,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C. 道德认知
D. 规则教育
答案:
38.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内容不包括( )。
A. 自我认识
B. 自我评价
C. 自我控制
D. 自我体验
答案:
39.《纲要》中的社会领域目标较鲜明地反映出( ?)的价值取向。
A. 以儿童为本
B. 以社会为本
C. 以成人为本
D. 以教师为本
答案:
40.《纲要》在社会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提供( )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A. 自主学习
B. 自主游戏
C. 自动发展
D. 自由活动
答案:
4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在依据是( ?)。
A.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
B. 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C. 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
D. 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答案:
42.案例一 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多多在班里似乎不太受欢迎,原因是多多很容易发脾气。小朋友不小心碰到多多一下,他就会马上打回去;在区角游戏中,因为某些区域人满了,多多不能进去,他也会朝同伴尖叫;排队时没有排到前面,多多就会哭……久而久之,班里的小朋友都觉得多多脾气大,就不太愿意和他玩了。多多觉得自己在班里没有什么朋友,经常感到不开心。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案例一中多多在社会互动中受挫的主要原因是( ?)。
A. 多多在自我情绪的控制和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B. 多多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倾向
C. 多多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问题
D. 多多没有掌握同伴之间的交往技能
答案:
针对案例四,你的观点是( ?)。
A. 小虎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应该引导小虎学会谦让。
B. 小虎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一味地谦让不利于小虎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并可能伤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其社会性的发展。小虎妈妈应该有礼貌地要求其他小朋友将小虎的玩具还给小虎,并引导小虎敢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C. 小虎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但应该事后向抢玩具的孩子们的妈妈反映孩子们抢玩具的行为,要求家长教育他们的孩子不能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D. 小虎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立即帮小虎夺回玩具,并教训抢玩具的小朋友,维护小虎的正当权益。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