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在线形考任务作业非免费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 25|回复: 0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71
发表于 2024-2-24 09: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答案


试题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既强调了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表示、推理、证明、交流等过程,也提出了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不列不属于需要处理好的关系是:(? ): 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 直观与抽象之间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试题 2:以下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的学习评价观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以便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在评价内容方面,要辩证地处理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评价方法一定要多样化。; 评价内容主要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

试题 3:以下关于创新意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 创新意识要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创新的基础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进行不同层次的教与学。

试题 4:以下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总体目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双基”。

试题 5:以下关于学生的数学概念的发展规律表述错误的是:(? ): 对概念的获得从以具体或直观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抽象或推理为主。; 从孤立地认识概念逐步发展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 从数、形结合的发展到数、形的分离。; 从以获得并建立初级概念为主发展到逐步能理解并建立二级概念。

试题 6:以下关于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表述正确的是:(? ): 第四阶段为语言表述阶段。; 第二阶段为理解结构阶段。; 第三阶段为符号运算阶段。; 第一阶段为推理能力的形成阶段。

试题 7:依据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情况,可以将数学学习的过程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 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操作运用阶段、纳入阶段。; 认知冲突阶段、纳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 认知冲突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纳入阶段。; 纳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运用阶段。

试题 8:以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原则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从“具体水平”开始教学的原则。; 以实践活动为背景的教学原则。; 从小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的原则。; 以理解为基础的原则。

试题 9: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教师、学生、教学环境。;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教师、学生、教学媒体。

试题 10: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不包括以下哪个环节:(? ): 反思评价。; 创设情境。; 合作学习。; 合作交流。

试题 11:数感

试题 12:符号意识

试题 13:几何直观

试题 14:模型思想

试题 15: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试题 16: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2答案


"试题 1:下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教学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

B. 教学设计要基于重点的突破。

C. 教学设计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D. 教学设计要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融入数学文化。"

"试题 2: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

A. 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评价。

B. 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评价。

C. 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评价。

D. 教学目标的确立、前期分析、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评价。"

"试题 3:下列关于教材分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是读懂教材的前提。

B. 教师要清晰地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

C. 教材分析是指教师对教材进行研读,对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体系、结构特点、学习要求等深入认识与理解的过程。

D. 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一定要换位思考,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分析教材,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试题 4:下列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类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过程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

B.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

C. 按照教学对象的指向范畴不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五个级别。这五个级别的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而成的。即课程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D. 按照教学目标的内隐程度不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可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类。"

"试题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A. 评价标准。

B. 评价对象。

C. 评价主体。

D. 评价方法。"

"试题 6:下列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该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B. 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评价者。

C. 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诊断性和建设性。

D. 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选择和鉴别。"

"试题 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不包括:(? )

A. 教师的教学能力。

B. 教学目标。

C. 学生的学习能力。

D. 教学内容。"

"试题 8:下列关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特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评价形式单一化。

B. 评价内容多维化。

C. 评价主体多维化。

D. 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融合、程序与背景相融合。"

"试题 9:下列关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常用方法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教师布置的日常作业基本上是课后练习题或者是练习册的一节,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应以发现学生的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为主旨。

B. 通过课堂问答,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学生通过课堂问答,能够不断深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C. 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记录,以分析和评价他们学习状况的评价方法。

D. 日记与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联系密切,而与数学几乎无关。"

"试题 10:以下关于档案袋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档案袋应该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反思和回味的机会。

B. 档案袋的成分是学生的作品。

C. 档案袋中作品的收集是随机的。

D. 档案袋中放入的具体作品,可以是家庭作业、单元测试、思维导图,也可以是数学日记。"

试题 11:学情分析

试题 12:小学数学说课

试题 13: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试题 14:小学数学学习评价

试题 15:下面是小学数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的“倍的认识”一课,请根据教学内容做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3答案


试题 1:分数的教学策略

试题 2:估算的教学策略

试题 3:测量的教学建议

试题 4:图形与位置的教学建议

试题 5:“统计与概率”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策略

试题 6:“统计与概率”中第二学段的教学策略

试题 7: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 ,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青蛙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之后,教师让学生用字母把上面儿歌表示出来。学生在表示时,会出现这样情况: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或者 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请你分析上面学生表示方法的问题是什么,并进一步分析学生这样错误表示的原因。如果你是任课教师,你将如何引导学生给出正确的表示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4答案


"试题 1:“探究学习” 由(???? )于1961年在哈佛大学所做的报告《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中首次提出。

A. 施瓦布

B. 克莱因

C. 华生

D. 杜威"

"试题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并列的第四个学习领域为:(??? )

A. 数学探究

B. 数学与文化

C. 数学实践

D. 综合与实践"

"试题 3: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体验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这属于(?? )的目标。

A. 第二学段

B. 第四学段

C. 第一学段

D. 第三学段"

"试题 4: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这属于(?? )的目标。

A. 第四学段

B. 第一学段

C. 第二学段

D. 第三学段"

"试题 5:以下关于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组织形式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B. 综合与实践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它更加突出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过程性和创造性。

C. 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直接将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输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共同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D. 学生不再作为知识被动的接收者,而是要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试题 6:下列关于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小组合作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异质分组”是指按照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相近进行分组。

B. “同质分组”是指按照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C. 一般来说,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宜采用“异质分组”

D. “同质分组”这种分组方式认为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地促进优势互补。"

"试题 7:下列关于综合与实践课程评价特点的描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评价更注重过程性的评价。

B. 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获得结论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

C. 综合与实践目标的多元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内容的开放性决定了评价必须做到评价主体、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

D. 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以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试题 8:在综合与实践课程评价中,教师要关注的主要评价内容不包括:(?? )

A. 学生是否掌握了应有的数学方法和技能。

B.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C. 学生在活动中是否获得了正确的结论。

D. 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是否认真。"

"试题 9:问题解决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不包括:(?? )

A. 方法性。

B. 认知性。

C. 序列性。

D. 目的性。"

"试题 10: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一般过程为:(? )

A.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C.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材料,分析问题。

D.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试题 11:第一学段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不包括:(? )

A. 当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思考和展示的时间。

B. 教师应该更多地依靠实际背景,使学生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

C. 教师应该做适当的总结和反思。

D. 教师应对问题做一些延伸。"

"试题 12:以下关于数学文化内涵的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

A. 以系统的观点来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B. 从课程论的角度来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可以表述为以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知识、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精神与物质功能的动态系统。

C. 从数学的精神方面来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

D. 从数学文化的活动主体来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认为数学文化就是数学家在长期的数学活动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试题 13:与抽象有关的数学思想不包括:(?? )

A. 分类思想。

B. 符号化思想。

C. 集合思想。

D. 函数思想。"

"试题 14:与推理相关的数学思想不包括:(?? )

A. 类比思想。

B. 归纳思想。

C. 方程思想。

D. 转化思想。"

"试题 15:以下关于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数学思想的价值是随着数学知识的积累逐渐体现出来的,它是诸多数学方法的凝练和提升。

B.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C.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应从“思想”入手,逐步提炼“方法”。

D. 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和反思的习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试题 16:简述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步骤

试题 17:试述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上在线形考任务作业非免费参考答案
下一篇: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在线形考任务作业非免费参考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