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读”

[复制链接]
查看: 518|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28
发表于 2020-8-7 14: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现状一:每当学生作业出错时,考师叫他认真再读一遍,于是学生仔细地读完题时都会恍然大悟,并不好意思地说“哎,老师,我看错了。”比如:判断题:小数点后面去掉或添加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很多学生读掉“点”字,出现错误判断。再如:0.125这个数中2在( )位,5在( )位上,共有( )个0.001,很多学生读掉“共”字,出现填5的错误,等等。归根结底,学生的出错在“读”字,没有养成认真仔细读题的习惯,造成出错。
  现状二: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于是我们的教师,绞尽脑汁想如何把知识讲懂,设计一环扣一环,练习一层接一层,一堂课学生连书都没有翻开过。看不到学生的心领神会,与书本的交流,忽略了读教材,学生对教材是陌生的。而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自己读懂,而是老师讲懂了的,这样学生会产生依赖性,而不去主动学习,不去阅读课本。
  现状三:图文结合的题,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完整有序的转叙出来。比如:斑马和犀牛的对话图,学生的叙述是斑马说:“我重150千克”。犀牛说:“我的体重比你的12倍多20千克。”学生的叙述相当于是看图说话,写作文。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途述犀牛与斑马体重的关系。再如:很多图文结合的题,学生是雅序地把雅关联地图上的信息统统读完,有障解题思路。
  以上三个现状给我带来的思考是: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势在必行。学生掌握认真读书的方法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抽出时间,让学生读题、读书,并且读熟读懂。现结合本人的实践教学谈谈读书的指导方法与作用。
  (一)指导读书方法。
  1、粗读教材(课前读)
  主要时间放在课前预习完成,每个人准备预习本,做到:一读二说三提四分析。
  一读:粗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遍,读给家长或同学听;二说:说教学内容,说学习方法;三提: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记在预习本上;四分析:初步分析解题方法。
  2、细读教材(课中读)
  细读教材放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做到一观察、二思、三发现、四小结。
  一观察:(默读)看清楚书上有什么图;有什么文字,也就是书上有什么就看什么;二思考(用心读)思考教材每句话的意思,思考解题的过程。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提出的问题怎样解决?三发现: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了什么?发现可以是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知识的获得,规律、结论、解题方法等等。四小结:小结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
  3、精读教材(课后读)
  精读教材放在课后,做到再读再悟。读发现的结论、规律、解题方法,达到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的目的。有所得,有所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数学教学中“读”的作用
  (一)以读促思维。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第一要素,还有推理能力,判断选择能力探索能力。而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怎能离开“读”。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首先是熟读后,才能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才能抽象概括出结论、规律,才能正确选择,才能勇于探索。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我采取课前粗读,新课开始,调查学生知道了什么?个个兴奋地背起了“小数的性质”的语句。看着孩子得意的神情,我抓住时机“能举例验证吗?”学生面面相觑,于是我又说:“看来孩子们只注重了结论的读,没有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接下来带着‘能举例验证吗?’此问题,再次细读教材”。学生很快地翻开书,有的仔细阅读,有的认真边看边小声读,有的同桌边读边交流,还有的边读边画图验证。不一会儿,举起很多小手,你一言我一语,在互相补充,互相辩论中归纳出“小数的性质”。整个过程在读中充分培养了学生概括、推理、探索能力。
  (二)以读促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尤其是对学困生来说,简直雅从下手,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采取读题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多读题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重点字、词、句抓住不放,用笔勾画,重点读,细体会,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就会找出解题的办法。比如:在教学数学书第九册第39页第1题时,我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我巡视,结果不出意料学生粗心大意,读漏字造成题目误解,此时的我不急于求成,要求学生再次默读题目,用笔勾画重点字、词,用心体会数量之间关系。然后让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词“在张师傅工作的第3天加入”中的“第”字。问题:“分别得到工资多少元?”中的“分别”二字,学生恍然大悟,赶忙修改解题方法。最后,再让全班学生齐读题目。根本不用我再多讲了。这就是读的妙处所在。通过这种形式的读题训练,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会自然提高。
  (三)以读促效率。如今的数学课堂讲求高效,向40分钟要质量。于是我们老师绞尽脑汁制作多媒体课件,把课本的主题图、例题变成生动活泼的动漫,或是提前将课本教学内容,板书在黑板,从课堂的反映来看确实节约时间,学生动起来了。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既花费了老师休息时间,也消耗了老师大量精力,而且把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根据自己的编排来一步一步地施教。学生只坐着观察多媒体演示,或看黑板听老师讲,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我认为,何不课前让学生粗读教材,课堂上再精读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在根据学生情况适时点拨、引导,进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这样,先让学生熟读教材,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不是提高了教学效率吗?
  (四)以读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新教材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从一年级开始就以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形式以“你知道吗?”为题,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现,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会数学的作用,了解数学的价值。特别是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品味着数学家克服困难的意志,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雅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中了解到我国的数学发展史,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忽略了读这些数学文化,我们学生将逐渐地厌烦,冷漠教学,因此,数学中“读”可以育人。
  总之,数学教学离不开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心眼合一,口手合一,带着“疑”、“议”来读数学,学会思考,用心体会的良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油田基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下一篇:浅探中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7 14: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