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有效途径

[复制链接]
查看: 702|回复: 2

6万

主题

9万

帖子

2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2780
发表于 2020-8-11 21: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基础教育主要抓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固然重要,但不全面。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知识不断更新,竞争激烈,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大纲》精神,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观点应确立为:“一种超越”和“一种合成”。
  一种超越,指的是人才素质上的超越。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如何,人总是要以凭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越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路。”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应为培养21世纪的建设人才打基础,从小造就新的一代能凭自己的素养,超越时代和社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种合成,指的是人才素质上的适应能力,合成功能。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英明论断,说明教育是指向未来的。小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凭借小学阶段之所学作用于未来,使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科学的高效的合成。这正是合格公民的一种基本特征。
  语文学科的个性是交际性,即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际,所以学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便是语文学科很突出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衡量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可归结为“习惯”、“品格”、“情感”三大要素。
  习惯,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它包括:写字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听话和说话的习惯,作文的习惯和思维、观察的习惯等。一种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会终生受用,是人才必备。
  品格,即语言文字的修养。小学虽然是基础阶段,但也必须从小训练语言文字品格。具体地说,应是:①语言完整性的训练;②语言条理性、系统性的训练;③语言明确性、具体性、生动性的训练;④语言准确性的训练;⑤语言构造的训练;⑥语言速度的训练。
  情感,即健康情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应注重思想教育的自然渗透,既要“到位”,又不要“越位”,切实做到“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在语文课本上,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个人感受的自然流露,展现了作者的个人见解和智慧,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这些作品增强了学生的热爱祖国情怀,也让学生树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如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长江之歌》;或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小英雄雨来》;或是歌颂伟大的父母之爱,如《母亲的纯净水》,或是反映歌颂友谊的,如《去年的树》等作品,雅不闪烁着人文之光。面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言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加以理解感悟,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教学表现母爱的文章时,就要以表现母爱的歌曲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爱是雅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
  (2)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应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文章的含义。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3)尊重学生,凸显人文关怀。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千万不能简单化、规范化。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要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的分析,变读书、答问的单调形式为课堂上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 : 讨论、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拿到一篇作品,要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议中悟,在研中悟,在动中悟。要让学生在自主、开放、合作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如一个内心旅途,是生命的体验,感悟的历程。在课堂上,老师要学会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教学艺术来活化课文语言的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沟通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发展智能。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素质教育研究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展所长。课文课程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编排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师应参照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训练,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的放矢输导,使之各有所进。
  三、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是党和国家对站在时代前列的广大教师殷切的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钻研,努力探索,苦练“内功”,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如何抓好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环节
下一篇:对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的几点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11 21: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1 21: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