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课改下的高效地理课堂

[复制链接]
查看: 580|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477
发表于 2020-7-3 17: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和课本插图。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抽象思维差的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地理课堂效率便大打折扣。传统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满堂灌。过多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忽略学生的真实体验,忽略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潜能均未被调动起来,学习效率低下。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则构建了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多样化。可运用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实验演示等信息,让学生体验上课是一种惬意的享受而不是痛苦的煎熬。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仅是“导演”,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潜能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总之,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教学效率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的。怎样打造高效地理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恰当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来解决,让学生理解起来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其恰当运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创设生动情景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课前的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影、摄像系统等都将激起学生对知识的雅限渴望。例如:在讲授《长江》一课的课前,播放悦耳的音乐、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再如:在讲授《热力环流》时,若教师上课前展示一段影视片段:火烧上方谷,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是天要灭蜀汉,还是地理现象,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产生一种了解该现象形成原理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地理奥秘的激情,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例如:在介绍日影朝向和日影长短变化规律时,结合一日内太阳视运动图,用动画演示日影朝向变化和日影长短变化,学生能形象、直观、轻松地掌握此规律。避开了枯燥的平面几何作图,提高了课堂效率。再如:讲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时,并排设置三幅动画,左侧是地球运动的侧视图,中间是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右侧是极地上空俯视图。点击鼠标,随直射点的移动,左右两图中的晨昏线相应移动,地表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经过几遍反复演示,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自己可归纳出昼夜长短变化与直射点的关系。多媒体的运用,使重点突出,难点淡化,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在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创设操作情景,让学生真实体验
  例如:在《地震》一节教学中,讲到当地震真的到来时,我们应如何应对?可设计几个场景:家中、影院、商场、户外、野外,有一系列躲避地点,设置为动画,上课时由学生点击鼠标操作答题,真实体验一下各个场景中正确的躲避地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有了真实体验。易于将所学的知识牢记于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时,我让学生用蜡烛充当太阳,自己动手用小地球仪演示,看看有几种情形会导致昼夜交替产生,每一种假设下各有什么结果?与现实吻合的是哪种情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不仅使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还顺利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当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暴露出错误,这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面对面的纠正,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转变教学观念,上好三种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1.要精心选好课题
  注意选题范围要小,而且要选与教材知识有关,但又关注热点,贴近生活的课题。这样学生会认识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社会有用的地理,学习兴趣自然高,会主动参与学习。
  2.分组探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明确各小组应完成的子课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本小组内合作学习,探究讨论,不同小组间合作,共同完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每个学生在明确自己的任务后,开始看书上网查资料,实地调查,了解研究总结,最后再动手制课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的精神。
  3.竞相展示研究成果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搜集、查询相关资料,并经过整理设计制成完整的课件,把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获得完整的知识。例如:研究《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展示成果时,学生们用漫画幽默地揭示了什么是温室效应。学生们还设计了小品“宇宙法庭”的宣判,正方是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有动物代表、植物代表、沿海国家代表,他们纷纷陈述自己上诉的理由。反方是地球,代表者提出了自己的反驳意见,指出正方代表团中的人类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并摆出观点。他们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展示中得到提升。在展示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中,学生们还进行了分角色讨论表述:政府官员、企业家、公民个人(有车族、学生)。学生进入角色后,自然联系到现实,倡导校园低碳生活,学会正确使用空调,注意节约用电,坚决拒绝使用一次性饭盒和木筷。一下子,学生们的情绪都受到感染,大家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承诺,作为学生应当怎么做。
  4.撰写结题报告和小论文
  撰写论文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总结后升华的过程,可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上升到一定的层面,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我认为研究性学习课,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查找资料及组内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中锻炼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定是过目难忘,而且我还惊奇地发现,原来学生的学习潜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不仅课件制作水平高,教学设计能力、创意表演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均让人刮目相看。由此可见,传统教学遏制了学生许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新课改,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综合培养各种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尝试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把自己从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中解脱出来,真正打造出师生都希望看到的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 黄晓)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高考地理读图题解题方法探究
下一篇:小议建设历史有效课堂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3 17: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50

帖子

547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76
发表于 2022-3-12 14: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宝电大奥鹏,就是这么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