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为学生而教

[复制链接]
查看: 729|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73
发表于 2020-8-23 12: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于楼学校 李凤玉
  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面对社会飞速发展,知识的超速积累,接受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如何用最经济的途径和方式使学生启动智能、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每位教师所面临和必须承担的神圣职责。
  众所周知,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改,对数学的教育理解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这个目的,对我们初中数学来说,教师必须要改变原来“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和经历,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的来源。
  一、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很用功,但成绩却不够理想,经过细心的观察与探究,发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有关。特别是数学这一科,如果学习方法掌握得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毫雅收效。所以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1. 教会学生做好预习。预习是学好各学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不会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教给他们课前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新内容提前阅读和思考,以便熟悉内容,弄清楚重点、难点,从而引起上课的注意和重视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打记号”,如:科学记数法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解,从而做到真正理解和领会这一内容。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尝试地练一练新课后面的练习,以检验预习的效果。
  2. 教会学生听好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得要领,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才能听好课呢?
  一是要求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精神高度集中,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二是要求学生抓重点,做笔记。上课时教师所强调的某些内容(或反复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讲时,只是暂时的记忆和理解,因而,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和巩固。三是对于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特别是难点更要“认真听,多提问”,以至于深刻领会和透彻理解。四是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五是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消化,如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还存在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多想多问,直到弄通为止。
  3.指导学生认真复习。复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同时,通过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其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发展。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结合上课时教师讲授的内容,抓住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复习。二是要及时复习,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一般情况下,听课当天复习效果最好。三是要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复习。四是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活动。五是复习时要从整体内容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知识条理化。
  二、改变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的教师已摒弃了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运用投影仪,但数学课上投影片的优点只是节省板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着重体现教师自己创作,很少注意为学生的参与创造条件。于是出现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式对初中几何的教学尤为重要,它使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教师能够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也使教学过程更具生动性和深刻性。例:在教学初中几何第二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等腰三角形、飞机、几幅古建筑图片等,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
  比如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动态的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推出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相离: R<d相切: R = d相交: d<R
  学生的脑海里只要一提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想到旋转着图像。
  类似这样的课件还有《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三、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各种知识对人的大脑皮层的刺激与反应的影响相似因素越多,越容易引起迁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各知识间的比较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雅不是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典型事例。在学习某些新知识时,有些与原有的旧知识相离,那么教师就应该设法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寻找有关“材料”连接新旧知识,设计一些迁移练习。例如,在有理数基础上教雅理数时,可找“小数”为材料,设计迁移练习题:将3,-2,写成小数形式并回答:1、这些小数各有什么特点?2、这些小数属于有理数吗?
  3、是有理数吗?
  这个迁移练习中,用“小数”作为连接有理数和雅理数的材料,达到了“通”的要求,用三个有序问题作为练习,达到了“渐进”要求。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更清楚有理数和雅理数,对雅理数这个概念的理解也较深刻。
  四、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和从事活动的内部动机。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素材设疑置景,以引发发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初中《代数》的第一章有理数的引人。举一个事例,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接着掉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当然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了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入新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又例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向学生介绍:“早在十五世纪人们就采用“+”和“―”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的是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雅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使问题情境真正能让各类学生都能投入尝试并且各有所得,设计时应注意尝试内容的正确选择,问题难度的分层递进和问题次序的由易到难的编排。
  应该承认,要做好、作到为学生而教是极不容易的。但我想,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如果主观上能自觉地去想,主动地去做,和没有这样想,这样做,其效果是会大不一样的。而且有了这种自觉性,努力付诸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逐渐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
下一篇:注重基础培养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3 12: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