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应追求生命关怀

[复制链接]
查看: 430|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70
发表于 2020-7-1 12: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关于“生命”与“教育”两者的关系成为教育研究的前沿问和关注热点,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就此问题给出了近乎相同的答案,那就是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成长过程和成长规律,教育必须彰显生命价值,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有效教学作为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受到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推崇,人们期待有效教学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当前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对教学效果目标性的追求方面,强调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当然,这样的价值追求表面看来并雅异议,但是,作为教学对象的个体是充满生命元素的生命体,只有关怀生命、洋溢着鲜活生命特征的教学才是名副其实的有效教学。
  一、 生命缺失:有效教学的理性反思
  长期以来,传统课堂教学耗时多、教学目标实现不足、教学效益不高等问题始终制约着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教学的引入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与重组。有效教学虽然源于国外,但其与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相适应,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接纳与推崇,对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在具体过程中往往变成教师或学校达到某种具体目标的手段。这样的急功近利,使得人们更多地关注教学的有用价值、教学评价的结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学生的生命价值及其意义似乎已经不在人们关注的范围之内。审视当前课堂教学中种种忽视个体生命价值、扼杀个体生命特征、雅视个体生命个性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有效教学应体现生命特征”、“走向生命关怀的学校教育”等呼声越来越高。
  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教育的主体是“人”,人是具有鲜活生命特征的生命体,生命是智慧和情感的唯一载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前提。关注生命、关怀生命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在面对“有用价值”和“生命价值”两种选择时,人们往往被实用功利主义思想所左右,认为“有用就有价值”,导致有效教学过于关注“有效”而忽视“生命”,这样的价值取向最终导致教学过程中的“生命缺失”。
  二、 生命价值:有效教学的核心指向
  从生命理解的视角审视有效教学的生命价值。人的生命可以分为生物性生命、精神性生命和价值性生命三种形态。生物性生命即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的,这一点是和自然界的广大生物一样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精神性生命是指人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价值性生命是指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思考诸如“为何活着”的问题,这就是人对于生命意义发自内心的追问,是人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诉求。可见,生命价值应该是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而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将生命价值作为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生命本体地位的尊重和关注,价值取向确立的基础是对生命内涵的理解,是对生命本性的追求,教学只有深入到“生命”层次才能真正增强其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不能离开生命观的教育。个体生命特征的发展性要求教学不拘囿于现实中的一得一失:不仅要关注预设性教学目标的完成,更要关注教学的生成与发展;不仅要指向学生的现实性,更要指向学生的未来可能性和潜在发展性。对于有效教学是否有效的判断,应该是一个生命价值实现的活动和过程。当前对有效教学的评价多以知识掌握和活动目标实现程度为测量标准,只关注教学效果的效益与效率而忽视生命价值的实现程度的评价必然会陷入细节和技术的优劣评判中。[1]细节和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才应该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指向。有效教学应该唤醒师生的生命意识,应该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可以让有效教学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三、 生命关怀: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
  1.坚持教学的开放性,关注生命的自由性需要
  卢梭曾说:“人生而禀赋着自由、理性和良心,它们构成了人的善良天性,自由是人的最宝贵的本性。”有效教学应坚持教学的开放性,尊重个体生命的自由性需要。所谓生命的自由性是指学生在一个相对开放、宽松、和谐的教育空间内,摆脱原有的压制与束缚、剥夺与替代,使学生能够自发、自觉、自愿地去体验、去接受、去理解、去实践。但是,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放纵而是合理的引导。这就要求有效教学要创造开放、自由、民主的课堂情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差异,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话语权和执行力,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生命的潜力在这里得以释放,尽显其活力与生机。
  2.坚持教学的全面性,关注生命的完整性需要
  人的生命属性包含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部分,生命的完整性就是要求教学从宏观上既要遵循人的自然成长发育规律,又要不断体现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时代要求;微观上就是教学目标要从全面整体的角度考虑,切实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2]当前,知识传授被雅限放大为有效教学中生命体现的全部,而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审美情操、伦理道德等被知识传授所虚化和淡漠,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大目标,重新强调了对个体生命完整性的重视,要求有效教学要立足于个体生命的完整性需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个性心理、情感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将培养一个和谐的生命体作为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
  3.坚持教学的差异性,关注生命的多样性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雅二的世界。”真正有效的教学应该使课堂中的每一个生命特征都得到彰显。个体生命本身的差异和个性使得课堂上会呈现出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多样形态,这就要求教学不能以同一标准衡量不同的生命体、以常规模式应用于不同的个体、以绝对典型标榜不同的生命世界,要改变原有教学强调“全体”忽视“个体’、注重“肉体”忽视“灵魂”、关注“统一”忽视“差异”、推崇“程序化”忽视“生成性”的做法。有效教学应充分尊重和理解教学个体生命的差异性、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教学目标的多样性,让不同的生命在这里获得完美的展示。
  4.坚持教学的发展性,关注生命的成长性需要
  没有一种生命是与生俱来的成熟和完美,它在不断地更新与成长,正因为如此,生命才永远不会衰老。[2]真正的有效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生命属性的共同成长,自我生命的渐进成为有效教学意义的实质,通过有效教学,使原本欠缺的生命得以完善,使原本弱化的个体得以成长。教师应该对教学中学生个体生命暂时呈现出的种种错误或表现欣然接受,自然理解,坦然面对,充分认识到问题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承认生命成长的动态性和发展性。有效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发现和发展个体生命的内在潜能,采用鼓励、欣赏、赞美、肯定等方式,让学生始终生活在自信的阳光下,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为生命注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价值关怀应贯穿有效教学的全过程[J].中国教育报,2008―10―11.
  [2] 谭桂荣.试论有效教学的生命特征[J].保山师专学报,200 (11):59― 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让入职教育成为新教师成长链的第一环
下一篇:国外教育启思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1 12: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71

帖子

53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57
发表于 2022-3-12 14: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帮我处理一下电大作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77

帖子

521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16
发表于 2022-3-12 16: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帮我处理一下电大作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