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考任务2(20分)答卷
形考任务2(20分)答卷
形考任务2(20分)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
1. 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于( )。
A. 内水
B. 领海
C. 毗连区
D. 专属经济区
答案:
2.根据国际实践,国家间的民用航空飞行的允许主要是通过双边航空协定实现的。我国与近( )个国家签订了航空协定。
A. 70
B. 80
C. 90
D. 100
答案:
3.第一次确立了国家领空主权原则,奠定了航空法的基石的公约是 )。
A. 巴黎公约
B. 芝加哥公约
C. 泛美商业航空公约
D. 海牙公约
答案:
4.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 )。
A. 国内运输权
B. 飞行专属权
C. 机场的建造权
D. 航行资料专有权
答案:
5.根据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 )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
A. 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
B. 地球表面
C. 月球表面
D. 公海
答案:
6.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 )。
A. 通过制度
B. 无害通过制度
C. 自由航行制度
D. 条约规定的制度
答案:
7.人类第一次飞离地面的工具是( )
A. 飞机
B. 热气球
C. 人造卫星
D. 航天飞机
答案:
8.领海最初称为领水,是意大利法学家( )于17世纪在《西班牙辩论》中提出的。
A. 格老秀斯
B. 赛尔登
C. 宾刻舒克
D. 真蒂利斯
答案:
9.( )于1609年发表了《海洋自由论》,论证了海洋不得为任何国家占有,也不应为任何国家控制,而应为各国自由利用。
A. 格老秀斯
B. 赛尔登
C. 宾刻舒克
D. 真蒂利斯
答案:
10.现行的国际海底开发制度是( )。
A. 单一开发制
B. 协商开发制
C. 平行开发制
D. 自由开发制
答案:
11.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只有曲入陆地的海域面积( )以湾口宽度为直径的半圆面积才称为海湾。
A. 不大于
B. 等于或大于
C. 小于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D. 等于或小于
答案:
12.群岛国的群岛基线最长不得超过( )海里。
A. 12
B. 24
C. 48
D. 125
答案:
13.18世纪末开始,一些国家宣布的领海法令大体上都按照( )确定领海宽度。
A. 12海里论
B. 大炮射程论
C. 200海里论
D. 国家管辖论
答案:
14.( )不能行使紧追权。
A. 军舰
B. 军用飞机
C. 政府船舶
D. 民用商船
答案:
15.各国军舰在公海上可命令从事海盗行为的嫌疑船停船而对其进行( )。
A. 登临检查
B. 武力攻击
C. 紧追
D. 诉讼
答案:
16.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 )。
A. 内海
B. 历史性海湾
C. 国际航行的海峡
D. 群岛水域
答案:
17.第一次海洋法会议于( )年在日内瓦召开。
A. 1952
B. 1954
C. 1956
D. 1958
答案:
18.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 )。
A. 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B. 美国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C. 美国宇宙飞船飞入太空
D.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答案:
19.国际海底区域是( )
A. 公海海底
B. 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海床、海洋及其底土
C. 大陆架
D. 专属经济区的海床和底土
答案:
20.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 )。
A. 营救协定
B. 赔偿责任公约
C. 东京协定
D. 外层空间条约
答案:
21.第一个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国际公约是( )。
A. 东京公约
B. 海牙公约
C. 蒙特利尔公约
D. 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
答案:
22.( )把危机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的暴力行为定为犯罪。
A. 东京公约
B. 海牙公约
C. 蒙特利尔公约
D. 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
答案:
23.规定罪行发生地国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具有管辖权的公约是( )。
A. 东京公约
B. 海牙公约
C. 蒙特利尔公约
D. 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
答案:
24.公海自由制度意味着公海是( )。
A. 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B. 无主物
C. 国家不享有任何权利的海域
D. 国家享有主权权利的海域
答案: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宽度是(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A. 24海里
B. 30海里
C. 从领海基线至其外部界线距离24海里
D. 6海里
答案: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26.沿海国行使紧追权时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
A. 紧追须在外国船舶在追逐国的领海或专属经济区内开始,且未曾中断
B. 紧追在被追逐船舶进入其本国领海时立即停止
C. 紧追权只能由军舰、军用船舶或其他由清楚标志的政府船舶或飞机行使
D. 紧追在被追逐船舶进入其第三国领海时立即停止
答案:
27.下列关于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有( )。
A.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B. 《东京公约》
C. 《巴黎公约》
D. 《蒙特利尔公约》
答案:
28.根据《南极条约》的规定,各国可以在南极进行( ) 。
A. 军事演习
B. 自由考察
C. 占领
D. 建立科学研究站
答案:
29.1958年,日内瓦第一次海洋法会议通过了( )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A. 《领海与舭连区公约》
B. 《大陆架公约》
C. 《公海公约》
D. 《捕鱼和养护生物资源公约》
答案:
30.属于非无害通过活动的有( )。
A. 以任何种类的武器进行任何操练或演习
B. 任何捕鱼活动
C. 救助海难
D. 在船上起落飞机
答案:
31.毗连区是沿海国对( )等特殊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带海域。一网一平台答案
A. 海关
B. 财政
C. 移民
D. 税收
答案:
32.下列属于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有( )。
A. 台湾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新加坡海峡
D. 多米尼克海峡
答案:
33.除了沿海国,( )也可参与开发同一区域的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剩余部分。
A. 群岛国
B. 内陆国
C. 地理不利国
D. 毗邻国
答案:
34.海牙公约规定,下列国家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具有管辖权( ).
A. 航空器登记地国
B. 航空器降落地国
C. 航空器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
D. 罪行发生地国
答案:
35.海牙公约规定,( )属于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
A. 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使用暴力行为
B. 在航空器中放置破坏装置或物质
C. 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使用暴力威胁行为
D. 破坏民航机场设备
答案:
36.以下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登临权( )。
A. 军舰
B. 渔船
C. 执行政府公务的船舶
D. 民用船舶
答案:
37.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 )的权利。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A. 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及底土的自然资源
B. 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有专属管辖一网一平台答案
C. 登临权和紧追权
D. 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具有专属管辖
答案:
38.各国军舰在公海可拿捕( )
A. 海盗船
B. 从事非法广播的船舶
C. 无国籍船一网一平台答案
D. 别国的军舰
答案:一网一平台答案
39.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规定,下列国家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具有管辖权( )。
A. 航空器登记地国
B. 航空器降落地国
C. 航空器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
D. 罪行发生地国
答案:
40.按1971年《蒙特利尔条约》规定,以下行为属于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罪( )
A. 故意传送虚假情报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
B. 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足以危及该航空器的航行安全
C. 破坏停放在机场未交付使用的航空器
D. 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使其不能飞行
答案:
三、案例讨论题(共?1?道试题,共?20?分。)
41.北海大陆架案
1966年,以联邦德国为一方,以丹麦和荷兰为另一方,就他们之间在北海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发生了争端。欧洲北海自1959年在荷兰近岸地区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后,引起各国对北海大陆架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视。
1963—1966年,北海5个沿岸国(英国、挪威、丹麦、荷兰、联邦德国)先后公布了本国关于大陆架的法令,并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双边划界活动。其中,联邦德国与荷兰、丹麦的大陆架划界拖得最久。虽然联邦德国与荷兰在1964年12月1日,与丹麦在1965年9日分别订有双边协定,但只解决了两国间近海岸部分的大陆架分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海里至30海里之处的分界线,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而这些点之外伸向北海中心的分界线则无法达成任何协议。产生僵局的原因是:丹麦和荷兰坚持整条边界线应采用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规定的等距离原则划出。他们认为,不论德国与该公约的关系如何(德国不是该公约缔约国),德国有义务接受以“等距离—特殊情况”方法为基础划界,因为该方法的使用不仅仅是一项条约义务,而且是习惯国际法的一项规则。
与此相反,德国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线这样的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它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因为德国的海岸线是凹入的,从其两端划出的等距离线会交叉,这将使德国的大陆架成为一个小得不成比例的三角形。1966年3月31日,荷兰与丹麦就它们之间的大陆架分界线达成协议。该分界线以等距离原则为基础,始于一条将英国的大陆架与北海东半部分离的疆界上的一点,延伸至联邦德国海岸外的一点,这样就阻止了联邦德国将其大陆架展至北海中部与英国的大陆架界线相接。1967年2月,联邦德国分别同丹麦和荷兰订立特别协定,将划分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这两个协议请求法院判定:“在划分属于这三个国家的北海大陆架的区域时应适用什么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在此之后按照法院指明的原则和规则划界。
国际法院于1969年2月20日发布其判决。法院在判决中首先拒绝了丹麦和荷兰提出的等距离原则是大陆架概念中所固有的原则的观点。法院不否认等距离法是一种简便的方法,但这并不足以使某种方法一变而为法律规则。
法院接着审查了“等距离—特殊情况原则”是习惯国际法的一部分的论点。法院得出结论, 《大陆架公约》签订之时, 并不存在像等距离原则这样的习惯国际法规则, 公约第6条也没有使这一原则具体化。法院承认,在某些情况下, 有关的国家的确同意按等距离原则划分彼此之间的大陆架疆界, 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 它们这样做是因为感到习惯法规则使它们有义务这样做。
法院同样驳回了荷兰和丹麦提出的另一项抗辩:等距离原则即使在《大陆架公约》制定之时还不是习惯法规则,但是自公约制定以来,这样的规则已经形成。
法院认为,采用划界方法的一个先决条件是,按照公平原则, 通过谈判, 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至于所涉及的区域采用何种方法, 单独使用一种方法还是几种方法同时并用, 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一条原则是毋庸置疑的,即任何国家的大陆架必须是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而不得侵占别国领土的自然延伸。
法院最后裁定,作为有关各方之间划界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应是:
1.以协议划界,按照公平原则,考虑到所有有关情况,尽可能为各方保留构成某陆地领土自然延伸而进入海下的所有大陆架部分,并且不侵犯其他国家的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部分。
2.在适用前项规定时,如果划界留有各方的重叠区域,应由他们按协议的比例划分,除非他们决定建立一项联合管辖、利用或开发他们之间要重叠的区域或任何部分的制度。
问题:
什么是大陆架划界的自然延伸原则?
2.什么是大陆架划界的公平原则?
3.根据国际法院在本案中的判决,自然延伸原则与公平原则在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中是否能同时适用?
答案:
1、大陆架划界的自然延伸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围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到大陆边缘外界不到200海里,陆架宽度可扩展到200海里;如果到大陆边缘超过200海里,则最多可扩展到350海里。2、大陆架划界的公平原则:大陆架划界一直是海洋法中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各国的国家行为以及国际法院的司法实践证明,公平原则是适用于大陆架划界的国际习惯法规则。在大陆架划界中适用公平原则,只有考虑一切相关情况,才能得到公平的划界结果。3、根据国际法院在本案中的判决,自然延伸原则与公平原则在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中能同时适用。但在具体适用时自然延伸原则应受到公平原则的调整和制约。 |
上一篇:24秋国开电大春山东开放大学国际法形考任务4(20分)答卷参考答案下一篇:24秋国开电大春山东开放大学国际法形考任务1(20分)答卷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