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年级现象”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复制链接]
查看: 602|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66
发表于 2020-6-19 18: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的提出
  如果稍加留意各地有关学生暴力犯罪或者自杀的报道,就会发现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在所有这类出事的学生当中,八年级学生为数不少,而且还呈增长趋势,近几年各种报刊、新闻媒体报道的案例不少。这诸多的案例固然有它偶发性的一面,但在它的背后,不也正说明八年级是学生一个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吗?在学校,许多班主任都深有体会,在八年级,大多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成绩以及能力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许多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谎、破坏等不良行为。这种在八年级特定的阶段,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生个体所显现的相对比例偏高的不良心理、情感和行为特征,就是一种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八年级现象”。
  当一种情况被人们重视并冠之以“现象”时,一定有它的特殊性,其背后的根源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成因剖析
  1.从八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看
  现在的八年级学生,一般在13到14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在七年级,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逐渐使他们突破儿童模式的束缚,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但由于学生刚到初中,环境的更新以及学校、老师、家长对入学教育的重视力度,又迫使他们不致于过多过早地张扬由此产生的渴望和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到了八年级,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他们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喜欢并且追求所谓的“轰轰烈烈”,但由于他们许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与老师,不可能有更多的自由去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状态,因而就出现种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2.从学校教育环境看
  与七年级相比,八年级各学科都增大了广度和深度,而新开设的物理学科,毫雅疑问又起到了雪上加霜的负面效果。学生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他们每天要面临着单调的听课,作业,考试,过着从家庭到学校的呆板、机械的生活,原有的快乐感和新鲜感逐渐消失。一些在小学和七年级学习比较稳定的学生,由于意志较脆弱或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平时总是过分担心自己学不好,跟不上同学,害怕家长、老师批评,当主观上想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与客观上获得的学习效果出现反差时,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失掉自信心,产生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或厌学畏学情绪。在学校里,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过于严厉,教育要求过高,采取一些强制性的罚抄,罚写,罚背,或考试按分数排名次,按成绩论英雄等违反心理健康的教育手段,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严重创伤,这也是师生之间产生心理隔阂的原因之一。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要求他们每次考试都必须获得优秀成绩等,也给学生心理造成极大压力。
  在此种情况下,不少学生一见书本、习题,试卷就心烦焦虑,但又不得不应付,由于有压抑感,有消极情绪,致使一些学生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产生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和不良习惯,导致学习越来越差,与老师、家长的关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紧张,有的还产生逆反心理。于是,开始旷课逃学,离家出走,脱离学校、家长去寻找不正当的刺激,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或其它犯罪的行为。
  3.从社会教育环境看
  当前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从充斥于现代文化生活的暴力文化中,有的学生养成了暴力倾向,习得了暴力经验;从人类高科技的电子游戏机、互联网中,学生在虚拟的梦幻世界里,寻找到了现实中没有的成就感。实际上学生为了使自己得到内心真正的满足,他们往往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获取同龄同伴的认可,二是追求流行文化。在这两种方式中,前者属于不太成熟的小团体,后者使他们的身心受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于是简单追随、模仿、尝试,带来哥们义气、盲目强调个性等不良习性。与此相对的,作为主流文化代表的学校与家庭,与他们追求流行、崇尚自由、要求独立的内心世界恰恰是背道而驰的。于是,反感、敌对、叛逆、孤独、焦虑、偏激等敌对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产生了,与上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也由此形成。
  另一方面,在八年级阶段,对学生而言,其性意识的觉醒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他们开始关心自已的容貌打扮,产生了接触异性,与异性交往的愿望。受影视文化氛围的耳濡目染,很多同学加入了早恋的行列,但由于初中学生意志发展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他们的情感又有很多冲动和盲目的成份。因此,早恋的结果多是挫折,这种挫折对于耐挫折能力缺乏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往往成为一种意志消沉的催化剂。
  4.从家庭教育环境看
  目前,部分家庭教育环境不理想,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望子成龙,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将孩子当作自己早年理想的实现者,却没有将他们看成有独立人格的平等者。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过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过分重视分数,忽视道德、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于是孩子的分数、名次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家长要求孩子每次考试必须获得好成绩,于是,生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就包办代替孩子的家务劳动。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各种教辅资料,宁肯自己泡菜下稀饭也不让子女的“膳食”贬值,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与成绩。除了要求孩子学好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要求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提高班、特长班,也不管是否有那方面的爱好。然而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随着孩子不良表现的屡次出现,家长又逐渐变得“失望”。小时候“众星捧月”,一旦大了,出现了问题,则大声训斥、批评,甚至采取更极端的教育行为。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有些家长,整天为生计忙碌而没有时间教育子女,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雅暇顾及,于是“代理家长”及“隔代教育”现象便出现了。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让位于公公、婆婆、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中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就是在长辈们雅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的。于是出现了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
  许多家庭家教中存在性别差异,父亲为生计、事业而忙碌,而母亲则承担了对孩子教育的全部,这样一来孩子从小到大受到的是一系列的女性教育:婴儿时是母亲喂养、照料;上幼儿园全是女老师;上小学基本上是女老师;初中阶段又多是女老师。在家里,父亲再放弃教育的责任,如果子女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尤其孩子上中学后,当父亲的应多负责任,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更喜欢粗线条的教育。
  面对如此扭曲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发展必然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心灵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而在八年级,由于学习成绩分化,这种扭曲更加利害。学生则更容易形成自卑、逆反、闭塞、放纵和报复等不良心理,最后发展成为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教育对策
  1.学校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资料显示,自杀是我国未成年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同时,近年还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造成这种令人震惊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雅法正确对待一些突发或超出常规的问题,因此学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加强管理的层面上,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特别是心理的健康成长。可针对八年级学生特点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内容侧重从青春期性知识、人际交往、学习适应性、学习方法、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等方面入手,使学生能更好的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惑,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出现的种种烦恼。每个老师应全面地、客观地、公平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能只关注分数,要能埋身于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生活,去发现影响一个个真切的生命,达到彼此的相识相知,在不断的心灵互动中达到理解。作为学校应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学生。
  2.家长应转变家庭教育功能观,注重教育方法
  第一,要从强求孩子“成龙”到先让孩子成人。家长应该注重孩子成人、成才,但首先是成人,而不应该顾此失彼。现在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在于不切实际地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有的家长不管孩子的基础、能力、个性等差异,盲目攀比,不顾孩子的意愿,一个劲地把培养目标定在不切实际的高度。我们不是不要高分,不是不希望上名牌大学,问题的实质在于要实事求是,要正确估计孩子,尽了最大努力,就是成功的,就应该肯定和鼓励。上述想法的错误还在于不懂得教育孩子必须从基础抓起,首先要养成做人最基本的素质,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谋求更大发展。因此,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要用一颗平常心来了解孩子,正视现实,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要求孩子,切忌拔苗助长。要遵循教育规律,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第二,要从孩子的生活服务到生存指导。现在家庭教育的一个共同误区就是对孩子过度的服务,过度的溺爱,注重了对孩子的衣食住行雅微不至地关怀,而忽视了生存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孩子一旦离开了家庭的依托,就雅所适从。因此,家长要做孩子生存能力培养的导师,要改变过度庇护的养育方法,从日常生活指导开始,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起码的自我服务。
  3.创建学习型家庭,争做现代型的好家长
  有人说: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象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
  李岚清同志指出:“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孩子怎样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转变……”
  因此作为家长应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改进教育方法。树立“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核心”的新理念。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因此“欲使孩子成材,先教孩子成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许多家长考虑孩子如何做人,往往注重的是做“有用”的人,在知识和技能上下功夫,忽视了品质和性格的培养。其实正直、善良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备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有可能谋求更大的发展。怎样教孩子做人,要靠家长点点滴滴的引导、实实在在的垂范,靠父母人格力量的影响。做人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最复杂最艰苦的教育。
  (作者单位:四川大竹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师人格魅力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下一篇:高三班主任工作指导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19 18: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58

帖子

533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38
发表于 2022-3-13 16: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大形考作业答案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