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BPEL的服务协同及其结构可靠性与行为演化性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253|回复: 0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305
发表于 2022-9-5 10: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已成为构建下一代分布式应用的典型架构,越来越多的网络应用建立在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之上。随着面向服务系统的应用需求越趋复杂,服务形态从单输入单输出的简单服务,发展到具有复杂行为的流程式服务。同时,单个服务的功能有限,复杂应用通常需要协同多个服务共同实现应用目标。为确保网络中具有复杂行为的多个服务协同工作,服务协同技术已经成为服务计算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由于面向服务计算环境具有自治性、动态性及演化性等特征,服务协同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由于服务独立于具体应用而存在,具有高度自治性,需要协同工作的服务之间可能存在因为行为不可协同而无法正确交互的情况,因此,如何保证服务行为的可协同性,是确保协同服务之间正确交互的关键题目。第二,动态的网络环境中,服务可能变得不可访问(即失效)。个体服务的失效可能会导致整个服务协同结构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如何保障服务协同结构的可靠性,是确保动态网络环境下服务协同工作的关键题目。第三,多变的应用需求常引起服务行为的演化以及服务的动态加入/退出,而服务行为的演化可能导致服务行为变得不可协同,服务的动态加入/退出可能破坏服务交互的完整性,因此,如何维护动态演化中服务行为的可协同性和服务交互的完整性,是确保动态演化过程中服务协同工作的关键题目。针对上述题目,本文重点在服务行为可协同性、服务协同结构可靠性、以及服务协同行为演化性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        提出了基于Pi演算的服务行为可协同性模型,包括服务行为模型和服务协同模型,分别从个体服务行为和全局服务交互的角度刻画了服务协同过程。基于以上模型给出了服务行为可协同性判定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型投影的服务行为可协同性保证方法SECOG,通过由服务协同模型向服务行为模型投影,生成一组可协同的服务行为模型,以保证服务行为的可协同性。采用结构归纳法对该方法进行了正确性证明。并介绍了该方法在面向BPEL的服务行为可协同性保证上的应用。(2)        提出了服务协同结构k-邻点可靠性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服务协同结构可靠性计算方法。通过对协同结构可靠性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服务协同结构可靠性与协同结构大小等因素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的服务协同结构可靠性保障方法,保障了服务协同结构尤其保障了大规模协同结构的可靠性。并采用数学归纳法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证明。(3)        提出了动态演化中的服务行为可协同性分析方法COME4ES,采用进程代数中的进程互模拟理论,通过判断演化前后的服务行为是否满足互模拟关系,来检查演化后服务是否满足与其合作伙伴之间的行为可协同性,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针对演化后服务不满足行为可协同性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消息缓存的服务行为适配方法,以保持服务之间的行为可协同性。此外,提出了动态演化中的服务交互完整性维护方法INIG4ES,通过建立面向演化的服务状态模型,将服务驱动进入静止状态的方法,来维护服务交互的完整性,并分析了该方法的有效性。(4)        基于以上研究工作,设计实现了面向BPEL的服务协同平台—XServices服务协同平台(XServices Collaboration)。XServices服务协同平台作为面向BPEL服务协同系统开发、运行及动态演化的基础软件平台,包括XServices 服务协同引擎、服务协同开发工具和客户端三个系统模块。本文给出了其体系结构、运行原理和执行流程。





上一篇:某通信卫星动量轮的故障检测
下一篇:基于.NET的自动化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