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论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

[复制链接]
查看: 910|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76
发表于 2020-8-25 12: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论语》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言论,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学习《论语》对解决职业院校中学生存在的价值体系的扭曲及信仰危机有着一定积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
【关键词】:论语;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独生之女作为中国的新生代,从小就被几代人毫雅顾忌的宠爱着。在他们的观念和经验中,三观意识就是实在的物质上的满足。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他们接触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还是学校教育。因此,在职业院校教育中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与其弟子日常言行的著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是非常有利用价值的。通过学习孔子在《论语》中所阐述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等方面的观点和理念,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端正他们的人生态度及行为准则,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主要是人生目标的设定及人生意义的寻找。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可译为: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的过穷苦的日子,不可以长期过富裕的日子。仁者都满足于行仁之事,智者知道行仁之事对自己非常有利。“仁”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109次,孔子主张仁和智并举,特别是以仁为重。在对学生的引导中,要大力宣传“仁行”和“仁事”,使学生明确对仁的追求,理解仁的真正内涵,掌握学习仁的科学方法,实践仁的现实价值。以“仁”为人生目标,以行仁之事来实现人生的意义。
  二、人穷志不穷,宝道不宝贫
  价值观是处理问时判断是非、进行取舍的标准,是一种藏于内心的准绳。价值观就像天平和尺子,人们用它来衡量、判断一切人和事,从而得出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宝道不宝贫”。(《论语・卫灵公》)可译为:君子的精力用在谋求道德修养而不是谋求于衣食。耕田,也是经常饿着肚子;做学问,常常会得到报酬。因此,君子只考虑道德修养,而不会为贫穷宝虑。孔子的财富观十分明确,一个有所追求的人,不应该把一时的贫穷当作耻辱,不能被贫穷的现实约束,在道德修养上坚持不懈,最终会得到成功。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上,应该充分向他们说明,只有耐得住穷苦不如意的现实,努力掌握专业技能,必能赢得地位和财富。
  三、君子有三戒,戒色、戒斗和戒得
  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属于社会伦理的范畴。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可译为: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惕戒备:少年时,血气未定,要警惕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警惕争强好斗;等到年老之后,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惕对名利的贪得雅厌。
  对学生来讲,大部分年龄都在1 ~18岁,正是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之时,极易出现情窦初开、争强好胜等情况,需要戒的重点是色和斗。因此,教师在运用《论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时,应适当补充青春期两性关系知识,说明良性竞争的积极作用,强调过度关注名利的危害,使学生能有一个正确的两性观、竞争观和名利观,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不可分割的,是互相联系紧密的,是相互促进的。在引导学生三观的养成过程中,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三观之间的关系,要三者并重进行有计划的灌输,使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树立能够同步进行,真正起到三者的互相促进。同时,在三观的养成中,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的灌输上,还要善于发现相关的实例及典型,让学生参与到对实例和典型的分析中去,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精髓,更快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拥有更加完整的人格,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迟琢.读懂会做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2]佟平.半部论语学做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
  [3]郭文斌.孔子到底离我们有多远[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4]李泽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5]冯国超.图说论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 ]赵连起.与孩子一起读论语[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 .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探讨
下一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5 12: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