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科教学的渗透

[复制链接]
查看: 784|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105
发表于 2020-8-24 10: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活动。学科教学既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源泉,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实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转变观念,调整目标
  在基础教育目标导向中,虽然教育方针、教学计划都有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全面发展,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学科中心主义”,甚至更为狭隘的“主科中心主义”,这种目标导向不仅造成对德育、美育、体育尤其是劳动技术教育的忽视,而且造成主科负担重、效率低,各学科间缺乏联系与沟通,课内外、校内外教育脱节,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甚至严重忽视并损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对当前教育实践目标反思的同时,应加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实现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在学校教育目标导向方面,作出符合现实教育需要的调整。具体说,就是将过去学科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以教书为首位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以育人为首位”的教学目标,既关注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更注重情感目标的落实,体现“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和协调。
  二、 实施渗透,关键在人
  1. 教师要建立积极的态度。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和期望是教师实施学科渗透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和期望,可以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和积极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构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
  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除受教育观念影响外,还与教师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理解与评价、对教育方法和策略的掌握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
  2.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师角色的特殊性,不断改善和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全面育人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1)特殊的工作对象、特殊的工作任务,决定了教师实践角色规范具有较大的难度,也决定了教师必须随时防止角色意识的淡化。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规范的特殊性,以及这些特殊性对工作的要求与影响,并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在工作中趋利避害,提高教育行为的自我监控能力,以优化教育行为。(2)提高全面育人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盘考虑学科渗透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和科学性。
  三、多管齐下,分层渗透
  1. 学科之间的协同与相互渗透。学校教学以学科为主要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个学科中。从各学科之间构成的课程体系来看,不同学科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充分挖掘各学科内含的教育资源和调动各学科特有的教育功能,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同实施”,因此,要通过学科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达到相互协同、相辅相成的理想效果。
  2. 学科教学中的不同渗透层。一层: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态,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教师在与学生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端正的工作态度,以及恰当的教育行为,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
  二层:教师通过学科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参与发现问、解决问题,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心理健康的发展。
  学科教学要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要给学生全面地、丰富地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久地发展,教学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随意扩大、拔高。
  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书要尊重学生人格。每一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挖掘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学科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过程。学生的发展是教师教育行为、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学生完整的学习活动实际上包括有知识、技能态度诸方面内容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及教育行为,都应促使学生学会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科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有效、有益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或服务系统,引导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积极寻求并有效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帮助与指导,要促使学生在这种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和成长。
  三层:利用各学科教学的独特性和各学科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独特性,充分发掘学生个性特点,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蕴藏于“有意而雅形”的学科教学的实践活动之中。重视个性化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自尊、自信和创造力,这在当今信息时代到来的时候,已经越来越显其重要。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指出:自尊心是必须要维护的,自信心是需要培养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学习、挖掘和培养的。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自觉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根据学生自身的气质特点、行为特点,引导学生从问题出现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有利于形成良好个性品质与人际交往行为。
  总之,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他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祖国对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它关系到全面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作为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深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要关注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又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交际情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益尝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4 10: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09

帖子

52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64
发表于 2022-3-13 10: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