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方式运用的问题与对策

[复制链接]
查看: 427|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79
发表于 2020-7-28 00: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合作探究方式运用的问
  1.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一定的思考时间。具备这两个条件,学生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头绪,进行一定的整合,达到深层理解的目的。相反,有些同学没有进行周密的思考就急于和别人探讨,独立思考的意识就会逐渐淡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下降。
  2.学生的纪律松散成绩下降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吵吵闹闹,纪律松散了,自我约束力下降了。由于时时想着和同学交流、探讨,课堂上的纪律渐渐松散,学生们各自顾着说话,使合作探究模式教学空于形式,继而导致了学生成绩下滑。
  3.学生对合作探究的模式的状态不能很好进入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干巴巴的说出探究的题目,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此时的学生还没准备好进入合作探究模式的状态,因而与预期中的效果有差距。
  4.学生对合作探究的问题的兴趣不够主动积极
  教师选择的合作探究问题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就不会认真去讨论,反而对于其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然而此次的合作探究内容也就失去了主题。
  二、合作探究方式运用的问题的表现
  1.学生的自我意识受到限制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容易形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发挥不了自主性,使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学校是个小社会,学习好的同学在班上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小组合作中,他们的意见往往受到推崇,从而导致其他同学的思维受到限制,难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人的创造力主要靠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探究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相反,就会抑制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产生惰性和自卑心理。
  2.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下降
  课堂上有的学生总想和别人说话,什么问题也想交流。下课以后班上吵闹声一片,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大大下降。这些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同学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3.教师不能够有效创设情境
  教师的外在环境和内在认识都是引起教师不能有效地创设情境的原因。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教参过于简单,可供教师参考的资料很少,实用性不强,这对于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在理解,把握教材上增加了难度。
  三、合作探究方式运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1.让学生制定合作的方法
  现有的问题中,对确实需要合作探究并有条件探究的内容,就由学生自愿决定探究的目标。尽管有时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决定,但不能否认这个决定是大家进行探讨分析得出的,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它有利于组员进一步确定小组的学习任务。当学生按照自定的目标进行学习时,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得到更大的满足,自信心就会得以增强,也会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会被激发。
  2.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
  当每个小组明确了合作探究的方向和要求后,就要考虑每个成员间的合理分工。一般的合作小组由前后桌四位同学组成,也可以由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自愿组织(4― 人为宜)而成,这样规模的小组在明确各自分工的提前下有利于形成探讨的气氛。那怎么分工比较合理呢?通常情况下,需要一个组长主持,需要一个同学记录,需要一个同学负责器材选取与操作,到完成合作探究后还需要确定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这样在组长的组织下就可以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一步一步地思考问题,一个一个地发表意见,最终完善计划并参与实践,达到理想地合作效果。
  3.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申明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应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来维持课堂秩序,就雅法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然而行为规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所以需要多次反复声明纪律的重要性,使其专注于合作探究学习。
  4.教师为学生轻松进入探究巧创情境
  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材料总是吸引人的,特别是中等学校的学生,趣味十足的数学问题可引导他们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和深入思考。学生在这种情景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他们对信息的储存和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数学中不乏有趣的事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设置:鸡兔49,100条腿满地走,问鸡兔各几只?学生被这个有趣问题吸引,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这是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5.教师对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及时评价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通过鉴别评定小组学生的参与行为与效果,给予价值肯定,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如何不断& uot;碰撞、对接、融合& uot;,就可以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因此,用好这个评价调控机制,也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评价调控问题更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给予高度自主,为学生铺设一个能充分发挥创造潜能的路径或舞台的同时,也不忘记给予引导、评价和激励,那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为期不远了。
  参考文献:
  [1] 慕燕妮,谈谈合作探究在教学实践中的弊端 [J] . 金昌日报 2001年第五期.
  [2] 赵淑华, 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J] . 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 2009年第五期.
  [3] 叶子、庞丽娟 ,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 [J] . 教育研究 2001年第4期.
  作者单位: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劳技教学与《同川滋育仁美》有效整合的研究
下一篇:作文教学必须标本兼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28 00: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88

帖子

373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35
发表于 2022-3-13 23: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财经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