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考作业四(权重20%,主观题需辅导教师评阅)答卷
形考作业四(权重20%,主观题需辅导教师评阅)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是( )。
A. 社会分化
B. 社会分层
C. 社会流动
D. 社会变迁
答案:
2.社会分化的原因是(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A. 劳动分工
B. 私有制的产生
C. 阶级的诞生
D. 国家的出现
答案:
3.调查员从一个社区中抽出一些熟悉该社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让他们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给本社区成员进行分层归类的方法是( )。
A. 客观法
B. 主观法
C. 声誉法
D. 分析法
答案:
4.农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城镇化速度加快
C. 市场经济的确立
D. 城乡差别
答案:
5.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是( )。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社会结构变动
D. 文化差异
答案:一网一平台答案
6.我国农村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庞大,至2020年,农村常住人口数仍达( )。
A. 5.09亿
B. 6亿
C. 7亿
D. 8亿
答案:
7.目前我国扶贫的基本策略是( )。
A. 救济式扶贫
B. 开发式扶贫
C. 参与式扶贫
D. 精准式扶贫
答案:
8.农村环境问题中直接威胁我们的是( )。
A. 土地安全
B. 粮食安全
C. 水资源安全
D. 畜牧业安全
答案:
9.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
A. 社会文化
B. 社会道德
C. 风俗习惯
D. 社会规范
答案:
10.现代社会强调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社会控制的( )。
A. 普遍性
B. 特殊性
C. 多重性
D. 统一性
答案:
11.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
A. 法律
B. 道德
C. 习俗
D. 舆论
答案:
1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指( )。
A. 集体主义
B. 尊老爱幼
C. 为人民服务
D.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答案:
13.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
A. 政治保障
B. 经济保障
C. 思想保障
D. 制度保障
答案:
14.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是( )。
A. 社会保障
B. 社会服务
C. 社会保险
D. 社会救济
答案: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15.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稳定器”是指其( )。
A. 民生功能
B. 经济功能
C. 社会功能
D. 政治功能
答案:
16.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 )。
A. 55周岁
B. 58周岁
C. 60周岁
D. 62周岁
答案:一网一平台答案
17.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是( )。
A. 社会进步
B. 社会革命
C. 社会进化
D. 社会倒退,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答案:
18.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因素是( )。
A. 劳动手段
B. 劳动工具
C. 劳动能力
D. 科学技术
答案:
一网一平台答案
19.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具体条件甚至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现代化道路经历同样的过程,这种理论观点是( )。
A. 社会趋同论
B. 依附理论
C. 多元现代理论
D. 均衡发展理论
答案: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20.2012年,联合国召开了可持续发展大会,旨在制定一套适合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国情、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大会的地点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巴西
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1.社会分层的方法有( )。
A. 主观法
B. 客观法
C. 声誉法
D. 分析法
E. 职业法
答案:
22.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因包括(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城镇化速度加快
C.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D. 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E. 文化的差异
答案:
23.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 )。
A. 普遍性
B. 变异性
C. 复杂性
D. 周期性
E. 客观性与主观性
答案:一网一平台答案
2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 )综合发展、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A. 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
E. 环境建设
答案:
25.社会治理的构成要素包括( )。
A. 治理的主体
B. 治理的对象
C. 治理的手段
D. 治理的效能
E. 治理的环境
答案:
26.法律的作用表现在( )。
A. 教育作用
B. 威慑作用
C. 惩罚作用
D. 说服作用
E. 协调作用
答案:
27.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
A. “五保”制度
B.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C.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E. 丧葬保障制度
答案:
28.“新农保”政策的基本原则有( )。
A. 保基本
B. 广覆盖
C. 有弹性
D. 可持续
E. 能发展
答案:
29.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因包括( )。
A. 生产方式的变化
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人口的变动
D. 战争
E. 环境的变化
答案:
30.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经济现代化
B. 政治民主化
C. 组织管理现代化
D. 城市化,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E. 生活方式和人的现代化
答案:
一网一平台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31.社会问题
答案: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指社会关系失调与否,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还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是被人们感知、察觉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中国社会学家大多从4个方面来考察社会问题的构成。有的学者认为,判定一种社会现象是否为社会问题,应从以下4个方面来考察:①发生的情境;②价值、规范和利益几个方面的失调或破坏;③并非由个人或少数人引起或所能负责的;④必须有多数人或整个社会采取行动加以改进。另一些学者认为,社会问题的构成应考虑它的形成原因、影响范围、问题的性质和社会后果等4个方面。一般认为,社会问题由下述4种要素构成:①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的情况;②这种情况必定影响许多人;③这种失调情况必须引起许多人的注意;④必须通过集体行动予以解决。
32.社会治理
答案:社会治理是指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 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33.社会工作
答案: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是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34.社会现代化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之后,我们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诚然,我们所开启和追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脉相承的,但同时又被赋予了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和崭新内涵。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擘画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并从五个方面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质。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35.请列举并简述农村社会流动的功能。
答案:水不流要臭,但是水流得太厉害变成洪水泥石流那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社会流动也如是。现在一个城市的外来人口占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给这个城市带来的危害就像洪水泥石流一样。原来城市的住房、交通、就业、就读、就医、福利、卫生、出行、治安。要乱成什么样才会有人管。
36.请列举并简述我国农村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内容。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答案: 我们中国目前和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相同的,包括了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三大领域,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三大领域,构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国的社会保障。 在社会保障中,最低的层次是社会救济,它的对象是社会中的最弱者群体,或者讲是群体公民中的最弱者群体。它的覆盖面是全体公民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够享受,但是真正享受的人应该是很少的,这是最低层次。 第二个层次就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它的对象和社会救济不一样,它的对象主要是劳动者,以及劳动者的家庭,有的时候涉及到劳动者家庭。 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社会福利,它的涉及范围很广,因此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在社会福利这个范围上,有很大的不同。 |
上一篇:24春国开电大春河北开放大学农村政策法规形考任务二答卷参考答案下一篇:24春国开电大春河北开放大学农村社会学形考作业二(权重20%,主观题需辅导教师评阅)答卷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