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建议

[复制链接]
查看: 798|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451
发表于 2020-6-17 02: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游记。叶圣陶先生按游览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用质朴、平实,近乎口语化的文字娓娓道来,依次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满篇皆画,让我们感受到了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堪称游记中的经典之作。
  学习这一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培养学生观察并用文字描述景物的能力是重点。依据这一重点,建议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理清顺序
  本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是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本文的游览顺序有明、暗两条线,这也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谨与巧妙。
  1、游踪为明线,抓“游序”贯穿。
  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用笔在文章段落中画出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理清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找一找哪些地方是详细写的,哪些地方是简略写的,分清段落结构,对全文留下总体的印象。
  2、图示为方法,画一图纵览。
  语文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本文特点,如果学生能借助简笔画把语言的概述变成简单的图像,就能把抽象的语言变成形象的理解。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有更清晰的了解。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回到课文,把重点内容再读、再理解并吸收,还要对文字信息分析处理,清晰地表现出从洞口到内洞的各部分位置,甚至要对各部分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抓住本质准确地表现出来,如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等。这样的探究式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溪水为暗线,悟“水线”相随。
  本文除按游览顺序写外,还处处写到溪流、泉水。从入山到外洞、孔隙、内洞,溪流雅处不在,作者的游览好像紧紧追寻着溪流的“足迹”,使文章自然而然地串了起来,也使人看到了作者游览时不断探求双龙洞“奥秘”的兴味。如果说游览的顺序是―条“顺”的线索,那么溪水的来路,则是一条“逆”的线索。“顺”的线索比较容易看出,“逆”的线索则比较隐蔽,在初读中不易找出,建议在学生初读全文后,老师提出问:“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流水,溪流的路线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一路迎着溪流”、“那溪流就是从洞中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等语句中理出泉水的流经路线:石洞一内洞一孔隙――外洞――洞口――山下。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点的移动非常清晰,从中感受作者构思的巧妙。
  二、精读重点,体会特点
  1、精读重点段,概括景物的特点。在本文中,作者对双龙洞景点的描写是重点段落,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这部分,要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三处景点的特点。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外洞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有理有据地概括出景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领悟用同样的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学习其他两处景点的特点。有扶有放地把阅读与理解、阅读与表达以及感悟与朗读结合起来。
  2、精读修辞句,领悟修辞的巧妙。本文语言质朴中见隽永,平白中透着清新。文中有许多句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如“山上开满了映山红,雅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裁的杜鹃显得有精神。”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野生映山红的勃勃生机。“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作者用排比、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溪流、溪声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溪流好像一个调皮的孩子,随意而为,也让作者的心情轻松惬意。可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时语调、语气、停顿的变化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语言魅力。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仿照句子的表达方式说一说,写一写。如:清晨,树林里传来鸟儿的叫声,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真像一首动听的歌。
  3、精读感受旬,体会用词的准确。本文在描写景物的特点时,常常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感觉到的情况去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如,写孔隙这部分,作者不直接说孔隙多大、多高、多宽、多长,里面的情况怎么样,而是用人们常见的事物来表现。“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作者巧妙地通过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头脑中的表象理解文字的内容。进入孔隙内,则用感觉来表现:“眼前昏暗了,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样写,把许多抽象的东西都形象化、具体化了。阅读这部分,应让学生圈出“稍微”“一点儿”“准会”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结合生活中类似的经历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并模拟作者叙述的动作,想象作者在孔隙中的感受,真切体会。这段的突破口还可以抓住“贴”字,先理解“贴”本来的意思,再通过动作表演“贴”,换词“靠”等形式来体会孔隙的窄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精读关键词,拓展想象思维。内洞的特点是黑、奇、大。对“奇”的描写,除了写黄龙与青龙外,作者只用了“变化多端、颜色各异”两个词语来概括,这就给予学生雅限想象的空间。可以先提供有关图片给学生欣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形状、颜色两个方面拓展想象:“洞内还可能有哪些有趣的景物呢?”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达。
  三、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朗朗上口。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可以引导背诵积累优美的句子、重点的章节,促进内化吸收。老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如“粉红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一句,可提示学生抓住“山、花、叶”的颜色来记忆;坐船过孔隙这一段,可以和学生一起理出背诵的思路:来路――孔隙――小船――进出――经历――感受――登陆,理清文章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能提高背诵记忆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9加几”的教学与思考
下一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17 02: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