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六导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查看: 569|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78
发表于 2020-8-17 23: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地“导”,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体现以学生为本,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可以通过“六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
   一、导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介绍秦兵马俑知识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自豪骄傲的心情,深刻地体会秦兵马俑的雄壮威武,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也可以在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提出有点拨作用的问题,或者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
   二、导疑
   即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因此,有疑才会有思,才会促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导疑是导学教学方式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固然重要,但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不一定立即掌握,且容易遗忘。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导疑,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明辨是非,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理解掌握都会比较深刻。该环节也就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学习目标,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然,有些问题是学生发现不了的,这时,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杂乱雅章,这就需要教师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围绕一定的范围来提问。
   三、导读
   导读有三层意思,一是指辅导阅读,引领学生学会读书,如引导学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等;第二层意思是指导学生怎样朗读;第三层意思是指启发诱导学生朗读。本文中的“导读”主要是讲第三层意思。
   1.情境的诱导。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这句话之前,已经播放了圆明园毁灭的图片和录像,在加上《满江红》这首音乐的衬托,适合学生朗读的情境已然形成,就可以让学生在这种情境的诱导下读出自己的个性体验来了。
   2.教师的点拨诱导。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句话,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当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我感到很自豪”。于是教师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进去。
   四、导法
   即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法。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通过导学,让学生掌握方法,即读一读、画一画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层层的提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帮助学生自主地感悟。由此不难看出,教学中,只有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方法,学生才会学会学习,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五、导思
   知识要讲“有所知、有所不知”给予学生广阔而充分的思考余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像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同一课题的各种不同观点都摆出来,不急于表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和选择,培养他们的求索精神和鉴别能力。着重讲解课题的过去,现在和发展趋势,把未解决的内容提出来,鼓励学生去探索、创造和发明。从正面和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对比,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例如:在上《钓鱼的启示》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我分别提了两个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如果爸爸不让“我”把鱼放回湖里,结果可能会是怎样?”问题二“现在,‘我’按父亲的要求把鱼放回了湖里,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教师从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启发学生辩证地思考,学生明白了,如果不把鱼放回湖里,长大后可能会误入歧途;而另一方面,也明白了,把鱼放回湖里,就能使自己养成好的习惯,受到严格的教育,这样就能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通过一对比,学生马上便能理解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感悟学习的内容。
   六、导情
   情感导学的方法应该说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借助音乐、图片设置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升华学生的情感。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例如教师的带有鲜明的情感体验进行朗读和泛读。进入角色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节奏,声情并茂,富有魅力;时而澎湃激越,直抒胸臆,时而低沉咽郁,蕴意浑长;时而明丽舒畅,惬意入情……这样的朗读,学生就会借娓娓动听的声音气息,进入情境,受到感染。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综上所述,“六导法”体现的正是“教以导为主,学以生为本”的理念,它使阅读教学更精彩,教学效果更突出明显。
   (广东东莞市大岭山镇连平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不断探索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7 23: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94

帖子

50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92
发表于 2022-3-13 05: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666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