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的归化和异化在《论语》翻译中的应用研究及其文化传播

[复制链接]
查看: 103|回复: 0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280
发表于 2024-3-10 08: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论语》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自然也为海内外人民所喜欢。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论语》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地理、政治及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国,2500多年来,对《论语》的注疏从未间断,至今已有130部评注问世;在西方,进英语译本就有20多种,算上其他欧洲语言可谓不计其数了。作为在西方世界用最多译本的中国典籍,《论语》备受西方读者青睐。毫无疑问,《论语》的翻译,促进了中国儒家文化在英语世界的广泛传播。  但是,要使《论语》为更多的外国读者所理解、接受,并获得美感,就必须对其进行细致的翻译,这就使得翻译变得相当复杂,不同的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水平,会做出大相径庭的处理。一方面要求忠实于原文,一方面又要得到西方文化的认可和理解,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还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唯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才能跨越语言鸿沟,从而使翻译中的题目迎刃而解。如何翻译源语言中带有浓厚民族文化的表达法,也就是翻译中对归化和异化的选择题目,一直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题目。为此,学习者们提出了许多迥然不同的见解。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国文化综罗百代,博大精深,除了儒家文化,还有道家、法家文化。这些文化同样也有待传播出去。随着文化多样性的不断推进,如何才能从《论语》的成功翻译和传播中吸取经验,用于其它中国典籍的英译,以促进中国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本文在对影响《论语》英译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处理儒家文化的两种策略:归化和异化,并且引入了模因论对其进行了分析,试图为归化和异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两个版本的译文对比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归化和异化都在《论语》英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模因在翻译中的嬗变促使我们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灵活的处理源于文本,归化翻译是模因传播初期的必要阶段,而异化翻译是模因传播的要求和趋势。因此,异化翻译将在文学翻译中成为主流,而归化翻译仍将占据重要地位,归化和异化将长期共存,没有必要再进行孰优孰劣的探讨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也可以发现,《论语》的传播过程遵循着文化进化的规律,她能够适应新的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产生相应的新译本,其中,有的译本越来越与原文等值,不过至今没有哪个英语译本和原著完全一样。因此,《论语》的翻译和传播还将继续进行,直到完成最终的目标:将儒家文化模因完整的传播出去。换言之,文化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随着新译本的不断产生,中国文化模因将逐渐完整地呈现给英语世界。





上一篇:重型移动搬运机器人组的定位与协调控制
下一篇:国开行政管理《论优良班风的建设》参考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