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绽放的摇篮

[复制链接]
查看: 960|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97
发表于 2020-8-30 01: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并不是简单的一项读的活动,而是来自心灵的活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个体阅读中包括读、说、画、写、背、唱、演等多项活动。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将这种理念物化为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呢?如何关注个性与智慧,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以自由的方式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学习呢?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绽放的摇篮呢?我们可以试着从这几方面来做。
  
  一、开放教师心灵,在引导中找回学生的个性
  
  一个不具备影响、感染、示范力的老师是挖掘不出学生内心的美、潜在的个性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当好向导,给予学生心灵的自由,捕获灵性的闪光。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对未来承诺,对孩子负责,把自由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帮他们找回自己的活力和个性!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当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树枝上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假如你就是林中那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最初的教学中,我把对学生的引导局限在小鸟对榕树说,把思路限制在从榕树角度入手,学生只谈到榕树是他们的乐园、天堂就很了不起了。课下我又思考是不是可以引导学生从小鸟的生存环境及其他的鸟类、人类的角度来想它会唱点什么呢?他的歌声中又会倾诉什么呢?于是我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学生也生发了新的想法。有的孩子赞美家园舒适的,还有的歌唱自己生活的幸福……我忙抓住这个亮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愿望。学生们有发出诚挚邀请的:“远方的朋友,请到鸟的天堂来,让我们远离那被工厂浓烟污染的空气,远离那被猎人扑杀的危险,远离那乱砍乱伐,破坏鸟类家园的人们……”甚至有向人类发出呼吁的:“人类啊,请救救我的同伴们。要知道,拯救他们,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啊!”文章成了孩子表达自己心愿的窗口,各种各样的想法纷至沓来,真是妙不可言!看来老师的引导太重要了!
  
  二、创设“读”的意境,在朗读感悟中展示学生个性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入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创设“读”的意境,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乐趣。在学生见仁见智的解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后,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个性特点呈现学习结果。《穷人》一课,有一段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描写桑娜心理的这一部分内容,想一想,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我努力创设一个自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说怕丈夫回来,要读得非常紧张;有的说怕丈夫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有的说因为桑娜担心要读得慢……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解读”,更引导学生“创读”,甚至允许“误读”。而从另一个角度,学生们从读中也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达到情感熏陶。
  
  三、营造“说”的氛围,在说中绽放学生个性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们面前的学生,每一个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富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课堂上,去营造“说”的氛围,让学生尽情地说,教师要创造性地教,从而使学生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1.创设鲜活情境,激发情感
  我认为语文和音乐很像,都是一种用心去感受的东西,只有走进那境界里,才能被打动。就像是一个不懂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他听《梁祝》同样会潸然泪下,一个中味实足的老者同样能从《命运》中感悟人生……那是因为他醉在旋律所营造的情境中。
  语文教学要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学习情趣的、能激活灵性的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设置一种大范围的“情境”,如一种背景音乐,教学中充分借助音乐的流动美去感染、熏陶学生;一个故事,把孩子带进或紧张或轻松,或痛苦或欢快的境界里;教师语言的渲染……在情境中实现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用爱的感染、体验去撞出个性的火花。
  2.鼓励大胆质疑,释放学生的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参与、在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简单、多么复杂、多么古怪,教师都不要轻易否定和回避,而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在《“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中,父母对小巴德的诗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课堂上学生进行质疑: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的评价截然不同?由此,学生自发引起辩论:父亲严厉的爱好还是母亲慈祥的爱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争辩精彩极了,听着学生的多角度的发言,真正感受到了他们已经全方位走进文本,走进了作者的世界,走进了现实生活,生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绽放了个性。
  3.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创造的天空里翱翔
  学生失去想象,未来将会怎样?李白有狂放的想象,才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并且努力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造的天空里翱翔。
  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的“冒”字,引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后,对学生们说:“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说话。有的学生说,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有的说,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还有的说,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甚至还有学生说,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四、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在运用中放飞学生个性
  
  阅读教学不仅“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力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平台,在运用中放飞学生个性。不同的课文类型,采用不同的语言实践形式。如:写景文章,让学生试着做一回导游,自编导游词。或者为这一体裁的文章设计广告词,进行诗歌创作;写物的文章,让学生收集优美语句,仔细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学习文章写作方法,仿写精彩片断……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充实、积累了语言,丰富文化底蕴,同时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使其个性在语言运用中放飞。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捕捉练笔的契机。如学生一边领略粉妆玉砌的白雪世界,一边写下《2010年冬的第一场雪》;看着教科书上学生们乱写乱画的痕迹,我们写了童话《书的自述》,批评小主人不爱惜书的行为……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练笔,确实让孩子们的写作的内容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
  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实施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阅读权利、阅读感受,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自由地去阅读,进行自主实践,再加上教师角色的转变,那时,孩子们就会从“正襟危坐”的三味书屋走向“生机盎然”的百草园。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将成为学生绽放个性的摇篮,绽放出色彩缤纷的花朵。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东光学校)
  责编 /张 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实施语文有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下一篇: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初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30 01: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