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仪器分析网上在线形考任务作业非免费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 49|回复: 0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05
发表于 2024-2-24 09: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仪器分析形考任务一答案


1. 光谱法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仅测量电磁辐射的某些基本性质的变化。

A. 正确

B. 错误

2. 物质受激后辐射跃迁发射的光子称为一次光子。

A. 正确

B. 错误

3. 紫外连续光源可在低压下以电激发的形式发射波长范围在160-375nm的连续光谱。

A. 正确

B. 错误

4. 空心阴极灯是常用的连续光源。

A. 正确

B. 错误

5. 能斯特灯可以发射波长范围在250-700nm的连续光谱强辐射。

A. 正确

B. 错误

6. 光栅和棱镜的分光原理相同。

A. 正确

B. 错误

7. 不少显色剂在不同的酸度下具有不同的颜色,必须选择合适的pH。

A. 正确

B. 错误

8. 原子从基态至第一激发态的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A. 正确

B. 错误

9. 多普勒变宽的特点是温度越高谱线越宽,但中心频率保持不变。

A. 正确

B. 错误

10. 电离干扰鱼待测元素的电离电位大小有关,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电离电位低,电离干扰效应最不明显。

A. 正确

B. 错误

11. 原子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成正比。

A. 正确

B. 错误

12. 通常所说的红外光谱是指远红外光区吸收光谱。

A. 正确

B. 错误

13. 偶极矩的变化为零时不产生红外吸收。

A. 正确

B. 错误

14. 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在测定波长有吸收,此时的参比溶液应采用(    )

A. 试剂参比

B. 溶剂参比

C. 试样参比

D. 褪色参比

15. 某有色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用2cm吸收池测得其吸光度为0.750,若改用0.5cm吸收池,则吸光度为(    )

A. 0.108

B. 0.088

C. 0.188

D. 0.18

16. 下列不属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

A. 色谱柱

B. 单色器  

C. 光源

D. 检测器

17. 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       )

A. 配合物的浓度

B. 配合物的性质

C. 比色皿的厚度 

D. 入射光强度

18. 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 200─400nm 之间,对这一光谱区应选用的光源为 (        )

A. 氘灯或氢灯

B. 能斯特灯

C. 钨灯

D. 空心阴极灯

19. 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 (        )

A. 溶质的离解作用

B.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

C.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

D.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

20. 已知相对分子质量为320的某化合物在波长350nm处的百分吸收系数(比吸收系数)为5000, 则该化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      )

A. 1.6×104

B. 3.2×105

C. 1.6×106

D. 1.6×105

21. 在310nm时, 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 (      )

A. 1

B. 0.1

C. 0.9

D. 0.05

22. 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与(  )等因素有关。

A. 物质结构

B. 温度

C. 溶剂

D. 溶质

23. 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可分为四大类,即(   )

A. 光学分析法

B. 电化学分析法

C. 色谱分析法

D. 热分析法

24. 导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主要有 (     )

A. 单色光纯度

B.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C. 介质的均匀性

D. 溶质的解离

25. 在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有 (  )、(  )、(  )、显色反应时间等。

A. 显色剂用量

B. 入射波长

C. 体系的酸度

D. 显色反应温度

精仪器分析形考任务二答案


1. 甘汞电极的电位取决于电极内参比溶液中氯离子的活度。

A. 正确

B. 错误

2. 最先创立的色谱法是液相色谱。

A. 正确

B. 错误

3. 拖尾峰和前伸峰属于正常的色谱峰。

A. 正确

B. 错误

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        ) .

A.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分子的电子结构

C. 原子的电子结构

D.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

5. 某化合物在max=356nm处, 在乙烷中的摩尔吸收系数max=87,如果用1cm收池, 该化合物在已烷中浓度为1.0 ×10-4mol/L,则在该波长处, 它的百分透射比约为 (         )

A. 87%

B. 2%

C. 49%

D. 98%

6. 绿色光的互补光是()

A. 紫光

B. 蓝光

C. 红光

D. 黄光

7. 分光光度法中,双组份含量的测定是依据吸光度的(  )列联立方程组。

A. 独立性

B. 加和性

C. 重叠性

D. 相斥性

8.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 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      )。

A. KBr 晶体在 4000~400cm-1 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B. KBr 在 4000~400 cm-1 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C. KBr 在 4000~400 cm-1 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D. 在 4000~400 cm-1 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

9.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

A. 玻璃 

B. 石英

C. 卤化物晶体   

D. 有机玻璃

10. 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 (       )

A. 2个,不对称伸缩 

B. 4个,弯曲 

C. 3个,不对称伸缩

D. 2个,对称伸缩

11. 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       )

A. 18

B. 12

C. 30

D. 31

12. 在以下三种分子式中 C=C 双键的红外吸收哪一种最强?(   )(1) CH3-CH=CH2 (2) CH3-CH=CH-CH3(

13. 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      )

A. H2O

B. CO2 

C. HCl

D. N2 

14. 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

A. C4H8O

B. C3H4O2

C. C3H6NO

D. A或B

15.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

A.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16. 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 试样应该是 (         )。

A. 单质

B. 纯物质 

C. 混合物 

D. 任何试样

17. 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B. 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C. 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D. 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必为红外活性振动, 反之则不是

18. 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    (     )

A. 自然变度

B. 斯塔克变宽   

C. 劳伦茨变宽 

D. 多普勒变宽

19. 在原子吸收分析的理论中,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 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得多

B. 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与吸收线的半宽度相当

C. 吸收线的半宽度要比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小得多

D. 单色器能分辨出发射谱线, 即单色器必须有很高的分辨率

20. 原子吸收法测定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铝时,需采用的火焰为 (     )

A. 乙炔-空气

B. 乙炔-笑气 

C. 氧气-空气

D. 氧气-氩气

21. 在红外吸收光谱法中,固体样品的制备主要有(   )、(   )和(  )三种方法。

A. 压片法

B. 石蜡糊法

C. 薄膜法

D. 液膜法

22.  CO2分子基本振动数目为(  )个, 红外光谱图上有(  )个吸收谱带,强度最大的谱带由于(  )振动引起的。

A. 4,2

B. 2,4

C. 不对称伸缩

D. 对称伸缩

23. 红外光谱法的液体试样的制备常采用( )、( )等法。

A. 薄膜法

B. 液体池法

C. 液膜法

D. 压片法

2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最常用的两类原子化器是(  )和(  )

A. 火焰原子化器

B. 高温石墨炉原子化器

C. 喷雾燃烧器

D. 雾化器

2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

A. 空心阴极灯

B. 卤钨灯

C. 汞灯

D. 无极放电灯

精仪器分析形考任务三答案


1. 在分配色谱中流动相参与试样组分的分配作用,其微笑变化会导致组分保留值发生较大的改变。

A. 正确

B. 错误

2. 刚性凝胶适用于水溶液体系,智能在较低流速和柱压下使用。

A. 正确

B. 错误

3.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

A. 阴极材料

B. 阳极材料

C. 内充气体

D. 灯电流

4. 可以消除原子吸收法中的物理干扰的方法是 (     )

A. 加入释放剂 

B. 加入保护剂

C. 扣除背景

D. 采用标准加入法

5.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  (     )

A. 基体效应的影响 

B. 光谱背景的影响 

C. 其它谱线的干扰

D. 电离效应

6.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有两份含某元素M 的浓度相同的溶液1和溶液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 两份溶液的吸光度一样?  (     )

A. 溶液2的粘度比溶液1大          

B. 除M外溶液2中还含表面活性剂

C. 除M外溶液2中还含10mg/mL KCl 

D. 除M外溶液2中还含1mol/L NaCl溶液

7. 影响原子吸收线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 自然宽度

B. 赫鲁兹马克变宽

C. 斯塔克变宽  

D. 多普勒变宽

8. 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无火焰原子吸收法的重要优点为 (  )

A. 谱线干扰小  

B. 试样用量少

C. 背景干扰小

D. 重现性好

9. 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 (     )

A. 盐酸 

B. 磷酸

C. 钠 

D. 镁

10. 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变宽,故又称为( )

A. 热变宽

B. 压力变宽

C. 自然变宽

D. 人工变宽

11. 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柱效率越高,则(    )

A. n越大,h越小

B. n越小,h越大

C. n越大,h越大

D. n越小,h越小

12. 根据范姆特方程,色谱峰扩张、板高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当u较小时,分子扩散项

B. 当u较小时,涡流扩散项

C. 当u比较小时,传质阻力项

D. 当u较大时,分子扩散项

13. 如果试样中组分的沸点范围很宽,分离不理想,可采取的措施为(    )

A. 选择合适的固定相

B. 采用最佳载气线速

C. 程序升温

D. 降低柱温

14. 试样中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离,首先决定于(    )

A. 有效塔板数多少

B. 柱长

C. 组分分配系数的差别

D. 流速的快慢

15. 在液相色谱中,在以下条件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

A. 减小填料粒度

B. 适当升高柱温

C. 降低流动相的流速

D. 降低流动相的粘度

16. 热导池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    )

A. 各组分的气化温度不同

B. 各组分的热导系数不同

C. 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D. 钨丝的电阻温度系数不同

17. 在气相色谱检测器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   

A. 火焰光度检测器

B. 电子捕获检测器

C. 氢火焰检测器

D. 热导池检测器

18. 气-液色谱法中,与分离度无关的因素是(     )

A. 增加柱长

B. 改用更灵敏检测器

C. 较慢地进样

D. 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

19.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氧气和氮气,可选用的固定相为 (     )

A. 氧化铝

B. 分子筛

C. 硅胶

D. 活性碳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之所以高效,是由于采用 (     )

A. 较高的流动相速率

B. 高灵敏的检测器

C. 粒径小,孔浅而且均一的填料

D. 柱子孔径小

2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操作条件选择时,主要对(  )等条件进行选择。

A. 分析线

B. 光谱通带

C. 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

D. 原子化条件

E. 进样量

22. 原子吸收分析中会遇到哪些干扰因素?(     )

A. 背景干扰

B. 光谱干扰

C. 物理干扰

D. 化学干扰

23. 色谱法的分类包括(  )

A. 气固色谱法

B. 气液色谱法

C. 液固色谱法

D. 液液色谱法

24. 以下属于气相色谱对固定液要求的是( )

A. 热稳定性好

B. 化学稳定性好

C. 挥发性小

D. 溶解度小

25. 玻璃电极的总电位由( )、()、()、()等四部分组成

A. 内参比电极电位

B. 内膜电位

C. 外膜电位

D. 外界电位

精仪器分析形考任务四答案


1. 薄层色谱法中的展开剂水的极性最强。

A. 正确

B. 错误

2. 对于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都可分析的试样,一般选择气相色谱法。

A. 正确

B. 错误

3.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 ( 如空气、甲烷 ) , 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 (  )

A. 保留时间

B. 死时间

C. 调整保留时间

D. 出峰时间

4. 在反相液相色谱的分离过程中, (  )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  )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

A. 极性大,记性小

B. 极性小,极性大

C. 极性大,极性大

D. 极性小,极性小

5. 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  )固定液。

A. 高沸点

B. 低沸点

C. 非极性

D. 极性

6. 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主要按(  )顺序分离

A. 形成氢键能力强弱

B. 溶解度大小

C. 沸点次序

D. 极性顺序

7. 作为指示电极,其电位与被测离子浓度的关系为(    )。

A. 与浓度的对数成正比

B. 与浓度成正比

C. 与浓度无关

D. 符合能斯特方程的关系

8. 甘汞电极的电位是恒定不变的,意即(    )。

A. 一定温度下,与外玻管中KCl溶液浓度无关

B. 一定温度下,外玻管中KCl溶液浓度一定,电位一定

C. 温度一定时,待测液浓度一定,电位一定

D. 只要待测液酸度一定,电位一定

9. 银-氯化银电极的电极电位决定于溶液中(    )。

A. Ag+浓度

B. AgCl浓度

C. Ag+和AgCl浓度总和

D. Cl-活度

10. 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A. 溶液中H+与玻璃膜中Na+的交换作用

B. H+得到电子

C. Na+得到电子

D. H+透过玻璃膜

11. 在电位分析中,最常用的参比电极是(     )

A. 离子选择性电极

B. 标准氢电极

C. 银电极

D. 饱和甘汞电极

12. 氟化镧单晶氟离子选择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A. 氟离子在膜表面的氧化层传递电子

B. 氟离子进入晶体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C. 氟离子穿越膜而使膜内外溶液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D. 氟离子在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13. 库仑分析与一般滴定分析相比  (     )

A. 需要标准物进行滴定剂的校准

B. 很难使用不稳定的滴定剂

C. 测量精度相近

D. 不需要标准溶液

14. 单点定位法测定溶液pH值时,用标准pH缓冲溶液校正pH玻璃电极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了校正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B. 为了校正电极的不对称电位

C. 为了校正液接电位

D. 为了校正温度的影响

15. 产生pH玻璃电极不对称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     )

A. 玻璃膜内外表面的结构与特性差异

B. 玻璃膜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

C. 玻璃膜内外参比电极不同

D. 玻璃膜内外溶液中H+活度不同

16. 在电位滴定中,以ΔE/ΔV-V作图绘制曲线,滴定终点为(    )

A. 曲线突跃的转折点

B. 曲线的最大斜率点

C. 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

D. 曲线的最小斜率点

17. 滴定曲线上二级微商等于(  )处为滴定终点。

A. 0

B. 1

C. 0.5

D. 0.2

18. 电位滴定分析中,当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变价离子,可选用(  )为指示电极

A. 甘汞电极

B. 标准氢电极

C. 离子选择性电极

D. 惰性金属

19.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性的参数是(     )。

A. 保留时间

B. 峰面积

C. 分开度

D. 半峰宽

20. 常用的金属基指示电极有(   )。

A. 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B. 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C. 汞电极

D. 惰性金属电极

21. 离子活度测量时,通常采用(  )法

A. 直接电位

B. 比较

C. 库伦分析

D. 电位滴定

22. TISAB是(  )的混合溶液

A. 离子强度调节液

B. pH缓冲溶液

C. 消除干扰的掩蔽剂

D. 标准溶液

23. 以下()属于影响直接电位法准确度的因素

A. 测量温度

B. 溶液体积

C. 方法误差

D. 迟滞效应

24. 在电位分析法测定中影响电极电位的主要因素包括(   )。

A. pH

B. 离子浓度

C. 温度

D. 转移电子数

25. 测量溶液pH时,使用( )电极为参比电极,( )电极为指示电极。

A. 甘汞

B. pH玻璃

C. 惰性金属电极

D. 离子选择性电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动画概论网上在线形考任务作业非免费参考答案
下一篇:电大国家开放大学-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网上在线形考任务作业非免费参考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