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探讨

[复制链接]
查看: 605|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500
发表于 2020-8-22 22: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精心设计问,运用合适的方法、方式进行课堂提问,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开拓其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明辨是非,巩固所学,进而拓展引申,提高学生思维层次的重要手段之一。怎样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做到行之有效,切实提高提问效率呢?
  首先、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关。如果我们教师所提的问题恰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之后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相反呢,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削弱学生的学习信心,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明确要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1、紧密结合授课内容提问
  课堂提问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紧密相关,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的服务。要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设计问题。课堂提问要能突出教学重点,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并有利于把握教学关键点。导入性质的提问要联系上节课的内容,起到温故知新、承前启后、铺垫主课的作用。讲授进程中的提问则要触及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而不能随意发问,更不能胡乱发问。
  2、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提问
  一般而言,课堂提问主要要考察的学生实际情况,包含学生的情感倾向、认知水平、学习心态、信息反馈、个别差异等。教师要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倾向;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量力而问;要审时度势,发挥教学机智,提出一些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敏锐地洞悉学生的思维活动,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反映出来的情况,迅速恰当地提出问题进行纠正和补充,使学生准确理解新知,完善认知结构;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所提问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课堂提问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一触即发,触类旁通。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能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因此,课堂提问要注意适度,控制好难度、深度。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注意问题的知识性,同时还应该考虑提问的艺术性,尽可能多一点幽默性和趣味性。
  二、提问的方式方法
  合适的问题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法提出,往往能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反之,合适的问题在不当的时机用不当的方法提出,会使教学效果打折扣,甚至与预期效果正好相反。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采用恰当的提问方法方式。
  1、要把握好提问时机,适时切入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因此,提问时机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也把握。从教学内容的讲授进程来看,提问时机应该注意以下关键处:引入处、结尾处、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知识模糊点处、题目变通处等。从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提问时机应该在学生的疑惑处、学生思维的转折处、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学生思维的“盲区”等。
  2、采用恰当的提问方法,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课堂提问的技巧上要注意直接提问与曲折提问相结合、顺序提问与逆序提问相结合、发散性提问与聚集性提问相结合、严肃性提问与诙谐性提问相结合、单向性提问与双向性提问相结合。
  3.注意提问的“数量”,做到精问巧问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 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需要讲究艺术性的。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
下一篇:从“三十六计”谈小学语文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2 22: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89

帖子

523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34
发表于 2022-3-13 02: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网考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