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信息技术接受行为模型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204|回复: 0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307
发表于 2022-8-16 09: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中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应用的盲目性、随意性也随之出现,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没有达到积极有效的目的,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做为课堂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或选择者,其如何在课堂中接受信息技术,是影响信息技术在课堂中使用效果的关键。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访谈,总结了可能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的四种因素,①核心因素:包括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②中间因素:包括技术特性、任务特性以及任务技术适配—信息技术能力与教学任务需求之间的适配;③外部因素:包括学生、教学环境等;④内部因素:包括教师人口学特征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自我效能感和教学经验等。基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对TAM和TTF模型进行扩展和整合,建构了一个全面的能够解释和预测教师行为与信息技术接受的整合关系模型——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信息技术接受行为模型。论文在理论研究基础上,以首都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确定模型的自变量、中间变量、因变量,并选取变量的测度指标,设计、发放并回收调研问卷,通过对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并改进了最初建构的模型,得到了教师信息技术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教学环境和学生因素对任务技术适配度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技术特性、教学环境和教师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效能感对教师的易用认知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任务技术适配度和易用认知对教师的有用认知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有用认知和易用认知对教师接受信息技术的意向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任务技术适配度和接受意向对教师接受信息技术的行为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对学校和教师如何合理采纳信息技术提出了建议。





上一篇:某Linux服务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SaaS模式”电子书内容商店的设计与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