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作品背后的解读

[复制链接]
查看: 1358|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162
发表于 2020-6-17 11: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绘画作品背后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远远超过作品自身的价值,画家陈红旗通过原始本质的绘画方式呈现出贵州岜沙背后的深厚文化。
  关键词:陈红旗;岜沙;作品解读
  
  现代都市生活车水马龙,物欲横流,好生热闹。现代生活电器化的应用与推广。个性与时髦成为人们追求时尚的标点符号。现代社会文化、人类生活方式与习俗观念在原有的本质上发生了变化。生活在这种现代化城市中的画家…陈红旗,没有选择这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了远离城市的从江县岜沙村岜沙人作为他绘画创作的材,歌颂赞美岜沙人的美好生活、风情习俗、人文精神。
  
  1、红旗绘画作品背后的寓意
  
  荒芜的田野,茂密的深林,横生的杂草,闲散的家禽,还有北斗星,月亮山与勤劳的岜沙人组成了一幅幅《岜沙――红旗》。当然艺术家在这里假借了好多故事情节来组织画面,安排人物动作,制造画面气氛,甚至把不同时间的人物情景有序的组织在同一个画面中来,让观者欣赏起来感觉自然生动,扣人心扉。他们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气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远远超出了一张绘画作品自身的价值。如果非要问本质内涵的话,我更愿意解释为生命的自由、可贵、延续和崇高。现在艺术史上生命绘画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高更,他的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是他对生命的反悟而创作的。高更憎恨自己归属在资产阶级文明的城市,将自己看作是一个自觉的“原始人”和浪漫主义的幸存者,他曾自杀过两次,都幸运的被人获救。他更渴望同巴黎咖啡馆与沙龙这些文明现代化的象征彻底决裂,并且想彻底解脱这种现代化的都市生活。因此他逃到南太平洋上那个炎热的塔西提岛,并在那生活画画,与那的人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过起了他心中理想化的生活。陈红旗作品所追求的正是高更的这种感觉。作为观者只通过几幅作品就能读透作品内涵是件难事。亲自去岜沙调研后才感悟到《岜沙――红旗》作品的真实内涵。陈红旗说是岜沙人的生活方式与岜沙人对生活的态度与激情,生活习俗与生活节日的特殊性感动了他,他觉得这种原始的生活应该是带有人类原有痕迹的自然,在更本质的自然中将自己带入到感动人的自然画面中去。九十年代开始创作时是以赞美、抒情、歌颂的形式来体现岜沙的鲜活人物形象与旖旎自然风光,现在是回到“原点”和“本质”的自然。
  
  2、赋予红旗的岜沙激情
  
  激发陈红旗创作《岜沙――红旗》这组作品的原因也有岜沙人这种最原始的“原点”和“本质”的自然。岜沙人是苗族的一个分支,自己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文化。他们依旧保留了传统部落的某些形式,过着群居的生活,没有拜金主义的追捧,没有你尊我卑的差距。逢年过节所有岜沙人齐聚一堂,把酒当歌。不醉不休,每家每户平时遇上红白喜事互相赠送的也仅是简单的米酒和糯米,这种礼尚往来间接使得闲散的狗也不知何家才是自己的家。岜沙人把太阳和树作为自己的崇拜和信仰,如果你不亲身见到你是不会相信岜沙人把木荷树作为自己的父母来崇拜祭祀。他们以树为神,他们也把自己比作一棵树,认为身体是树干。双臂是树枝,衣服是树皮,后来就将自己的头发结成“纠纠”,认为代表着树叶,“纠纠”是连接天地的中间使者,没有了“纠纠”就没有了灵魂。岜沙人更相信每一棵树都有祖先灵魂。生命是岜沙人眼中的一个循环过程,人的出生是祖先灵魂以肉体形式来到世界,去世意味着灵魂回到远祖中去,生与死是灵魂与肉体的交替。每当寨子里小孩身体不适,他们就选择一颗树来做为他的继父继母来祭拜,希望保佑他们的儿女身体健康,当一个人死去,就破下一颗树,搭起他肉体和灵魂重归故土的桥梁。这可能就是岜沙人的“原点”和“本质”的自然。岜沙人的生命观影响着我们这些现代都市里的人们,陈红旗便是其中的一位。他二十年如一日的思索着人的生命观、价值观。他把他感受到的、感悟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语言表达出来,但他没有把城里人的那种散漫、孤傲的感觉融入到他作品中。相反,他把岜沙人特有的那种精神信仰,如追崇高尚、伟岸的精神气质,自然、安逸的生活心态都拿到他的作品中去了。这种特有的性格与本质使《岂沙――红旗》作品充满了一种崇高、真情、信仰、自然的本质。这种感觉如同行在岜沙人精神乐园里(芦笙堂)一种身临其境的崇高与安乐,心安与舒畅的快感。
  
  3、结束语
  
  看《岜沙――红旗》作品,它演绎了众多场景,画中人以格式化的形式出现在观者面前,这种“看”所形成的挑战不是在于画中人目光与读者的对视,而是一种讲述与牵引,吸引读者想了解画面背后的故事与传说――信仰与崇拜,风俗与文化……最终读者通过故事与实情,传说与现实相结合来思考反悟自己的“原点”和“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红旗的作品是想通过画面传达他心中的“原点”和“本质”的效果就实现了。这样说不知陈红旗有何见解?这次的解读是我对《岜沙――红旗》作品的再一次感知与领悟,可能随着时间与知识结构的健全,这种哲理观也将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在这发问自己“读”懂了什么?
  
  参考文献:
  [1]上海画报出版社,解读当代一油画家工作室报告[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1)
  [2]邓黔德,岜沙,人树共生的文化孤岛[J],贵州农村金融,2008(1)
  [3]钟晶晶,岜沙之树――黔东南之行偶感,民族文学,200 (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天涯海角也要找到Ni:绘画作品背后的解读





上一篇:村歌嘹亮
下一篇:音乐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17 11: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17 11: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28

帖子

544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47
发表于 2022-3-14 15: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大连理工大学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