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P2P视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复制链接]
查看: 109|回复: 0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305
发表于 2024-2-8 1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移动流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3G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的普及,必将促进无线网与固网的融合,形成可随时随地接入的网络。当用户的不断增加,传统的C/S模式中的服务器很容易成为系统“瓶颈”,P2P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题目。P2P流媒体技术能够利用普通节点的资源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在不改变现有网络配置的前提下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因而移动流媒体也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来源于北航分布与移动计算实验室和NOKIA(中国)研究中心合作的《移动流媒体服务系统》。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必需品。人们对手机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发短信,扩展到打游戏,发邮件,看视频等等更加广阔的领域。而如何在无线环境下进行高质量的实时视频传输已经成为当今流媒体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也针对这个题目进行了设计和研究。流媒体的关键技术是视频的编解码技术和传输技术。本文针对H.264编码过程中耗时较多的环节——帧间模式选择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内容复杂度和纹理特征的优化算法,该算法利用图像内容和纹理特征以及宏块的运动相关性,对宏块帧间编码模式进行预测,从而预先排除了不必要的模式选择过程,提高了编解码的效率。在传输技术方面,近年来,多描述编码的方法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多描述编码假设在信源和信宿之间有多个信道,各个信道同时出错的概率非常低,通过生成多个同等重要、可独立解码的关于编码的描述,从而保证在其中一些描述丢失的时候,仍可以得到可接受的图像质量,而随着描述的增加,图像质量也随之提高。本文实现了基于Symbian智能手机的视频服务系统。该系统支持视频编码、视频传输、视频解码等功能,把优化后的帧间模式的算法、多描述编码技术通过视频直播和点播两个系统进行实现。





上一篇:SAP/PS项目管理模块在某电力企业中的部署与实施
下一篇:某电视台责任会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