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及预防措施

[复制链接]
查看: 849|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61
发表于 2020-6-27 21: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图分类号】R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3183(2011)12-0432-01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输血传染性疾病进行总结分析以及预防措施。结果:选择敏感的测检方法是控制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之一,效果显著。结论:在大多数国家是发一张有关风险性质的表格,让献血者填写并签字,申明没有传播这些疾病的风险。已证明这种挑选方法是有效的,其中HIV、HBV和HCV标志物的发现比一般人群低100倍。
  【关键词】输血传染性疾病;感染;预防措施
   输血是治疗贫血等疾病和抢救出血性危重患者不可替代的手段之一,是对手术、创伤等急性失血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液平衡、保全生命的有力措施。但是输血也给患者带来隐患和一定的危险。而与输血相关传染病中最重要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HTLV感染以及CMV感染等,根据这一情况,我院对一些输血传染性疾病的感染进行分析与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病毒的感染与预防措施
  1.1 甲型肝炎病毒(HAV) :在正常情况下,HAV经粪-口途径传播,一般不经输血传播,因为它仅仅是隐性毒血症,也雅慢性带毒期。但在90年代初,曾在意大利、爱尔兰、比利时和德国证实HAV也具有输血传播的危险。还有报道因误输含病毒血液(浆)造成易感新生儿甲型肝炎流行者。1995年在美国也有类似的暴发,发生在4例因子Ⅷ接受者和1例因子Ⅸ接受者。国内杨杰忠等在39名受血后发生输血后肝炎或感染者检测抗-HAV,IgM均为阴性。积极预防传播的措施是注射HAV疫苗和继续监测血液和血制品供应的安全。
  1.2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 HIV是1983年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血浆中分离得到的病毒,最终定为艾滋病的致病因子。根据1991年底WHO报告,全世界已有3 000万人感染HIV。最近联合国的数字是已有1 00万人因患艾滋病而死亡,约有3300万人感染HIV。从1982年已知血友病患者是一组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人群。在1985年5月左右,由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尚未实施输血筛检和因子Ⅷ加热灭活处理,所以有较大一部分血友病患者感染HIV。由于从感染HIV到发展成为艾滋病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因而出现了因输血而感染HIV的受血者。截止到1999年9月底,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已查到HIV感染者,共有15 088例,其中已有240例死亡。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HIV感染者已超过40万。但在长春地区献血者及血制品HIV抗体检测和1993~1995年河南省新乡地区新鲜冰冻血浆、人血白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3种血制品进行HIVAb和HIV,RNA检测均未发现HIV阳性。这说明目前我国输血和血制品传播HIV的危险性不大。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应继续认真地做好献血者的HIV筛检和确证试验,尤其是在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和地区必须严格地实施献血者的HIV筛检。
  1.3 丙型肝炎病毒(HCV) :10年代在美国大约有5%~12%接受自愿献血者血液的受血者并发输血相关肝炎。这些肝炎患者中有90%诊断为非甲非乙肝炎。到1989年非甲非乙肝炎的重要病因被确定为HCV。80年代后期预防HIV传播所采取的措施使HCV感染的危险减低到0.2%~1%。1990年首次实施HCV筛检,输血相关非甲非乙肝炎急剧下降。一直到199 年第三代HCV抗体检测方法的解决,大大减少了窗口期和假阳性结果。如同大多数输血传播致病因子一样,血友病患者非常易于获得HCV感染,如在加拿大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约有 3%的血友病患者查到抗-HCV抗体。在1993~1994年曾在美国和法国由于静脉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而暴发HCV感染。在我国1981年有作者报道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发生率占输血后肝炎的11.95%,输血次数越多,受血量越大发生率越高。李方和等报道对一组临床应用的全血、血浆制剂与丙种球蛋白制剂进行检测。血浆制剂性抗-HCV阳性率显著高于全血,分别为32. 4%与11. 8%。三组样品中抗-HCV阳性样品的HCVRNA检出率基本相似。新近,张铁汉等报告在该地区1993~1995年度所有血制品的抗-HCV的平均阳性率为19.1%,HCVRNA为11.3%;1993~1994年度的新鲜冰冻血浆的抗HCV和HCVRNA的阳性率比1995年度高(30%、2 %和5%);人血丙球的抗-HCV和HCVRNA阳性检出率为5. %。另在献全血组和单采血浆组,其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0.3%和8.3%。现有资料提示:在献血者中常规筛检抗-HCV抗体可降低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而PCR检测HCVRNA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在献血员中筛选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 乙型肝炎病毒(HBV) : 1943年在美国介绍的首例输血后肝炎,10年后HBV被确认与肝炎有关。在1911年HBsAg的检测已在美国施行,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下降到1%,到1995年生产了第三代更敏感的抗原,输血相关乙型肝炎的发生率大大下降[1]。其次,自愿献血者的介入也大大减少了输血传播性HBV。还存在输血传播阳性HBV感染的原因可能是来自HBsAg水平非常低的带毒献血者。再就是HBsAg的HBV变异株或在HBsAg检出窗口期的献血所造成的感染。回顾研究表明,该献血者在献血时是处在雅抗-HBc阳性期,而HBVDNA的PCR检查呈弱阳性。我国的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全国HBsAg携带者在1亿以上,城市健康献血者HBsAg检出率为5.58%。据报道有的地区输血后肝炎发生率在13.04%,其中有乙型肝炎感染标志者占  .  %。到1991年北京中心血站采用ELISA法检查1105份标本,阳性率降低至0.12%。由此可见,选择敏感的测检方法是控制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2 讨论
   为了确保血液和血制品供应的最大安全,要在不同水平进行检测。在大多数国家募集雅偿自愿献血者,通过筛选,对所有献血者进行不同病原抗体或病毒本身的筛检。最理想的是所有血站的血源均来自感染风险低的雅偿自愿反复献血的献血者,而且是经过严格挑选,并在持续的医学控制下进行。挑选没有已知感染风险的献血者,在大多数国家是发一张有关风险性质的表格,让献血者填写并签字,申明没有传播这些疾病的风险。已证明这种挑选方法是有效的,其中HIV、HBV和HCV标志物的发现比一般人群低100倍。
  为使输血的安全性进一步得到改善,发展了不同新技术,如PCR可以检查所有献血者和血制品,光化学除污染的技术也正在研究之中。PCR也是检测一个献血者是否有病毒携带者,它可以减少窗口期献血者的数目[2]。但目前大多数致病因子的PCR检查仍在试验阶段,还不适合作常规检查,主要是没有标准,还不够自动化,需要时间较长,还有假阳性和假阴性数太高。此外PCR也只能检测已知致病因子。现有光化学消毒方法正在向前发展,因为它被认为可以灭活较大范围的不同的致病因子,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3]。与PCR相比,光化学消毒可以应用于个别血制品,而不会因检测过程而延误供血。光化学消毒血液制品的质量还需要与经PCR检查后贮存的血制品的质量进行对比。在21世纪,期待着这两种技术将对血液供应的安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施华芳;何彩云;林德群;慢性乙肝携带孕妇乙肝知识及其对新生儿预防接种知晓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2] 朱伟川;张春荣;;不同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04期.
  [3] 窦茉莉;王林;张国平;;浅谈血站院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04期.
  
  作者单位: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健康宣教对输液患儿的影响
下一篇:丹江口市2008-2010年妇女病调查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27 21: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05

帖子

555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58
发表于 2022-3-13 10: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医科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