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从脾胃论治咳嗽的学术思想探讨

[复制链接]
查看: 1258|回复: 4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512
发表于 2020-7-22 22: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临证指南医案》共记载“久咳”、“久嗽”医案32例,从脾胃论治者12例,集中体现了叶氏从脾胃治疗“久咳”、“久嗽”的学术思想,叶氏选方用药强调治本,并善于化裁运用古方,是对经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进一步发扬,对后世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咳嗽;中医药疗法;叶天士
   清代名医叶天士,学识广博,治病多奇中,后人评价其“有汉唐宋元诸大家之长而雅其短,实汉唐宋元后一人也。”[1] ,对于咳嗽的治疗,叶氏指出:“从来久病,后天脾胃为要,咳嗽久,非客证。治脾胃者,土旺以生金,不必穷究其嗽。”,而在《临证指南医案》[2]中,共记载咳嗽医案145例(不计复诊),从脾胃论治者就有49例,其立法精当,用药独特,于后世临床颇有启发,现总结如下,以读者。
  1 肺胃阴虚
   叶天士在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创造性的提出了胃阴学说[3],在咳嗽的治疗中,滋养胃阴的方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对于肺胃阴伤所致的咳嗽,叶氏常予《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加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麦门冬汤医案有1例,其临床表现为“喉间燥痒,呛咳”,“萎黄食少”,“体瘦咳嗽,两寸促数”,“久嗽食减,形寒畏风冷”,遵循“用药莫偏治寒热,以甘药调之”的原则,虚则补母,调养胃阴,予麦门冬汤原方治疗;若临床表现为:“入夏咳缓,神倦食减,渴饮,筋骨不束,两足酸痛”,此温邪延久,津液受伤,夏令暴暖泄气,胃汁暗亏也,法以甘缓,益胃中之阴,予麦门冬汤去半夏、粳米,加北沙参、生扁豆熬膏治疗;若兼疲乏,胃脘灼热者予麦门冬汤去半夏、人参,加北沙参、黄芪皮;若“脉右数,咽中干,鼻气热,早暮甚,此右降不及,胃津虚,厥阳来扰”,予麦门冬汤去半夏,加北沙参治疗。以上数案例中叶氏用《金匮》麦门冬汤多去苦温之半夏,而加北沙参养阴生津,加生扁豆甘淡健脾和胃,加黄芪益气健脾以恢复脾土健运之职。
   叶氏治疗肺胃阴虚,除了用麦门冬汤加减外,还善于自组新方,其常用的药物有沙参、麦冬、玉竹、花粉、扁豆、桑叶、甘草、石斛、白芍、粳米、南枣等,其中就包含了我们已经熟知的沙参麦冬汤。
   临床表现为:“阴虚体质,风温咳嗽,舌咽干燥,思得凉饮”者,为药劫胃津,雅以上供,治当先以甘凉,令其胃喜,予沙参麦冬汤去花粉、扁豆;“咳痰不解,气雍不降,进食颇少,大便不爽”,为津液久乏上供,腑中之气,亦不宣畅,治当养胃阴以杜阳逆,予沙参麦冬汤去花粉、甘草、桑叶,加白芍、茯苓;“冬温咳嗽,脉左坚数促,积浊气味,直上咽喉”者,为水亏热升,治不中窍,胃阴受伤,治当先用甘凉益胃阴,以制龙相,予沙参麦冬汤去玉竹加蔗浆;“久咳,痰多食少,身动必息鸣如喘,自觉内火燔燎,脉左搏数,右小数” 者,为五液内耗,阳少制伏,予沙参麦冬汤去玉竹、桑叶、甘草,加茯神、川石斛;“久嗽失音,脉左迟坚,入夏见红,天明咳甚,纳谷减损”者,予沙参麦冬汤去桑叶、甘草、天花粉,加川石斛,鸡子白。
  2 中阳不足
   对于肺虚及脾,中阳不足所致的咳嗽,叶氏采用虚则补母治法,常用黄芪建中汤或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叶氏治疗咳嗽用黄芪建中汤10例、小建中汤4例,是诸多治法中最多的。叶氏指出用建中汤“治久嗽而中宫虚,乃补母之义,具古圣相传之正法”。
   此类咳嗽的临床表现为“久嗽寒热”,“脉细促”,“身痛汗出”,“色消夺”,“畏风怯冷”,“形瘦食减”,“夜热”,“神衰肉消”,“久咳吸短如喘”,“肌热日瘦”,“脉左细,右空搏”,“遇风冷咳甚”等,叶氏用黄芪建中汤或黄芪建中去生姜;若兼有脉来虚弱者,加人参、五味子治疗;对于“劳力伤阳,烦倦神羸不食”者,予归芪建中汤;对于“久嗽经年,背寒、足跗常冷,汗多色白,嗽甚不得卧”者,叶氏认为此为“阳微卫薄,外邪易触,而浊阴夹饮上犯也,当和营卫,兼护其阳”,予黄芪建中汤去饴糖,加附子、茯苓温阳利水。
   对于“色白肌柔,气分不足”者予小建中汤治疗;“虚损脉弦,久嗽食减”者去生姜;“ 脉弦右大,久嗽背寒,盗汗”者去生姜,加茯神;“脾胃脉独大,饮食少进,不喜饮水”者,去饴加伏神。
  3 脾气亏虚
   咳嗽日久肺气受损,子盗母气,脾胃之气更虚,从而使咳嗽迁延不愈。此类咳嗽,叶氏常予四君子汤或异功散加味治疗,健脾补母,使脾运得健,水谷精微得以转输,痰液雅从而生,肺气得生,而咳嗽自愈。
   对于“咳嗽腹鸣便溏”者,予四君子汤加白芍、南枣;“脉虚久嗽食减”者,予四君子加南枣;“久病减食便溏”者,予异功散去白术加炒白芍、炒山药;“劳损咳嗽”者,预防长夏反复,予异功散加归芪姜枣;“风温咳嗽,多劳,气分不充”者,予异功散加白芍;“劳嗽,喜得辛之物”者,予异功散加煨姜南枣。
   对于脾虚导致的痰湿咳嗽,症见“咳嗽舌白,中虚少运,湿痰阻气分”者,予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薏苡仁、半夏。
  4 胃咳
   《素问・咳论》曰:“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对于《内经》典型胃咳的治疗,《医宗必读》首次提出“胃咳,乌梅丸”,针对“先安胃气”的治疗原则,《类证制裁》提出:异功散加川椒、乌梅。而叶氏对胃咳的治疗则更加灵活多样。
   从《临证指南医案》可以看出,叶氏在治疗咳嗽时,是将胃咳单独论治的。其胃阴虚者,“咳逆欲呕”,用沙参、麦冬、生扁豆、茯神、南枣、糯稻根须;胃热灼肺者,“伏邪久咳,胃虚呕食”,用麻杏石甘汤加半夏、薏苡仁;寒湿渍胃者,“脉沉短气,咳甚,呕吐饮食,便溏泄”,用小半夏汤加姜汁。
  5 胃热遗肺
   此类咳嗽仅有1例,表现为“脉左弱,右寸独搏,久咳音嘶,寐则成噎阻咽,平昔嗜饮”,予山栀、豆豉、杏仁、瓜蒌皮、郁金、石膏。
   除以上列举类型以外,叶氏对于咳嗽伴“宝思抑郁”者,用“益土泄木”法;“阴虚血亏”者,亦从胃治,并言“血海亦隶属阳明”;影响至肾阴者,则“中宜扶胃,下固肾阴为治”,或“摄纳下焦于早服,而纯甘清燥暮进。”;病例虽少,但足可师法。
  参考文献
  [1] 陈克正.叶天士诊治大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
  [2] 潘华信,朱伟常.叶天士医案大全.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 1
  [3] 赵瑞占,孙洁.叶天士养胃阴用药组方规律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9):51-53
  作者简介:王成果,男,(19 9-),大学本科,学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 9例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地榆生白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22 22: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22 22: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边撸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04

帖子

52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61
发表于 2022-3-12 23: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94

帖子

52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42
发表于 2022-3-13 21: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南开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