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与实践视野下的CSCL

[复制链接]
查看: 1221|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31
发表于 2020-8-31 10: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CSC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CSCL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自上世纪末以来,国际学习科学学会组织了每两年一届的CSCL国际会议,目前,已经成为CSCL领域研究者们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2011年国际CSCL年会将视野转移到政策与实践领域,希望藉此将CSCL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教育中得到更广泛地深入地应用。在通过对CSCL2011国际会议召开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基础上,概述、介绍了本届会议报告的主要内容、五个重要的主,回顾并分析了历届CSCL国际会议的主题、关注焦点以及CSCL的主要研完问题和所获取的经验。此外,还针对国内CSCL研究与应用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CSCL;国际会议;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0008(2011)05-0015-01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是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CSCL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学习者如何在计算机支持下,从事共同协商意义和建构知识的实践。CSCL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理论基础上,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人际的和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发生在人们之间以及共同体内的互动之中。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CSCL吸收了多学科领域的概念框架和分析方法,如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社会学。它应用多种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深入探讨其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这一复杂的现象。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全球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逐渐形成了研究共同体,共同探讨CSCL的相关问题。而学术会议则是该共同体的重要交流和研究平台。CSCL领域内最具权威的会议是由“国际学习科学协会”主办的CSCL国际会议,第一届于199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大学举行。此后,CSCL国际会议至少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分别在欧美和亚洲共召开了10次。2011年CSCL国际会议在香港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将CSCL的视野带入政策和实践领域,旨在探讨如何把CSCL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联系起来,以便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学生面向21世纪所具备的能力素质。
  
  一、会议背景及本次会议情况
  
  CSCL2011国际会议的主题是“CSCL与教育政策和实践(Connecting research to policy andpractice)”。本届会议旨在探讨CSCL的研究与实践如何对各种水平的正式和非正式教育带来深刻地变化,以期为教育政策制定者们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在制度上和政策上为提高教育质量做出贡献。围绕这一主题,本届会议安排了主旨发言、研讨会议、学校实地参观以及三场会后研讨会。本届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大范围的人们(包括政策制定者、专业教育共同体等)关注该领域研究和发展的成就,从而使CSCL和学习科学研究得到人们更广泛地认可。
  来自全球40多个国际和地区400多名专家、学者、教师和博士生参加了本届会议。大会邀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美国、欧洲的教育政策研究制定者、社会学习研究者、计算机科学研究者和学习科学专家等,作了大会主旨发言,并向与会者展示了CSCL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研究、政策和实践等关键问题。为了方便学术交流,会议安排了三种类型的研讨活动,分别是互动研讨会、研究实践展示和案例分享。
  CSCL2011会议承办者香港大学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三场会后研讨会。这也是在CSCL国际会议历史上首次举行会后研讨活动,为来自全球的研究和实践者,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学者们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协作机会。会后研讨活动吸引了全国和世界各地CSCL研究、学习科学研究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的参与。会后研讨会也把国内以及国外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汇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学习和学习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大会主旨报告内容概述
  
  大会的主旨报告往往围绕大会的主题,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报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动态、焦点以及发展趋势。本届CSCL国际会议邀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主任Dr.Gwang-Jo Kim博士、Google研究中心的研究科学家Dr.Ed H.Chi博士、比利时鲁汶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Prof,Erik Duval和斯坦福大学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学习科学专家Roy Pea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把教育研究与政策实践联系起来,促进高质量的学习
  Gwang-Jo Kim博士的报告题目是“把研究与政策实践联系起来,促进商质量的学习:为什么和如何实现”。他首先指出,为了使学生具备21世纪的技能,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目前对学习的研究还未能给教育如何改革和怎么改革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更不用说还需要为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大量应用投入提供充分的理由。为此,他提出了“如何才能通过把有关学习的研究与教育政策和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学习质量?”即“如何使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从而提高教育的普及性、公平性、效率和质量。他回顾了亚太地区的研究和政策实践的现状,阐述了发展趋势,并且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局的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创造基于证据的支持下的学习环境,从而为把有效的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政策的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增强性社会认知:社会性计算机如何改变数字化学习
  Google研究中心的研究科学家Ed H.Ch博士作了“增强性社会认知:社会性计算机如何改变数字化学习”的报告。他的研究主要关注技术支持的社会性认知以及数字化学习,他所进行的有关增强型社会认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小组记忆、思考和推理的能力,而增强这种能力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基于模型的(model-driven),即通过借鉴和吸收信息气味模型、意义建构模型、信息理论、概率模型以及最新的革命性的动力模型等,建立增强社会性认知的系统。这些模型可以用来理解各种各样的用户行为,模型复杂程度也不同,有简单的一系列假设,也有复杂的描述个体和小组行为的方程。Ed H.Chi博士主要研究新的社会性资源,如社会性书签网站和维基,这些在线资源正在成为数字化学习的核心。通过研究,更加了解了知识是如何在社会性的情境中建构。他在演讲中展示了他们团队基于模型的研究方法,是如何为社会性计算和社会性学习提供有益的途径。
  Ed H.Chi博士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化学习中社会性信号(social signals)的重要性:(1)社会群体中不可见的社会信号,它们是以信息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模型来标注社会性            的行为和特征;(2)共享具有显著特征的可视性社会信号,这些显著特征是研究社会性的重要指标;(3)抽象的知识――构建共享的知识空间。他以Wikipedia为例,阐述参与者如何共同编辑文章,以及编辑的动机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协调创作知识的,以此说明社会性知识累积和建构的过程和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协商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促进不同视角的融合,达成共享的理解。
  通过运用可视化的工具分析Wikipedia中的数据,Ed H.Chi博士得出了重要的启示:(1)社会性认知需要共同的主题,可以利用社会性的信号来进行学习,获取信息;要考虑共同的主题是不可见的、可见的还是抽象的;(2)建立共同的基础,需要隐性协调和明显协调以及学习者之间共同协商意义;(3)所有的集体行为都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和他们之间的不断积累,因此,社会性的认知实际上是一个累积的、不断渐进的过程。Ed H.Chi博士最后指出,累积的社会性认知需要计算机系统的支持,它体现了一个群体记忆、思考和推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整个过程是一个系统支持的小组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不再是个体单纯的记忆,而是学习者之间的互动。
  
  (三)开放的重要性
  比利时鲁汶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Erik Ducal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开放的重要性”。他首先阐述了在当今网络时代开放的重要性,并从与学习有关的视角探讨了“开放”一词的不同含义――开放主要指开放资源、开放标准、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在线课程。他特别强调了开放和透明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探讨了开放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和危险。列举了一些他所做的有关开放研究的具体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到了开放的政策、开放标准、技术标准在学习技术中的作用、开放学习以及开放内容和开放教育资源等。
  针对开放学习中学习者很难集中注意力的问题,他提出了使用开放学习系统中的工具去跟踪学习者的注意情况,例如利用可视化的评价工具,可以清楚地看到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利用这些工具,把学习目标结合起来,采用反馈循环的方法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开放学习。针对开放性学习特点和趋势,ErikDuval提出了开放研究,即要积极主动与国内或国际上的有关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或协作项目研究,通过开放教育系统,远程协作研究将将成为今后开放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趋势。我们相信,开放也是CSCL今后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背景下CSCL
  斯坦福大学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Roy Pea教授是著名的学习科学专家,曾参与制定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Roy Pea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该计划制定的背景,2010年11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该计划的标题是“改革美国教育:技术支持的学习”。着重倡导对美国的整个教育系统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提出了一种面向21世纪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模型,它包括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和生产力五个方面的关键领域,即五个关键要素,并提出了每个关键领域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应采取的具体建议。作者否简要分析了这五个关键要素的具体内容、特点以及所采取的建议。
  为了发挥技术的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计划提出一个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该模式把学生置于中心,通过提供多维度的支持来充分赋予学生力量和自由来控制他们自己的学习。为了能利用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该计划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迈向“连接式教学模式”(A model 0fconnected teaching)。该模式要求用连接取代隔离,使教师通过网络每时每刻与学生、网络资源及工具进行连接,构建学习和实践共同体,教师和学生要参与到各种共同体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促使教师专业以写作、连贯和持续的方式进行发展。
  Roy Pea教授认为,该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在美国以及超越美国之外的大规模的、长期的合作研究来解决,才能实现计划所提出的愿景。作为技术工作组的研究成员和计划文件的起草者,他反思了计划中所提出的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实现这五个方面所提出的具体建议及综合性特征,以及国家的政策、私立和公立合作伙伴如何影响它们在美国实施该计划。他提出,虽然目前还缺乏协调合作的部门和机制,但要解决这些重大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还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所提出的面向2I世纪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模型,以及实现该模型所包含的五个关键领域目标、建议和具体措施,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的利用教育技术变革学习和教育,以及贯彻实施《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会议专题讨论的主题和内容
  
  CSCL2011国际会议根据大会接受的论文主题,精心准备了八个同步主题研讨会(parallel sessi’on)、14个专题研讨会(symposium)和20个互动研讨会(interactive events session)。这些研讨会主要涉及与CSCL密切相关的五个方面的主题,分别是知识建构、学习活动与工具、学习互动、技术支持的互动与分析和CSCL的相关问题。与会代表通过报告自己的研究项目和成果、讨论共同关注的问题,互动提问等多种形式,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CSCL的有关问题。
  
  (一)会议论文情况
  本次CSCL会议共收到218篇论文,其中188篇长论文中,有12篇被接收为长论文,45篇被接收为短论文,48篇被接收为张贴论文,录取率为88%;52篇短论文中,有11篇被接收为短论文,2 篇为张贴论文,录取率为83%;而在38篇张贴论文中有2 篇被接收为张贴论文,录取率 8%,可见,会议论文的接收率很高。组织者的主要目的是为全球的CSCL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鼓励来自世界各地的、具有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参加到CSCL学术共同体中,使CSCL的研究更加国际化。而事实上,国际化是CSCL共同体的一种重要目标。在CSCL国际会议的前十年会议的论文和内容中,就看到这样一个明显的趋势。从CSCL2011年会议论文的作者分析看,来自西欧、北美和亚太地区几乎是相同的。会议论文中所体现的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数量以及报告其研究成果的合作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这样的协作方式,对于传播该领域的知识和深刻理解创新的观点、方法和工具应用,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会议讨论的主题
  1.知识建构
  知识建构是CSCL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CSCL就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学习者之间通过互动来协商意义,最终达到建构新的知识的目标。
  在知识建构的有关研讨会中,主要涉及了知识建构的环境设计原则、知识建构环境的设计工具、知识建构过程的分析方            法和工具等。关于知识建构环境的设计,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原则的共同设计(principle-based collective design)以区别于基于过程的设计。研究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表明,学生从知识共享的对话转向知识探究和建构的对话,因此,教师的设计重心从基于活动或程序的设计转向基于原则的设计,知识建构原则可以为共同的设计提供指导和支架。而如何研究知识建构的过程,则是研究者关注的主要焦点问题。有的研究者提出,运用质性的阐释学的方法来分析知识建构的过程;有的研究者则提出要关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话语,通过分析在线讨论话语来了解问题与知识观点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探讨CSCL情境中知识观点的质量问题。同时,关注集体知识建构过程中的话语特点,从认识和社会的视角分析话语的类型,探讨知识建构的话语特征和话语机制,从而分析和评价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话语质量。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探究知识建构,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2.学习活动与工具
  CSCL环境下学习者之间的活动以及支持和促进协作学习的工具,也是研究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于这个主题的探讨主要包括:(1)研究者开发和设计协作学习环境;(2)使用已有的讨论工具,设计和支持小组协作学习活动;(3)研究各种工具的使用;(4)如何支持和促进小组的协作知识建构;(5)对协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研究和分析不同的学习环境下小组互动过程的方法和工具,特别是知识建构话语的分析工具和基于游戏的知识建构环境的设计和工具的使用等。其中基于设计的研究,成为一种主要的研究和实践方法。
  3.学习互动
  互动是协作学习的最主要的特征。协作学习主要发生在小组成员的互动之中。因此,研究学习互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CSCL的本质和特征。
  该主题的有关研究报告包括:不同环境下的小组学习过程中互动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技术如何支持小组的互动,小组如何在互动中协商意义和建构知识。其中比较典型的是Gerry SthalTM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自行设计和开发的协作学习环境――虚拟数学论坛(Virtual Math Forum)中。如何使小组的问题解决活动结构化,并且探讨如何来利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分析小组互动的过程;如何设计或使用工具使小组的任务完成或问题解决过程可视化或表征化,影响小组互动过程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评价小组互动的过程和结果等。
  4.技术支持的互动与分析
  在CSCL环境中,个人在小组中的互动以计算机环境为中介,用计算机支持来达成主体互动的意义赋予,正是这个领域的独特之处,因此,技术支持是CSCL的重要特征。技术支持的互动与分析,就是探讨如何设计或使用工具来支持小组的互动过程,探讨分析小组互动过程的有效的技术工具。
  在研讨会上,关于这个主题的报告有:(1)探讨如何自动分类在线讨论的话语,从而便于进行分类编码来进行互动过程:(2)如何利用有效的评价工具来支持协作学习;(3)一些有效的分析互动过程的方法,如互动分析法、视频分析法以及利用研究者设计开发的工具,来分析互动的过程等;(4)如何利用技术来支持互动过程是一个主要话题,研究者利用脚本、评价工具、支架软件、会话策略等来实现对互动过程的支持。
  5.与CSCL相关的问题
  研讨会上还探讨了与CSCL相关的其他问题,主要是CSCL实践中的教师专业发展、CSCL的研究方法等。如有的研究者探讨在教师教育或教师专业发展中,如何通过协作环境和平台的共同设计、研究和技术支持所实现反思和交流等,来支持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CSCL中的各种研究方法的探讨;CSCL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等相关问题,以及CSCL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
  
  (三)中国内地csCL研究情况介绍
  为使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更多地了解中国内地有关CSCL的研究,使中同学者更好地参与到国际CSCL共同体中,李克东教授组织和主持的由国内主要研究者参加的“中国CSCL研究研讨会”,在CSCL会议上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Gerry Stahl等国际知名专家参加了该研讨会。
  国内开展CSCL的研究与实践已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了,主要的研究团队来自华南师大、北京师大、华东师大、首都师大和西北师大等。国内的研究者在介绍国际上CSCL的研究与实践的同时,也在开展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并积极参与国际CSCL学术共同体展开交流和对话。如,中加教育技术论坛、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以及ICCE等,都为中国学者与世界学者进行研讨、对话,提供了良好地平台。此外,国内还有一批年轻的学者或学生及在北美、欧洲的访问学者或博士,也参与到CSCL的相关研究之中。
  该研讨会主要介绍了六、七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1)CSCL环境中以学习村庄(LV)为平台展开的知识建构的实证研究;(2)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在线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在知识建构的网络状态和人际关系情况;(3)计算机网络主持的城乡教师的协作学习的研究项目;(4)雅所不在的学习资源的组织模型的研究;(5)协作学习中在线讨论的语义组织研究;( )CSCL环境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1)共同建构系统共同体中的共享机制的设计以及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博物馆、展览馆等)来研究知识的建构等。
  
  四、cscL历届国际会议的主题和关注焦点
  
  1989年,从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资助的一个特殊项目“高级教育技术”研讨会上第一次采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术语算起,CSCL迄今已有22年的历史。在这20多年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概念框架和研究方法,广泛地探讨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各种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习科学、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运用Delphi方法,调查计算机支持的学习领域中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最近把CSCL列入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核心研究领域中(列为第二),仅次于“把非正式学习和正式学习联系起来”。而创办于200 年的CSCL国际期刊,在短短的四年中,其ISI影响因子就达到2, 92(2009年首次被排名),影响因子名列世界教育期刊的第二名。可见,CSCL研究在教育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自1995年开始,至少每年举办一次的CSCL国际会议,更是国际CSCL学术共同体的盛会,在学习科学和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地影响。CSCL的研究成果,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地理论和实践指导。从1995年第一届CSCL正式的国际会议召开到今年,共召开了十次。表1是这十次CSCL国际会议的有关情况。
  从以上十届CSCL国际会议的主题和关注的焦点可以看出,CSCL的研究最初的关注技术和环境的设计以及应用,对技术的            有效性和个体在小组的协作学习中起怎样的真正作用逐渐成为会议关注的热点,并且开始关注对个人在小组交互中的意愿、兴趣和这些情感因素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此后逐渐转向关注社会认知、协作互动过程的分析以及其教育实践应用。目前,更关注CSCL的研究理论成果如何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改革与实践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CSCL跨学科的特点以及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的广泛参与性,使得CSCL国际会议把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研究共同体作为其主要目标之一,而研究和实践的国际化正在成为CSCL的一种重要特征。此外,CSCL的研究更注重其实践性以及对教育改革的影响,这为CSCL的发展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得CSCL的研究与当代学习和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紧密联系起来。
  
  五、cscL的研究关注的问题和所获取的经验
  
  (一)CSCL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CScL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两大方面,即协作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和计算机是如何支持协作学习这一过程的。
  1.关于协作学习的研究
  CSCL的研究从单纯的心理学视角,研究个体学习以及个体的心智变化转向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学习,关注的焦点从个体转向小组和个体两个维度,其理论基础也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转向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实践理论以及对话学习理论等,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研究协作学习过程本质和特征,形成了小组认知理论(Group cognition)、主体间的意义建构理论(intersubjective learning)、知识建构理论(Knowledgebuilding)和参与实践共同体理论(participationincommumty of practice)等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也从单纯的实验统计分析方法,转向微观的基于案例的描述性或者阐述性的质性研究,如采用民族志方法学中的会话分析、互动分析、话语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小组成员互动和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结果。CSCL的国际会议的两个专题“知识建构”和“学习互动”就探讨这一问题。
  2.计算机如何支持协作学习
  主要涉及到如何认识计算机在协作学习中的角色和作用,具体地讲,是设计的技术或制品如何支持或促进协作学习。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技术如何中介协作学习活动、如何分析互动的活动过程、如何设计和完善技术等。这部分的研究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方法是基于设计的研究。关于CSCL的研究问题,该领域的著名专家Gerry stahl在CSCL的会后会议的主旨报告“CSCL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做了比较系统地阐述。
  CSCL的研究主要关注支持主体间的意义建构的作用。正是基于cscL情境中小组认知核心作用的认识,stahl提出教育软件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促进主体间的意义建构(intersubjectlve meaning making)。主体间性是CSCL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应该成为CSCL研究和理论的主要任务。他提出了个体学习的功能的变化已经从单独关注个体学习,转移到个体学习成为小组协作学习的组成部分,关注的主题是主体间的理解。
  关于技术在CSCL中的作用,stahl认为人们有一个自然的倾向,一旦一种新的技术出现,人们就会单纯从技术的视角考虑这种技术对教育带来新的机遇,而没有考虑学习者和社会影响要素。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表明,这种方法是有很大缺陷,不能解决许多不可预测的问题,不论从技术的视角看起来有多好的思想,也不可能成功。技术雅疑在CSCL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技术的作用不是简单地把学习者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联系的媒介需要仔细设计、研究、实验、分析、改进和再设计,以满足教育和社会的学习情境,同时充分考虑其制约性。技术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要充分考虑非技术的影响要素。
  在CSCL的设计中,另一个自然倾向是设计者为个体学习者的学习而设计的,传统的学习概念是增长个体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这是建立人们所谓常识的假设上的。而CSCL的技术设计是要支持和促进协作学习,CScL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互动的实践过程,学习者需要参与到小组共同体实践活动中协商意义和建构知识,因此,小组是分析的基本单元。stahl在其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组认知理论,它对CSCL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理论认为,个体心理本身是社会的产物,是个体与父母、朋友、伙伴、小组和共同体互动的结果。个体心理实践来源于人际间的和共同体的实践,认为CSCL必须关注如何支持小组学习过程,如何把个体、小组和共同体三个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某个具体的研究项目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作为分析的单元,但是CSCL研究共同体则作为一个整体,需要理解这三者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于考试评价在CSCL中的作用,Stabl认为传统的学习观念使得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习者个体对事实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学校过分强调考试。老师们也不愿使用协作学习的方法,致使学生主要为分数竞争而不是协作建构知识。这种个体主义的学习理念和竞争的文化,也许能满足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社会的需要,但对于21世纪的全球性的网络时代来说,团队和协作才是能力和价值的核心,必须要有新的评价形式。
  关于CSCL的研究方法,Stahl从哲学和历史的多维视角探讨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的多种方法。针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两种研究范式,即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作者在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研究范式,即“客观主义的范式”(objective paradigm)和“有意义的范式”(meaningfulparadigm)。客观主义的范式是基于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和社会科学中的行为主义,而有意义的范式则是来源于社会科学和人类学的解释主义,还包括基于情境的认知主义。作者认为研究小组认知或主体间的意义建构,应该采用有意义的范式研究方法。在研究中,个体行为和过程,小组、班级、共同体等都可以作为分析的单元。
  目前,CSCL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总的趋势是在主要的研究者中间把这些方法逐渐融合在一起,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兴趣、问题、假设和数据综合选择不同的方法,而不是这些方法之间互相排斥或哪一种方法占主导地位。这对于探讨设计的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来说,也有必要整合使用多种方法。
  
  (二)CSCL研究所获取的经验
  CSCL研究领域从正式确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2年的历史,在CSCL第十次国际会议上,Gerry Stalh强调了我们应该从CSCL的研究和理论中吸取的主要经验。
  经验之一:在跨学科的实验环境下学会协作开展课题研究
  个体研究者必须关注某个具体的、定义好的项目,必须依托自己的学术背景、训练和兴趣,而要想对CSCL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就必须参与到跨学科和不同领域的理论协作中来。如            果你有个非常好的主意,想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中单独进行开发和应用的实践以期有重大的发现和收获,只能是一个幻想。研究者需要的是协作,CSCL的研究团队需要有来自不同领域的理论研究者、软件开发者、教育实践者和学科教师的协调与配合,共同设计和实施研究项目,才有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经验之二:研究探讨CSCL相关问题的不同方法
  CSCL的跨学科性决定了不同的研究者从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探讨相关的问题。对于研究新手来说,Gerry提出应该学习CSCL的经典文献、两本著作,它们是维果茨基的Mind in society社会文化理论著作,这是CSCL的核心理论基础;和温格和莱夫的社会实践共同体:学习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Koschmann于199 年编写的CSCL论文集中的三章。即Koschmann的范式转变与教育技术;Seardamalia和Bereite的计算机支持的知识建构共同体和Roschelle的协作学习:聚合的概念变化。在过去和现在的研究经验基础上,stallI教授还提出了未来CSCL研究中富有成果的多学科研究的一些基本原则。
  经验之三:开展基于设计的研究
  教育软件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需要通过设计、实验、发现问题、重新设计和反馈等不同的阶段,因此,软件的开发与教育研究是互相依赖的。这就是要求CSCL的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因为研究工作促进了设计,而开发工作为研究提供了机遇和动力。研究在软件应用和教育实践过程中发展了理论和研究方法。
  经验之四:参与到社会――技术设计之中
  由于CSCL包括协作学习和计算机支持两个方面,因此,其研究要结合探讨技术媒介设计与不同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教师或学校系统中的使用状况。大多数CSC研究不仅要考虑技术的革新、研究实验或相关理论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共同努力把网络作为一个杠杆来推动教育变革。
  经验之五:推动技术进步
  计算的、数字的和网络技术在CSCL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技术在教育的应用,它们必将给教育改革带来新的启示。视频游戏、移动计算和桌面设备以及雅所不及的获取信息、社会网络和未来的技术,都将可能出现新的教育软件开发形式和协作与学习的新模式。但过去的经验表明技术对教育实践带来的变革却是很缓慢的,而要成功利用新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就需要深入理解现有的实践,认真改进技术的应用方式,这样,教育技术有可能更有效地进入到课堂,融入到教学之中。
  经验之六:要具有全球合作的研究视野
  要想把CSCL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中需要全球的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共同努力。目前CSCL已经在一定区域成功地传播了其基本思想和改变的积极态势,小规模的成功实践将为更大的改革提供了不同的模型。很明显。CSCL对建设未来的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正在逐步得到世界的认可。全球CSCL共同体需要继续致力于技术、教育、研究、理论、政策、培训和实践方面的工作,以推动该领域的更大地发展。CSCL的过去已经奠定了丰厚的基础;目前的研究正展示出希望的迹象,它的未来必将在技术时代的背景下获得更多地机遇。
  
  六、CSCL研究与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目前,国内研究者正在对CSCL领域的有关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国际CSCL研究共同体中进行广泛地交流与合作,这对推动我国CSCL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地意义。根据对CSCL2011会议的综述以及往届CSCL会议的主题和研究焦点,我们深深感受到,国内在开展CSCL研究与实践中,需要把CSCL的研究和实践与当前国内教育改革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基于网络的跨学校、跨学科的CSCL实证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新模式,从而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地借鉴。
  第一,在CSCL的研究与实践中,要把协作知识建构作为研究的焦点之一,从培养学生具有21世纪能力素养的目标出发,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参与到学习中的协作学习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通过规范研究过程、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这需要从教育政策和具体的教学改革人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和创造有利于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条件和文化,特别是从教育评价上进行改革,把评价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维度和指标。
  第二,从多学科的视角,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CSCL的研究。研究可以采用基于设计的方法等,开展CSCL的实证和理论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人际互动的社会实践,要充分考虑学习者本身的学习风格、学习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学习活动和内容的设计、技术的因素以及小组之间人际关系,特别要考虑我们特有的学习文化、教育文化、学校文化和考试文化,这就要求研究者需要具备多学科的背景,运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与CSCL密切相关的要素和环境,从而为CSCL的实践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注重对协作学习过程、知识建构和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的设计、支持等微观层次的研究,重视协作学习过程的社会维度的研究,特别是要关注学习者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对话以及设计的工具,如何支持和促进知识建构的研究以及实践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中观层面上加强对CSCL学习环境的研究,包括社会网络基础设施的研究、班级课堂或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方面的研究;社会文化特别是学习文化、教育文化和考试文化以及技术文化对协作学习的影响。宏观层面上加强对CSCL对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影响,对教育政策、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学校教育改革的影响。
  第四,建立CSCL学术研究团队,加强与CSCL学术共同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使中国的CSCL的研究成为国际CSCL研究共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国外CSCL领域的研究者开展跨国家、跨地区研究和项目合作,研究全球背景下跨文化之间的协作知识建构。目前,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已经在开展这方面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CSCL国际会议是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的重要舞台,其会议论文的录取率较高,需要鼓励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参与到CSCL国际学术共同体中来,共同探讨相关的问题。
  CSCL2013年会,将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麦迪逊(Madison,Wisconsin)举行,希望国内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及早准备,向大会提交自己的研究论文,积极参与这一盛会,与国外同行展开建设性的学术对话。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英国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证制度的文化透视
下一篇:试析信息化条件下军校教学质量的支撑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31 10: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82

帖子

53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74
发表于 2022-3-12 19: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东北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