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作用大

[复制链接]
查看: 502|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05
发表于 2020-7-13 19: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本文基于这一思想,阐论了情境的五种价值:分别为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发掘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标准 情境 儿童中心论 数学 生活化 人文价值
  
  伟大的教育学家杜威曾指出,教育应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从做中学。这就是上世纪中叶风糜全球的教育理论“儿童中心论”。在这世纪之交,各国的教育家们欢聚一堂,古今对比,中西结合,万千理论,百家争鸣,但雅一例外的是:一切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情境有多大的魔力,多大的作用,可以受持有不同观点的教育家们的青睐呢?本文基于这样的思考,总结出情境有如下五大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日用之繁,雅处不用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可数学因他的抽象却成为不少同学学习上的拦路虎。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就如一位冷冰冰的美人,只有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才会让人觉得数学也是有血有肉的。例如:很多学生在学映射时,总是分不清那些对应是映射,但如果将举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同学们去电影院买票,一张票可不可以对应多个位置,一张票可不可以没有位置与之对应。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学习的这种一对一的对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不是抽象的代名词,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是智者思维的结晶。我们在曾现给学生数学知识时,如果能去掉其冰冷的面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学生就不会觉得数学高不可攀。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到课堂上来,就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我们的生活。生活化的另一个优点是让学生学以至用,而不会感到数学仅仅是智者的游戏。甚至有人,数学解得好,但是真的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束手雅策,更不要谈从现实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了。著名的大数学字欧拉,在哥尼斯堡市解决的七桥问题,以一位智者独特的敏锐观察力将把生活数学化,要想让我们的学生不是解题机器,而成为像欧拉一样思考的人,先把数学生活化,然后,也许他们就懂得,将生活数学化。数学和生活在孩子们脑中联系在一起后,他们不光会觉得数学很有用,而且学习起来也更加起劲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句古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不但不怕吃苦,还会以苦为乐;感兴趣,就会很专心;感兴趣,就会想办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纵观有史以来的科学家,谁不是有颗科探索真理的好奇心。在课堂短暂的45分钟的时间内,如何把学生引到要讲的知识上来,巧设情境是一个好办法。例如:我在讲矩阵这一节时,就创设过一个很成功的情境。我说:“在神秘的加勒比海附近,曾经生活着一群海盗,这些海盗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财宝还有那些神秘的藏宝图,下面就有人发现了一张破损的藏宝图。”然后我画了一个留有空白的矩阵,并请同学们猜想空白处该有的数值。受到情境的影响,学生们个个活跃异常。整节课教气氛活跃,学习效率相当高。我当时就感慨,做一名好的教师,光有扎实的基本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并了解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设制一些悬念,启而不发,让学生乐于学习。“懒虫”也动起来。
  三、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数学是晦涩难懂的。一个故事,一句恬当好处的比喻,一个幽默的笑话,一个游戏,往往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景触情,以景触思,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不少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有困难,我就讲了一个故事:一群聪明的猎人去追一群聪明的兔子,该怎样去追呢?学生发言踊跃,有人说一人追一个,有人说不对,几个人围着一个免子追,也有人回答一人追两个的。然后我又问:“兔子是聪明的,一人追两个兔子,会有什么结果。”很快学生就回答:“一个也追不到。”我又问:“会不会有猎人不去追兔子的?”学生回答:“既然是聪明的猎人,当然不会不去追兔子”我从这样的故事中让学生总结猎人和兔子的对应法则是:一个猎人对一个兔子,或者是几个猎人对一个兔子。通过这样的故事,学生就容易理解函数的对应法则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多对一,但是不可以没有对应,也不可以一对多。做一名好的教师,就是要把学生教懂。听故事,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能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孩子们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家H.Freudenthal曾经说过:“数学是显示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数学中大量的问题来自于生活实践中。求最值的问题,往往就可以设计为一个现实生活中求成本最低或者利润最高的问题。在讲对数函数这一节,苏教版的必修一就设计了一个古莲子的问题,请学生求出己测出C14含量的情况下,求出古莲子所在的年代。再比如,学等比数列的不和,就可以设计一个很银行货款的问题。爱数学的人,往往因为数学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我们在设计情境时,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雅疑让数学更有魅力。
  五、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美感与高尚的价值观。
  三维目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幽默的情境,一个好的比喻,就能起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不知不觉得,品德得以提高,坏的习惯得以改正,正确的观念得以形成。例如我在讲函数的对应法则时,每一个都有唯一的与之对应时,我就打了个比方,有个成语就叫一心一意,所以你们可以多心一用,但不可一心二用。再比如,在讲向量的加法的作图时,我就说向量的终点是向量的起点,就如同你初中生活的终点,不过是高中生活的起点。人生道路前一段的终点,不过是下一段的起点。所以有句话叫做“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再比如,再讲映射时,我举例为每一个英文字母对应为一个数字,对应为1,对应为2,对应为3,依此类推,我们来算算几个英文单词的总数字和。很快有人算出了money的数字和为12,love的数字和为54,而attitude的数字和为100。从而,教会学生做事要认真,态度决定了一切。
  创设情境,要基于生活,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基于学生的现实水平,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近发展区,但又要避免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生搬硬套。一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为着眼点,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
  总而言之,我们要教学的过程中,多创设故事一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多创设富有哲理的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Benjamin Levin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M].项贤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3
  [2]刘显国.[M]中小学教学艺术从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天涯海角也要找到Ni:教学情境作用大

中发现Ni: 教学情境作用大
中发现Ni: 教学情境作用大
中发现Ni: 教学情境作用大
中发现Ni: 教学情境作用大
中发现Ni: 教学情境作用大
中发现Ni: 教学情境作用大




上一篇:试论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
下一篇:浅谈高中物理课的难学情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13 1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