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复制链接]
查看: 655|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88
发表于 2020-8-11 18: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探索学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一、指导学生自觉预习,实行先学后教
  预习是学好物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预习一般可遵循“读、思、写”的步骤进行。
  读:通过阅读,能熟悉教材,了解内容,产生疑问。在读法上可采取如下方法:
  1.关键词语着重读
  例如:误差的概念“测得的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就应对“测得的值”、“真实值”等词语着重阅读。
  2.深奥语句反复读
  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对于这种句子较长的语句要反复读通、读懂。
  思:边读书边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教师预习提纲中提出的问,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写:要求学生写出自己通过阅读思考发现的难以理解的疑难问题。如:一位同学在预习了“机械运动”一节内容后,写下了他不清楚的两个问题:①汽车停在公路旁,但是发动机没有熄火,汽车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自然界是否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二、指导学生专心听讲,实现主动学习
  1.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
  2.抓住要领,分清主次,把精力用在关键处
  譬如,物理概念的掌握是学习物理的关键。要掌握一个物理概念,必须教会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抓住:①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它是怎样提出来的。②了解概念的表达方式。③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或解决实际问题。④搞懂概念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对于量化了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经常是用两个量之比或它们的乘积来定义的,这时就要分清哪些是定义式(即量度式),哪些是决定式。凡是用公式来表述的概念,必须弄清公式中每个量的量度方法,量度单位,以及这个公式的应用范围和条件。这样学习基本物理概念,就算抓住了要领。学习物理基本概念,还应从反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去加深对它的理解。例如学习电学中,有一条基本规律:“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自己就可反过来问问:“电流强度相等的两个电阻是否一定串联”?还可以问:“电阻中电流强度相等的一般条件是什么”。这样正、反结合,就会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基本概念。
  3.边听讲边思考
  按照教师的讲解和提示,认真思考想象,将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加以融会贯通,达到掌握知识运用规律的目的。
  三、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引发创新思考
  1.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好观察对象
  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明确了这个目的,学生就会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以及气泡的变化情况。
  2.观察时注意力要集中,抓住反映观察对象特征的现象和条件
  例如,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出现一条彩色的光带,学生会被这一现象所吸引,此时教师可提问:入射到三棱镜的光是什么光?透过棱镜射到光屏上的光是什么光?各色光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现象的观察,得出尽可能全面而准确的结论。
  3.如实、详尽、全面地记录好观测现象和所测数据
  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观察用弹簧秤在空中称物体时弹簧秤的示数并记下数值,用弹簧秤在水中称同一物体时弹簧秤的示数并记下数值。同时记下物体放入水中前后水面的变化。
  4.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对于不能解释的现象要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通过观察用弹簧秤在空中称物体和在水中称同一物体时弹簧秤的示数不同,在水中称时小于在空中称时的示数。让学生分析这一现象,不难想到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水竖直向上的浮力。
  四、指导学生重视操作,达到探究学习
  1.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弄懂实验原理
  2.指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确定需要进行哪些现象的观察或测定哪些数据,以达到实验的目的
  3.弄清实验仪器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构造,指导学生正确组装和使用
  掌握计数、读数的技巧,然后按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比如:在电学实验中,学生首先必须掌握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会正确选择量程,然后才能利用安培表、伏特表正确完成有关电学实验。
  4.实验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动手,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准确记录
  5.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分析、评估、作出解释;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搞好误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改变过去那种“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善于探索真理、发现真理,使学生将来成为开发型、创新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要多一些哲学关怀
下一篇:刍议幼儿教师的反思性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11 18: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1 18: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