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_形成性考核一(权重20,主观题需辅导教师评阅)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_形成性考核一(权重20,主观题需辅导教师评阅)0
试卷总分:100 得分:45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 狭义的科学指的是(? ? ? )
A. 自然科学
B. 现代科学
C. 社会科学
D. 工程科学
答案:
2.2. 对于科学的定义,有多种角度,但以下哪个从来没有成为过阐述科学定义的角度( )
A. 科学是态度价值观
B. 科学是知识体系
C. 科学是对未知的敬畏
D. 科学是探究过程?
答案:
3.3.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改革浪潮,这一时期强调分科教育,主张让所有人都学会基本原理、概念等,因此这一时期又称为(? ? ? ? )时期。一网一平台答案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A. 作为探究取向的科学时期
B. 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
C. 科学的大众
D. 综合课程
答案:
4.4. 以下哪一点不是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 ?)
A.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参加实践活动并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情感和态度
B. 在教育目标上,现代科学教育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而且训练人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等
C.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让儿童完全模仿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从小就能体验科学探索的完整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D. 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答案:
5.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这说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 ?)
A. 加强学前儿童的科学氛围
B. 培育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
C. 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
D. 提升学前儿童的科学思维
答案:
6.6. (? ? ?)认为儿童学习科学主要是在已有科学认识基础上,通过自身与客体(环境)的主动的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探究)而实现的,他们通过对周围世界的不断感知、观察乃至动手操作,完成对科学的探索与发现。
A. 维果茨基
B. 马卡连科
C. 皮亚杰
D. 布鲁纳
答案:
7.7. 我国机构化、制度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肇始于(? ? )
A. 改革开放时期
B. 解放初期
C. 民国初年
D. 清朝末年
答案:
8.8. 提倡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选取教育内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科学课程体系的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是(? ? ?)
A. 张宗麟
B. 陶行知
C. 陈鹤琴
D. 杨贤江
答案:
9.9. 以下不是儿童朴素理论基本观点的选项是(? )
A. 儿童的科学认识必须要经过大人的指导
B. 儿童的认识具有理论的性质??
C. 儿童同伴群体之间形成了朴素理论的“科学共同体”
D. 儿童的认识具有理论发展的特点
答案:
10.10. 强调“科学和工程实践”“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等内容的是(? ?)国的科学教育体系。
A. 挪威
B. 日本
C. 美国
D. 英国
答案:
一网一平台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11.1.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科学主要是在 ## 基础上,通过自身与客体(环境)的主动的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探究)而实现的。
答案:已有科学认识
12.2. 1932年10月,当时的教育部门正式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将有关科学教育的内容纳入 ## (1936年更名为“社会与常识”)课程当中,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确认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为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体系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答案:社会与自然
13.3. 2012年10月我国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儿童的科学学习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 ## 。
答案:数学认知
14.4. 日本2018年出台了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新纲要延续了原有大纲对教育内容所做的划分,即将教育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五大领域。其中与科学教育相关的领域是 ## 。
答案:环境
15.5. 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四类本能、兴趣或冲动,分别是谈话或交际方面的兴趣、探究或发现东西方面的兴趣、制造东西或建造方面的兴趣以及艺术表现方面的兴趣。其中 ## 方面的兴趣与儿童科学教育密切相关。
答案:探究或发现东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6.1.科学?
答案:
p>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17.2.科学教育
答案: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
18.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四、问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9.1. 简述科学的本质与儿童科学学习的特点。
答案:
“我们现今科学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常常是由于对科学和科学本质缺乏认识或错误认识所造成的,教师对科学性质的认识程度比其拥有的科学知识更影响教育效果。”可见,对于科学本质、内涵的认识对科学教育,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来说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将像脚下第一章开篇案例中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想要认识世界的欲望与仔细搜集、验证以及分享信息的方式组织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就称之为“科学”。但如若要真正弄清楚“科学究竟是什么”,却是十分困难的。从历史发展上看,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把科学看作知识体系,到把科学视为结果与过程相统一、认知与价值相统一的过程。所以,对于科学,经过学习我们认为:科学是知识体系、科学是探索过程、科学是态度价值观。儿童像科学家一样,有着强烈的探索世界的欲望。儿童学习科学有着自身的特点。
20.2. 简述儿童朴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
儿童朴素理论发展观主张儿童的认知发展遵循依赖内容的特殊性发展,儿童早期就对某一领域内的理解产生一致的变化,并对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机制。而这些早期获得的对自己的周围环境和世界的非正式的、非科学的“朴素理论”是儿童用以解释周围环境和世界的知识框架和基础结构。儿童的朴素理论与科学理论之间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相似性与内在的一致性,即二者之间具有的相似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过程。
21.3. 简述美国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案:
1996年颁布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其中规定了所有学生在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的教育过程中在自然科学方面都应该知道些什么、理解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1997年,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公布了经过全面修订的《0—8岁儿童适宜发展性教育方案》,其中包括专门的《幼儿科学教育标准》。 2013年,美国颁布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为K-12年级的科学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指导,NGSS充分体现出了美国的科学教育新趋势其核心内容如下。(1)课程内容:强调“科学和工程实践”、“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2)课程实施:以学习进阶理论展现。(3)课程评价:以表现期望为评价标准。(4)融合性。《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融合性体现的是科学和工程实践、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间的融合。(5)以学科核心概念为中心。(6)与其他学段的连贯性。
22.4.?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一网一平台答案
答案: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必须从小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开展适应了儿童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终身、可持续的发展。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助于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杜威认为,对于儿童而言,抽象性探究的本能还不多。他认为,对儿童来说,实验科学和在木匠铺所做的工作,没有什么区别……儿童只喜欢做些事并观察会发生什么。然而,这可以被利用,引导到使其能得出有价值的结果的道路上去。[1]在杜威眼中,儿童所具有的本能、兴趣或冲动是“天赋的资源”和“未投入的资本”,“儿童的生动活泼的生长是依靠这些天赋资源的运用获得的”。当然,放任儿童的兴趣或冲动并不能带来生长,抓住它们并加以适当的引导才能促进儿童的生长。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教育活动发挥作用。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助于儿童积累科学经验,发展探究能力儿童能够接触和理解的科学经验最初都是与具体的事物和现象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早期科学经验的获得为学前儿童后续形成有效的科学概念提供了具体而且形象的物质基础。同时在儿童科学教育的探究过程中,儿童提出问题,进行猜测,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寻找答案,并记录、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究活动和探究结果。儿童不仅获得了科学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了科学的探究能力。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全面、终身发展科学教育不仅带给幼儿科学经验、知识的增长,而且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包括激发并保护幼儿探究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其他领域教育配合促进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优良个性品质的发展,提高幼儿合作交往、动手操作、语言交流、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等等。
[b]r>
一网一平台答案
五、理论知识应用(分析)题(本题12分)
23.试结合儿童科学学习的理论基础分析儿童的科学朴素理论。
答案:
儿童朴素理论 朴素理论是人们对世界的内在解释机制,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非科学理论,非正式理论.关于朴素理论的定义是多样的,如认为:"朴素理论是指人们对某一组信息,事物,现象等的日常的理解"(Wellman&Gelman,1998);"朴素理论是指相互关联的概念体系,且该体系能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经验产生预测和解释"(Slaughter&Gopnik,1996).近年来,朴素理论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门,研究领域涉及朴素物理理论,朴素天文理论,朴素生物理论,朴素心理理论等.儿童朴素理论一直是学前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也是在教育学领域探寻的一个重要学习规律.本文目的是通过对儿童朴素理论的探究,寻找幼儿获得科学认知的规律及科学认知机制... |
上一篇:24春国开电大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幼儿园课程论幼儿园课程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任务一、二,权重20,需辅导教师评阅)参考答案下一篇:24春国开电大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四(权重30,主观题需辅导教师评阅)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