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式课后作业在提高解剖学课程教学效果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查看: 1108|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24
发表于 2020-8-28 20: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3183(2011)12-0331-01   【摘要】目的:探讨发散式课后作业对提高解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我校2010级某专业全体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传统形式布置课后作业,实验组以发散式课后作业为主,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期末卷面成绩及对教学意见的反馈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期末卷面成绩及课程安排、作业易接受度和课程学习兴趣等几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将其中一个班级所有学生归为对照组,按传统传统方式布置课后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另一班级所有学生归为实验组,根据我校制定的《发散性课后作业指南》布置课后作业,具体内容包括:课时内知识结构树归纳、解剖系统内知识点网状连线,研究背景与方法概述及新技术进展等项目。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定期组织的答疑及对优秀作业进行点评活动,并被告知作业完成程度将占据期末成绩的40%左右。为保证组间具有可比性,要求两组在作业量及耗时方面大致相同,教师答疑时间与点评反馈频率相近。在学期末两组研究对象同时参加统一内容的期末评定,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试卷卷面平均分方面的差异,同时,在考试结束后发放课程反馈意见表,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内容以1-5分形式让研究对象给与评分,反馈意见表不记名,只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数据收集与统计,并比较两组各项反馈得分的差异。    1.3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经SPSS11.0行t检验,比较两组期末卷面成绩及反馈意见得分间差异的显著性,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对象期末成绩卷面分值的比较:实验组14人平均分(82. 1±15.81)分,对照组14人平均分(11.53±15.28)分,统计量t=4.39,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反馈表得分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一方面,医学知识内容繁杂,医学新生短期内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医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仅凭课程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学会如何自己探索未知医学知识,掌握获取与吸收新知识的方法,这雅论是对于医学工作者或者是医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发散性学习就是一种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手段[2]。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学习,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我们也发现,从中学升入高一级的院校,在压力骤然减轻及学习内容开始走向专业范围的情况下,一些同学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如何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甚至不知道要学些什么,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学习环境变化的转型期,从中学时被动的接受所有知识转向能主动的获取与吸收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研究对象的期末卷面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上一篇:高职《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发到健康必读
下一篇: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8 20: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28 20: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